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_3~+立体化学结构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用“库仑爆炸”技术对H_3~+分子离子的立体化学结构测量。实验表明:H_3~+的结构为正三角形,其最可几质子间距的平均值为0.98±0.03A。文中还介绍了我们的高分辨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2.
利用快分子离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依靠一套高分辨装置,测量了H2+,HD+和D2+的结构,得到其核间距分别为1.19±0.003 nm、1.25±0.003 nm和1.32±0.003 nm.通过对比,证实了分子离子结构中同位素效应的存在,分析了实验值和理论值存在差别的原因,讨论了实验结果中同位素效应产生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VH2+分子离子基态的电子状态及其离解极限出发,采用B3PW91的方法,对V原子采用SVP基组,对H原子采用6-311 ++G基组优化出VH2+(X3A2)分子离子稳定构型的平衡核间距Re=0 .1631 nm,∠HVH =112 .3858°,同时计算出振动频率,并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VH2+分子离子的分析势能函数,该势能表面准确地再现了VH2+(C2v)平衡结构,然后根据势能函数等值图讨论了反应势能面的静态特征,并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VH2+分子离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分子离子H3 及其氘化同位素分子离子D3 和HD2 与超薄固体膜相互作用发生库仑爆炸为基础,分析讨论了H3 ,D3 和HD2 三种分子离子的形成机理,根据产物能谱分布,利用库仑爆炸技术确定了同位素分子离子HD2 的结构形式,给出具体核间距数值.并确定在实验中不存在线状结构的HD2 .提出一种三原子分子离子和固体相互作用中尾流效应的处理方式,通过和实验结果做比较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处理三体尾流效应的模式,并用之进一步确认了HD2 的结构形状.文章对H3 ,D3 和HD2 三种分子离子的实验结果做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HD2+ 与固体膜的相互作用时, 发现在HD2+ 穿过固体时产生了较强的尾流效应, 并在确定HD2+作的结构时, 尾流效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一技术的使用, 可以使得许多使用传统方法无法确定的分子离子结构寻求到一种方法和手段. 本文就如何使用尾流效应来确定HD2+ 结构作一报道.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库仑爆炸能谱图普相对于分子离子的核间距时非常是非常敏感的.  相似文献   

6.
应用ACQM理论和方法研究介分子离子(αp,μ~-)和(αp,2μ~-).发现(αp,μ~-)的基态(X~2Σ~+)为排斥态;(αp,2μ~-)为束缚态,平衡核间距R_e=0.0078bohr,能量极小值E=-551.78a.u.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HD2+ 与固体膜的相互作用时, 发现在HD2+ 穿过固体时产生了较强的尾流效应, 并在确定HD2+作的结构时, 尾流效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一技术的使用, 可以使得许多使用传统方法无法确定的分子离子结构寻求到一种方法和手段. 本文就如何使用尾流效应来确定HD2+ 结构作一报道.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库仑爆炸能谱图普相对于分子离子的核间距时非常是非常敏感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B样条函数展开方法数值求解了氢分子离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计算了不同核间距时氢分子离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结果表明,将氢分子离子的核位置作为B样条函数的节点,即使对较大的核间距,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值仍可达到很高的精度,所得基态径向波函数与用GAUSSIAN化学软件计算的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库仑爆炸”技术对H3+分子离子的立体化学结构测量。实验表明:H3+的结构为正三角形,其最可几质子间距的平均值为0.98±0.03?。文中还介绍了我们的高分辨实验装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HD+在是研究分子离子同位素效应等方面最简单和理想的离子,并且在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但在实验测量其核间距和结合能研究中不可避免会混入H3+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在实际测量获取产物各种物理量的基础上,采取对比与分析的反推方法,将离子源中两种离子的比例实际测量出来,从而能较为准确地研究HD+的结构和性质.将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理论推算进行比较,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VH2 分子离子基态的电子状态及其离解极限出发,采用B3PW91的方法,对V原子采用SVP基组,对H原子采用6-311 G基组优化出VH2 (X3A2)分子离子稳定构型的平衡核间距Re=0 .1631 nm,∠HVH =112 .3858°,同时计算出振动频率,并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导出了基态VH2 分子离子的分析势能函数,该势能表面准确地再现了VH2 (C2v)平衡结构,然后根据势能函数等值图讨论了反应势能面的静态特征,并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VH2 分子离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值求解二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研究了氢分子离子在圆偏振XUV少周期激光电场中的单光子电离,结果观察到不同核间距的氢分子离子的光电子能谱的能移现象.分析表明,在少周期激光场宽频情况下,分子电离电子的双中心干涉改变了夫兰克-康登因子的单调递减趋势,使不同核间距氢分子离子的光电子能谱出现能量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电子在激光场以及分子库仑势作用下的经典轨迹,研究了氢分子离子H_2~+的电离率和原子核间距的关系,为电荷共振电离增强现象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经典运动的解释.当原子核间距为5—6 a.u.时,H_2~+的电离率显著增大.电子的运动轨迹揭示此时电子先围绕其中一个原子核运动,在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动能后,运动轨迹受到另一个原子核的强烈影响,最后电子逃逸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势垒和激光调制的库仑势垒的高度差与电离率的大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搭建的实验测量系统,从放电单元数量、放电单元分布及放电电压三个方面进行实验,测量了柱状放电等离子体阵列对2~18GHz TM电磁波的透射衰减影响.结果表明,放电单元数量的减少可以改善等离子体对10~18GHz入射波的衰减效果;在整个2~18GHz范围内,等离子体放电单元之间取适当的间距可以提高等离子体对入射电磁波的衰减性能;放电电压的增大有利于增大衰减程度和扩大衰减频带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最近研制的低温离子阱-离子速度成像谱仪在冷离子束中研究了同位素质量分辨的~(79)Br_2~+分子离子的[1+1]双光子激光解离动力学.借助其1~4∑_(u,3/2)~-态为中间态使~(79)Br_2~+共振吸收两个光子至4~5 eV区域的高激发态并发生解离.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获得了光解产物~(79)Br~+的二维速度分布和平动能释放谱.通过平动能释放谱确定了不同解离能量处量子态分辨的解离产物通道分支比.光碎片产物的角分布表明~(79)Br_2~+分子离子的双光子解离是1~4∑_(u,3/2)~-态的△Ω=0平行跃迁至一个Ω=3/2高解离态发生的.由于分子激发态中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高激发的四重态很可能参与到实验观测的光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同核双原子分子离子的势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作者最近建立的研究双原子分子离子精确势能的离子能量自洽法(ECMI),对碱金属、氟、氧的同核双原子分子离子的以下电子态进行了研究:Na2 的X2∑g 态,Li2 的X2∏u态,F2 的A2Пu态,F2 的X2∏g,和O2 的A2∏u态.将获得的ECMI势能曲线与用其他理论方法得到的势能曲线进行的比较表明,ECMI得到了这些态的最好势能,而且ECMI势不仅能获得平衡核间距附近的精确势能,还能得到其他方法往往难以得到的双原子分子离子渐进区和离解区的正确势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RECP)和密度泛函(B3PW91)的方法对ScH 和ScH2 分子离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它们的平衡几何构型和谐振频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ScH 分子离子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光谱数据和力常数,并通过多体展式理论导出ScH2 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面图准确地再现了ScH<,2< 分子离子的结构特征和离解能,由此讨论了反映势能面的静态特征,并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ScH2 分子离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用~(109)Ag(~(19)F,p3n)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测量技术研究了~(124)Cs核的激发态。观测到了~(124)Cs核的高自旋态能带结构及其向基态的跃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24)Cs核的能级纲图。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分辨探测系统,在不同的入射角θ_(in)和出射角θ_(out)的条件下,测量了1—2MeV ~4He~+入射在Al(100)面和Si(110),(100)面中的背散射能谱。得到了背散射能谱振荡峰的间距ΔE与cosθ_(in)/cosθ_(out)的直线关系,从而获得了1—2MeV ~4He~+在这三个晶面中的振荡半波长及阻止本领。实验得到的半波长与理论计算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晶面沟道方向的阻止本领略大于随机方向的阻止本领。  相似文献   

20.
刘华兵  袁丽  李秋梅  谌晓洪  杜泉  金蓉  陈雪连  王玲 《物理学报》2016,65(3):33101-033101
在aug-cc-pV5Z/CASSCF/MRCI水平上讨论了~6Li~(32)S双原子分子的9个较低能量电子态(X~2∏,a~4△,B~2△,b~4△,A~2∑~+,C~2∏,F~2∑~-,E~2∑~+和D~2∏)的势能函数和光谱常数;其中基态平衡核间距、谐振频率、转动常数等均与实验值相符;b~4∏,C~2∏,D~2∏态的平衡核间距均超过了0.4 nm,并且离解能较小,不稳定.D~2∏态是离子对态,离解极限为Li~+(~1S_g)+S~-(~1S_g).预测了最低激发态A~2∑~+跃迁到基态X~2∏的电子跃迁偶极矩、爱因斯坦自发发射系数、弗兰克-康登因子和辐射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