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启潇  郭和泽  窦红静 《化学进展》2021,33(10):1823-1840
纳米载体由于其纳米尺度带来的独特生物功能性,可通过特定设计在生物体内靶向递送各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自肿瘤免疫疗法问世之后,各类纳米载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相结合,逐渐成为提升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细胞膜修饰的纳米载体作为一类新型仿生药物载体平台,可使纳米载体获得天然细胞膜的伪装修饰,将细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技术可显著提高传统药物的疾病治疗效果,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迄今,多种聚合物纳米体系已被研发并用于药物的靶向递送.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生物微环境响应的功能基团也被应用于构筑新型药物载体,以提高患病部位的药物富集及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代谢类疾病治疗及抗菌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系统评述了聚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丁辉  张松  刘新利 《化学通报》2012,(7):621-627
纳米技术与肿瘤治疗中的化学疗法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纳米技术设计药物载体递送化疗药物已经成为当前人类攻克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纳米药物载体与肿瘤靶向在化疗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化疗药物水溶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利用率和抗肿瘤活性,降低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的毒副作用,克服多药耐药性问题,进而提高肿瘤化疗效果和促进肿瘤化疗的发展进步。本文着重综述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及其靶向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探讨纳米技术与化疗相结合攻克肿瘤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是指利用肿瘤组织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由纳米载体包载肿瘤诊疗药物构建而成的对肿瘤组织具有靶向定位功能的药物递送系统。多肽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是肿瘤靶向递药领域较新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该研究方向的四个重要发展历程——单功能靶向、双功能靶向、肿瘤穿透和环境响应型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并介绍了各类递药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典型研究案例。此外,对目前多肽介导的纳米递药系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当前主动靶向肿瘤递药系统存在的研究困境,提出了一种新型肿瘤靶向递药策略——"系统性靶向"策略。随着相关学科和多学科交叉的发展,多肽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将在肿瘤治疗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张咚咚  刘敬民  刘瑶瑶  党梦  方国臻  王硕 《化学进展》2018,30(12):1908-1919
目前,利用纳米粒子传递药物并用于恶性肿瘤组织的靶向识别,进一步提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一个比较热点的领域,人们期望用制备容易、价格便宜、毒性小的纳米技术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率。然而,由近年的报道来看,所摄入的纳米粒子仅有约0.7%能够到达肿瘤部位,传递效率较低,这无疑加大了治疗应用的难度。本综述中,我们分析了造成纳米粒子靶向药物转运效率较低的原因,包括纳米粒子的转运途径,纳米粒子转运过程中所遇到的屏障,纳米粒子在体内的清除途径等;随后我们介绍了较早应用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以及目前广泛研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情况,还介绍了细胞膜仿生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对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中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我们希望通过对纳米粒子传递药物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促进纳米粒子在药物传递上的研究,加速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调控微环境为发展肿瘤精准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机遇。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药物的增效减毒提供了契机,已有一系列纳米药物用于肿瘤临床治疗。近年来,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智能纳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机遇。多肽作为生物相容性高、序列可设计、易修饰、功能多样化的生物分子,可组装构建结构多样和功能集成的纳米药物系统。本文综述了利用多肽自组装超分子体系实现药物对肿瘤微环境的响应释放和高效递送,并对其通过调控微环境中的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胞外基质等组分,改变肿瘤赖以生存的"土壤",并与抗肿瘤细胞治疗有机结合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针对肿瘤异质性和复杂性的难题,构建表/界面性质可控的纳米药物系统,发展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与联合治疗的肿瘤综合治疗方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冯海弟  赵璐  白云峰  冯锋 《化学进展》2022,34(8):1863-1878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和功能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构成的多孔配位聚合物,具有易于合成和功能化、结构可调、比表面积大以及负载量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气体吸附、分离、存储、传感和检测等领域。纳米金属有机框架(Nanosca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MOFs)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NMOFs自身可以作为治疗剂,也可以作为治疗剂(药物、光热剂、光敏剂和芬顿反应催化剂等)的纳米载体,进行肿瘤的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和主动靶向治疗。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将NMOFs用于肿瘤药物化疗(Chemotherapy, CT)、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 PTT)、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化学动力学治疗(Chemodynamic therapy, CDT),以及多种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目前NMOFs在肿瘤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靶向药物载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单分散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主要制备方法、表面修饰以及在生物医学靶向药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金属有机前驱体高温热分解法、溶剂热合成法和LSS(liquid-solid-solution)法是目前制备高质量单分散磁性纳米粒子比较有效的手段。通过表面修饰制备出的具有良好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功能基团的磁靶向药物载体将可能实现定位蓄积、高效载药、控制释药和可生物降解等靶向治疗癌症的目的。开发出具有荧光检测、主动靶向识别、高效载药、智能控药释放、无毒副作用和生物相容性于一体的多功能靶向药物载体将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蔚  袁直 《高分子通报》2013,(1):137-154
肝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肝脏疾病检测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靶向药物递送系统(TDDS)可将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靶点组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并降低毒副作用,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尝试将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肝脏疾病的显像检测以及药物/基因治疗,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对近年来开发的新型纳米肝靶向给药系统,尤其是配体-受体介导的主动肝靶向给药系统在药物/基因递送以及显影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个综述,对各靶向给药系统的肝靶向能力进行了总结对比,并对肝靶向给药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12.
DNA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编程性,在增强药物靶向性和降低药物毒性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随着人们对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和环境响应性的DNA触发器的研制,近些年已报道了许多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DNA纳米结构递药系统,这些DNA纳米结构递药系统结合了纳米运载工具良好的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小型药物载体的快速扩散和渗透特性。通过靶向广泛的肿瘤栖息地而不是肿瘤特异性受体,该策略有可能克服肿瘤异质性问题,并可用于设计诊断和治疗多种实体肿瘤的纳米颗粒。在体内能够稳定地转运,在肿瘤组织独特的微环境刺激下释放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和释放速度,极大地降低了肿瘤治疗的毒副作用。本文主要从pH响应型、GSH响应型、ATP响应型、酶响应型、抗原响应型五个方面,综述了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DNA纳米结构递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这些DNA纳米载体的设计策略和响应释放机制,此外,还重点介绍了该领域面临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肿瘤靶向性高分子纳米载体在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输送和控制释放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被动肿瘤靶向性、主动靶向性、生物可降解性、pH敏感性、还原敏感性、酶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高分子纳米载体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的抗癌药物属于DNA毒化物,它们只有作用于细胞核中的DNA或与之相关的酶才能发挥药效。但是,癌细胞先天和后天获得的耐药机制能够有效地限制抗癌药物进入细胞核。目前研制的大多数药物载体只靶向细胞中的溶酶体、不能进入细胞核。最近,β-羧基酰胺化的阳离子聚合物如聚乙烯亚胺(PEI)和聚L-赖氨酸(PLL)被发展为从负电向正电翻转的新型细胞核靶向的药物载体,用于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癌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使药物避开肿瘤细胞膜及细胞浆中的多种耐药机制。在生理环境中,β-羧基酰胺化的阳离子聚合物带负电荷,抑制了阳离子聚合物与血液中蛋白质及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相互作用。而当载体被癌细胞内吞并进入其酸性的溶酶体后,β-羧基酰胺键很快水解为胺基,载体又变为带正电荷,使载体能够逃离溶酶体并进入细胞核,将药物释放到细胞核中。实验结果表明,肿瘤靶向电荷翻转型药物载体能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细胞核中,从而使药物避开癌细胞的耐药机制,提高药物疗效。本文就电荷翻转药物载体的进展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徐柳  钱晨  朱辰奇  陈志鹏  陈瑞 《化学进展》2018,30(9):1341-1348
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已经成为现代药物设计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方向。其中,多肽作为新兴的纳米药物的构筑基元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自组装性与化学可变性等性质,激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为构建新型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阐述了自组装多肽在疏水作用、氢键、静电作用、π-π堆积等非共价作用力的综合作用下构建胶束、囊泡、球、纤维等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进一步介绍了多肽药物结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高载药量、高生物利用度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功能性多肽构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具有自组装性、增强溶解性、长效性、靶向性、刺激响应性、细胞跨膜性等多种功能的智能多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二氧化硫(SO2)气体分子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传统的使用气体吸入或亚硫酸盐作为供体的方法难以应用于临床.本综述首先介绍了一系列能够响应性释放SO2的有机小分子供体,梳理了这些小分子供体的化学结构及响应性释放方式.接着,回顾了近年来可控释放SO2的高分子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发展,简述了这些纳米药物的治疗机理及抗肿瘤效果.研究表明:将SO2与高分子纳米载体技术相结合,解决了有机小分子供体存在水溶性差、肿瘤靶向性不佳等问题.制备的可控释放SO2的高分子纳米药物能够实现在肿瘤部位的靶向富集及SO2气体的可控释放,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最后,分析并指出了可控释放SO2高分子纳米药物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肿瘤靶向PEI包覆磁性纳米凝胶的光化学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为预聚体, H2O2为抽氢剂, 采用光化学方法制备了PEI包覆的磁性纳米凝胶(PEI-Fe3O4), 在PEI-Fe3O4表面共价偶联具有肿瘤靶向作用的叶酸分子(Folate, FA), 制备得到肿瘤靶向PEI包覆磁性纳米凝胶(FA-PEI- Fe3O4). 采用多种手段对PEI-Fe3O4及FA-PEI-Fe3O4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FA-PEI-Fe3O4平均粒径为140 nm, 形状规则, 具有超顺磁性, 磁含量达到22.4%, 饱和磁化强度达65.6 A·m2·kg-1, 磁性纳米凝胶较高的磁响应性能和具有肿瘤靶向作用的叶酸分子的修饰, 为其作为潜在的肿瘤靶向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羧基化纳米钻石(ND-COOH)为基体, 通过共价键合方法将聚乙二醇二胺(H2N-PEG-NH2)、 叶酸(FA)和缩水甘油(GLY)偶联于ND-COOH表面, 赋予纳米钻石载体较好的水溶分散性和靶向性, 借助氢键和范德华力等作用力负载甲氨蝶呤(MTX), 得到靶向纳米钻石-聚乙二醇二胺-叶酸/缩水甘油/甲氨蝶呤(ND-PEG-FA/GLY/MTX NPF/G/M)纳米药物体系.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谱、 粒径及电位测试证实已制备NPF/G/M. 体外释药发现NPF/G/M在肿瘤环境(pH=5.5)中的药物释放量为正常生理环境(pH=7.4)中的3倍, 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药物输送特性. 此外, 利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毒性测试探究了MCF-7细胞摄取NPF/G/M的机制及动力学特性和细胞毒性, 结果表明NPF/G/M以依赖能量、 温度、 网格蛋白、 小窝蛋白和叶酸受体介导的机制进入细胞, 从而将药物缓慢释放于细胞内, 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研究结果表明, NPF/G/M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输送体系, 为其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给药方式导致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性差、药物利用率低.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化疗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很大的损伤,因此在化疗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随着肿瘤学和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多种纳米药物载体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