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可以为区域环境治理和来源解析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多环芳烃和15种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固相萃取净化方法、色谱条件以及质谱碰撞能量。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和15种多氯联苯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1~2.5μg·kg~(-1),16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2.5%~113.5%,相对标准偏差在2.3%~8.2%之间,15种多氯联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2.6%~91.4%,相对标准偏差在5.2%~7.8%之间。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测定,说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满足土壤中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三七提取物中16种多环芳烃。样品用环己烷萃取,经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处理后,采用HP-5MS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离子源-选择离子检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在0.01~1.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测定下限(10S/N)在0.3~9.5μg·kg-1之间。在0.01,0.05,0.1mg·kg-1添加水平下,16种多环芳烃的加标回收率在70.1%~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3.0%~9.4%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提取和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建立了含油污泥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以新疆的油田采油或钻井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为样品,经超声提取,固相萃取(SPE)小柱除杂净化后,用GC-MS法进行定量分析。16种多环芳烃在0.005~0.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999,检出限(S/N=3)在0.26~2.38μg/kg之间,以0.200、0.500和1.000mg/L添加浓度水平进行方法学验证,回收率在60.20%~149.6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37%~16.84%。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能满足含油污泥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SPE/UPLC-PDA)联用技术测定河水中18种痕量多环芳烃(PAHs)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流动相体系、色谱条件等因素,7 min内实现了18种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在0.05~50 mg/L浓度范围内,18种多环芳烃的浓度与对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9,检出限为0.08~2.03 n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4.5%~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5%~2.3%。将该方法应用于九龙江流域龙岩段周边水样的检测,结果可靠。该方法简单环保、灵敏准确、操作快速,可显著提高河水中痕量PAHs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5.
5.000g样品经25mL环己烷超声提取两次,提取液浓缩定容至5mL后,采用硫酸(80+20)溶液酸化处理,溶液过0.2μm滤膜后在HP-5MS色谱柱上分离,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4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13~1.0μg·kg~(-1)。加标回收率为84.2%~10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3.9%。方法用于分析10种植物提取物,4种多环芳烃的总质量比在19.59~142.69μg·kg~(-1)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墨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样品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使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纯化。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DB-5MS色谱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16种多环芳烃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5.0~30μg·kg-1之间。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60.6%~11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5%~5.3%之间。  相似文献   

7.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纺织品中的8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超声波提取,氮吹浓缩后采用DB-17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离子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研究了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提取方法,并对色谱和质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浓度在0.05~1.00 mg/L或0.10~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为0.02~0.05 mg/kg,方法定量下限(LOQ)为0.05~0.10 m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1.2%~106.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8.5%。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纺织品中8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流体(SFE)萃取和固相萃取柱(SPE)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建立了危险废物含油污泥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以新疆的油田采油或钻井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为原料,经超临界流体萃取,SPE固相萃取小柱除杂净化后,用GC-MS进行定量分析。16种多环芳烃在0.005~0.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999,检出限(S/N=3)在0.26~2.38μg/kg之间,以0.200,0.500和1.000 mg/L添加量水平进行方法学验证,回收率在48.2%~113.3%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5%~14%。  相似文献   

9.
制成了聚硅氧烷改性聚乙二醇型聚氨酯固相微萃取膜,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结构及形貌。将固相微萃取膜与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了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1)萃取温度为35℃;(2)萃取时间为40min;(3)搅拌速率为400r·min~(-1);(4)10mL水样中氯化钠的加入量为1.5g。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均在0.05~5.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高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1.31~4.87ng·L~(-1),加标回收率为73.7%~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5.4%~7.5%。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ASE/GC-MS/MS)同时测定纺织品中24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样品经丙酮加速溶剂萃取,旋蒸浓缩后采用DB-35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环芳烃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4,方法检出限为0.000 3~0.03 mg/kg,方法定量下限为0.001~0.10 mg/kg,加标回收率为80.3%~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9.2%。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能满足纺织品中24种多环芳烃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丙烯酰胺残留。以水为萃取溶剂萃取样品中的丙烯酰胺,萃取液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Waters Atlantic?T3色谱柱上分离,以0.1%(φ)甲酸溶液-甲醇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中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在1.0~20.0μ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1mg·kg~(-1),测定下限(10S/N)为0.01mg·kg~(-1)。加标回收率在90.8%~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7.0%。采用该方法分析15批次不同的化妆品,有一批次样品检出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1.2mg·kg~(-1)。  相似文献   

12.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研究了萃取时间、温度、压力、样品的粒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及不同淋洗液在硅胶柱净化过程中对方法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速溶剂萃取方法对16种多环芳烃的萃取溶剂量小,萃取时间短萃取回收率分别在74%~95%之间;对标准样品的检出限为0.00004~0.02 mg/kg;方法RSD为4%~15%。用此方法测定了株洲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蛇床子素的残留量。样品用5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提取,通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快速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检测,并利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定性确证。蛇床子素的质量浓度在0.25~5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16m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1.5%~95.5%之间,测定值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5)在3.1%~4.3%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2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土壤样品以正己烷-乙酸乙酯(5+1)混合液进行萃取,所得萃取物用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DB-5MS色谱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2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在0.83~4.48μg·kg~(-1)之间,测定下限在3.32~15.8μg·kg~(-1)之间。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60.4%~123%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4)在5.2%~19%之间。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烧烤肉中19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烧烤肉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溶液超声提取30min后,上清液经凝胶色谱净化,所得净化液用HP-5MS色谱柱分离,全扫描模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19种多环芳烃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5~2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0.1~0.5μg·kg-1之间。在20,40,80μg·kg-1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19种多环芳烃的回收率在58.0%~1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1.5%。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3种酰胺类化合物的含量。样品经丙酮超声提取,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DB-624色谱柱为固定相,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3种酰胺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均在0.05~20.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5~1.5m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5.3%~11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5%~5.3%之间。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运动地坪材料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优化的加速溶剂萃取条件如下:①萃取溶剂为丙酮-正己烷(1+1)混合液;②萃取温度为100℃;③静态萃取时间5min;④循环萃取2次。以Hypersil Green PAH色谱柱为分离柱,用水和乙腈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均在5.0~5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4~1.67μ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0.9%~11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5%~6.7%。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文具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样品用正己烷–丙酮(体积比为1∶1)溶液微波提取,提取液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采用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选择离子模式采集,外标法定量。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在0.016~0.80 mg/L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3~0.014 mg/kg,方法定量限为0.01~0.05mg/kg。3水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1%~113.4%,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7.9%(n=6)。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文具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9.
建立空气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数字成像比色法快速检测水环境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方法。优化选择了空气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过程中萃取剂种类及其含量、萃取次数以及比色法定量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LAS的质量浓度在0.10~0.80 mg/L范围内与分析信号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 m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3.3%(n=10),加标回收率为95.7%~99.5%。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大大降低了有机萃取剂的使用,可快速检测水环境中LAS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海产品样品(2.500 0g)采用盐酸(1+1)溶液25mL于60℃提取18h,经脱脂棉过滤,滤液经环己烷5mL萃取后分层;取水相4.00mL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无机硒的含量。另取样按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此样品中的总硒量。采用差减法计算有机硒的含量。无机硒的质量浓度在1.00~20.0μg·L~(-1)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113μg·L~(-1)。在0.100,1.00,2.00mg·kg~(-1)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在84.8%~93.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6%~2.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