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甲磺酸培氟沙星荷移反应及荧光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之间的荷移反应 ,实验表明 ,在甲醇体系中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四氯对苯醌在光的作用下可形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 ,其荧光发射强度较甲磺酸培氟沙星显著增强 ,且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向长波方向分别位移 80和 6 0nm。在 0 0 5~ 10 μmol·L-1浓度范围内 ,甲磺酸培氟沙星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 0 0 0 4 μmol·L-1。该方法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中甲磺酸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结果与紫外 可见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2.
铽-培氟沙星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培氟沙星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适宜条件下 ,铽 (Ⅲ )与培氟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比为 1∶2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方法 ,并优选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探讨了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 0 0 1~ 1 6 7μg·mL- 1 浓度范围内培氟沙星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F=12 0 0 1C 2 6 0 8,检出限为 0 0 1μg·mL- 1 。经样品测定 ,其回收率为 95 2 %~ 10 1 7% ,RSD为 2 9%~3 0 %。该方法可成功地用于不经任何处理的血清及胶囊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培氟沙星胶束包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胶束增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培氟沙星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形成胶束包合物的荧光性质 ,对影响荧光的不同变量和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 ,在pH 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 ,SDS胶束对培氟沙星有强的增敏作用 ,培氟沙星胶束包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λex =2 78nm和λem =4 32nm 。其线性范围为 0 0 6~ 1 2 0 μg·mL- 1 ,方法检出限为 0 0 6 μg·mL- 1 ,回收率为 98 5 %~ 10 0 8%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4 %~ 2 3%。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片剂和血浆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令人满意。本文采用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血浆中的培氟沙星 ,其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可有效地消除血浆中荧光背景的干扰 ,降低了检测限。  相似文献   

4.
阿莫西林的荷移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丙酮介质中阿莫西林与 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 (TCNQ)荷移反应 ,形成 1∶ 1络合物 ,在74 4nm和 84 5 nm处有较强光吸收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1.2× 10 4L· mol-1· cm-1和 1.8× 10 4L·mol-1· cm-1,阿莫西林的浓度在 10— 15 0 mg· 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乙醇介质中 ,阿莫西林与对苯醌 (p- BQ)反应 ,形成 1∶ 1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4 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92× 10 3 L· mol-1·cm-1。阿莫西林的浓度在 2 0— 2 0 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两种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1.2 %和1.5 % (n=8) ,用于测定阿莫西林制剂的含量 ,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5.
双水相体系中镍的光谱性能及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聚乙二醇 硫酸铵 锌试剂双水相体系中镍的光谱性能及测定。结果表明 ,该体系显色的最佳酸度为pH 8 5 ,络合物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 75nm ,摩尔吸光系数ε=1 2 6× 10 4 L·mol- 1 ·cm- 1 ,Ni(Ⅱ )线性范围为 0 2~ 2 4 μg·mL 1 。Ni(Ⅱ )和锌试剂络合比为 1∶3。与一般水溶液光度法比较 ,络合物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10nm ,络合比增加 (由 1∶1到 1∶3)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提高。该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镍的测定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的间苯二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达东  叶燕 《光谱实验室》2004,21(6):1208-1210
在盐酸介质中 ,果糖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 0 3nm,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间苯二酚的方法 ,测定范围为 0— 2 0 0 mg·L-1,检出限为 0 .38mg· L-1。方法用于实验室废水中的间苯二酚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 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33~ 1 33mg·L- 1 ,0 33~ 3 33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1 6 3× 10 - 3mg·L- 1 ,1 5 2× 10 - 3mg·L- 1 。对 1 0 0mg·L- 1 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4 %和 2 0 %。  相似文献   

8.
在碱性介质中 ,N -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 ,利巴韦林对该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利巴韦林的新方法。利巴韦林浓度在 7.4× 1 0 -3 —7.4× 1 0 -2 mg· m L-1 范围内 ,相对化学发光强度Δ I与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 (3σ)为 1 .5 0× 1 0 -3 mg· m L-1 ,相对标准偏差 (C=7.4× 1 0 -3 mg· m L-1 ,n=1 1 )为 4 .5 %,该方法已用于注射液中利巴韦林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ARS-Al(Ⅲ)与蛋白质作用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衷明华 《光谱实验室》2004,21(5):849-851
在 p H4 .0的 Britton- Robinson缓冲溶液中 ,茜素红 S(ARS) - Al(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生成红色复合物 ,吸收峰波长λmax=5 1 5 nm,比金属离子络合物本身红移 8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 .0 4× 1 0 5L· mol-1 · cm-1 。吸光度值在 BSA的质量浓度 2 0— 1 80 mg· L-1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所拟定的方法有较好的灵敏度 ,可以用于实际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甲磺酸帕珠沙星(PM)与Tb3+容易结合形成配合物Tb3+-PM,该配合物通过能量转移反应对KMnO4-Na2SO3这一弱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稀土敏化化学发光测定PM的新方法。在最佳试验条件下,PM的浓度与增强的化学发光强度在0.10 ~12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是0.04 mg·L-1,对1.0 mg·L-1的PM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用于测定注射液和体液中PM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实验对该化学发光体系(KMnO4-NaSO3-Tb3+-PM)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2-(2-喹啉偶氮)-1,5-苯二酚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了新试剂 2 (2 喹啉偶氮 ) 1,5 苯二酚 (QADHB)与银的显色反应 ,在 pH =5 0柠檬酸 氢氧化钠 (内含 0 0 1mol·L- 1 Na2 EDTA)缓冲介质中 ,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存在下 ,QADHB与银反应生成摩尔比为 2∶1的稳定络合物 ,该络合物可被WatersSep ParkC1 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富集在小柱上的络合物用乙醇 (含 1%乙酸 )洗脱后 ,在乙醇介质中 ,其吸收光谱的λmax=5 5 0nm ,ε=6 99× 10 4 L·mol- 1 ·cm- 1 。银含量在 0~ 1 2 μg·mL- 1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银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琥乙红霉素与茜素的荷移反应及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曙光 《光谱实验室》2004,21(6):1115-1118
琥乙红霉素与茜素在水 -乙醇介质中反应 ,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46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9.91× 10 3 L· mol-1·cm-1。以等摩尔连续变换法和斜率比法测得荷移络合物的组成比为1∶ 1,稳定常数是 1.6× 10 4。浓度在 0— 80 mg/ 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 1%。测定了琥乙红霉素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与文献结果基本吻合 ,回收率在 97.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荧光分析法测定杜仲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 Al3 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建立一种测定杜仲叶总黄酮的新方法。用 6 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杜仲叶有效成分 ,以芦丁为标样 ,选择激发波长 λex=4 36 nm,发射波长 λem=4 83nm,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 ,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检出限为1.2 7× 10 -9mol·L-1,线性范围在 1.6 4× 10 -8— 3.6 3× 10 -5mol·L-1之间 ,线性回归方程 :y=17.92 3x 1.398,相关系数 r=0 .9989,平均回收率 99.8%— 10 4 .2 %。相对标准差 (RSD) 0 .84 %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省云  杨毅萍 《光谱实验室》2004,21(6):1167-1170
L-酪氨酸与四氯对苯醌发生荷移反应 ,生成稳定的 2∶ 1络合物 ,其 λmax=34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5× 10 3 L·mol-1·cm-1,在 1.2 5— 12 .5 μg· m L-1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用于测定药物样品含量 ,与文献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回收率 99.7%— 10 0 .2 % ,相对标准偏差在 1.5 %以内  相似文献   

15.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 ,铜 (Ⅱ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绿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该方法是用固定时间法在 6 15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2 μg·L- 1 ,检出限为 1 92× 10 - 9g·mL- 1 ,该催化反应对铜 (Ⅱ )为一级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12 2 3kJ·mol- 1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 7 70× 10 - 4s- 1 。因为Fe3 干扰Cu(Ⅱ )的测定 ,用PO3-4与Fe3 生成稳定的 [Fe(PO4 ) 2 ]3- 络合物 ,可掩蔽Fe3 。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1 16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 3%~10 0 3%。该方法用于水样品、茶叶样品、奶粉样品以及苹果样品中铜的测定 ,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萧溶  杜培刚 《光谱实验室》2006,23(3):577-580
以盐酸雷尼替丁为电子给体,7,7,8,8-四氰基对二次甲基苯醌(TCNQ)为电子受体,研究了它们之间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丙酮介质中,二者于50℃下60min即可形成1:1络合物,室温下至少稳定4h.荷移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8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0×104L·mol-1·cm-1,在1-20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基于以上反应建立本方法,用于测定制剂中盐酸雷尼替丁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方法一致,回收率为99.27%-101.40%,相对标准偏差为1.56%(n=10).  相似文献   

17.
于庆水  粟智 《光谱实验室》2004,21(5):974-976
在盐酸介质中 ,以 Na Cl为催化剂 ,Br O-3 氧化亚甲蓝褪色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溴酸根的新方法。研究了溴酸根氧化亚甲蓝褪色的最佳条件 ,最大吸收波长 λmax=6 6 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2 4×1 0 4L· mol-1 · cm-1 ,Br O-3 的浓度在 5× 1 0 -8— 4× 1 0 -6mol· L-1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回归方程为 :ΔA=9.372× 1 0 4C 0 .0 5 5 82 ,相关系数 r=0 .9993。方法用于化学试剂中溴酸根测定得到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草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硫酸介质中 ,草酸能催化重铬酸钾氧化罗丹明B褪色 ,使体系荧光猝灭 ,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草酸的新方法。催化反应在 50℃水浴中进行 1 0min ,为假零级反应。测定草酸的线性范围为 0 4~ 1 2 0mg·L- 1 ,其回归方程为ΔF =8 42c(mg·L- 1 ) 3 81 ,r=0 9983 ,检出限为 0 1 6mg·L- 1 。试验了 30种共存物质的干扰情况。此法用于生物样品中草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氯冉酸在甲醇介质发生荷移反应,建立了荷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荷移反应生成1∶1型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甲磺酸培氟沙星线性范围为2.25×10-8—3.38×10-6mol/L浓度内,回收率为98.7%—101.4%。  相似文献   

20.
吖啶橙-罗丹明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B12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明6G(R6G)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5·0的Na2HPO4-柠檬酸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介质中,AO-R6G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6G荧光大大增强。维生素B12(VB12)的加入使AO-R6G体系的荧光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维生素B12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维生素B12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3·0×10-5mol·L-1;检出限为:4·8×10-7mol·L-1;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51%~0·64%;回收率为98·40%~103·62%。该方法的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维生素B12注射液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