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海海域坛紫菜为原料, 通过响应曲面实验法优化了微波消解工艺, 并对比分析了湿法消化与微波消解2种消解法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技术测定原料中铬、镉、铅质量浓度的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 坛紫菜的微波消解工艺为消解温度164℃、每克坛紫菜中硝酸添加量25mL、消解时间15min; 与湿法消化相比, 微波消解法具有处理时间较短、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 且能更有效地对样品进行消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蚕豆(Vcia faba L.)根尖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辐射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损伤效应.采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以不同处理时间(0~30s)的微波辐射为诱变剂,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及染色体畸变率等指标.结果表明:6个时间微波处理组的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而6个时间微波处理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却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1).在本实验处理时间范围内,3个指标均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即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升高,而有丝分裂指数则逐渐降低.结论是在该实验微波剂量及处理时间下,微波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营养价值、新鲜度的影响. 以新鲜杂鱼为原料, 分别采用60、80、100、120、150℃热风干燥以及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结果显示: (1)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采用热风干燥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 采用冷冻干燥时, 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80℃干燥组接近. (2)100℃干燥时鱼粉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且赖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80℃干燥时组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采用冻干处理时赖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3)150℃干燥时SFA和MUFA含量最高, 80℃干燥时PUFA含量最高, 且EPA和DHA含量也最高. (4)VBN和酸价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 当采用冷冻干燥时, 鱼粉的酸价显著高于采用干燥组(P<0.05), 冷冻干燥和60℃干燥鱼粉的VBN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果表明: 与热风干燥相比, 冷冻干燥对鱼粉营养成分破坏小, 但不能改善鱼粉新鲜度. 热风处理时提高温度可以改善鱼粉新鲜度, 但干燥温度超过100℃对鱼粉的营养价值有破坏.  相似文献   

4.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在醉泥螺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ACCP原理,根据FAO/WHO食品卫生法规委员会(CAC)发展的CCPS决策树,从成泥螺加工出发,按照醉泥螺的加工工艺流程,即原料接收→预处理→漂洗→沥干→减菌处理、沥干→保鲜处理、调味→称量、包装→贮藏,对各个步骤中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生物、化学、物理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最终确定原料接收、调味和贮藏为3个关键控制点,从而制定出企业HACCP系统的详细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5.
微波辐射加工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米制品加工中。本文对大米淀粉进行微波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含量、温度和时间的微波处理条件对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颗粒形貌、结晶特性和热特性等理化性质以及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会破坏淀粉的颗粒形貌;同时,微波处理不会改变淀粉的晶型,但是会降低淀粉的结晶度,会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升高,糊化焓降低。相对于微波处理温度和时间,微波处理过程中的样品水分含量对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影响比较小。综上,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微波技术在大米淀粉及其制品的加工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桔皮中微波提取果胶及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提色素后的桔皮滤渣,通过微波协同酒石酸浸提、乙醇沉析得到果胶.以精制果胶浸提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得工艺条件为:浸提剂酒石酸pH=2.0,液料比10 mL·g-1,浸提微波功率280 W,辐射时间5 min,浸提级数3级,浓缩比4:1,乙醇浓度60%,沉析时间60 min.按优选的工艺条件实验3次,果胶平均浸提率达21.77%.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及质量检测表明产品合格.酒石酸浸提果胶产品品质好,浸提率高;微波法快速、节能、浸提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通过水解缩聚形成溶胶、阵化、凝胶、干燥,高温处理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研究了各种介质及其浓度对水解缩聚反应速度和纳米二氧化硅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单相尖晶石结构 Nix Mn3-x O4 ( 0 .5≤ x≤ 1)纳米粉体 .实验结果表明 :微波处理方法制备单相尖晶石结构 Nix Mn3-x O4 ( 0 .5≤ x≤ 1)纳米粉体相合成温度比常规热分解和传统固相反应方法低大约 2 0 0℃以上 ,需用时间也远少于常规化学合成方法和传统固相反应方法 ,节约能源 .微波合成的纳米粉体晶粒平均尺寸为 30 nm左右 ,基本呈单分散分布 ,分布均匀 ,颗粒尺寸小于常规热分解方法 ,形状为多面体 ,优于常规合成方法的粉体 .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钱柳中黄酮化合物含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我国特有保健食品资源青钱柳中的异槲皮甙、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为AlltimaC18柱(5μm,150mm×4.6mm),流动相A为H2OHOAc=982(V/V),流动相B为CH3CN.洗脱程序为8%B→30min→50%B→5min→50%B→5min→8%B.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0.6mL/min.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和RSD为98.6%和1.57%.测得青钱柳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异槲皮甙0.543%,槲皮素0.0615%,山柰酚0.0387%;水提取物中异槲皮甙0.464%,槲皮素0.0603%,山柰酚0.0337%.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提供螺旋藻干粉灭菌前菌落总数远超国家标准(≤1×104 cfu·g-1),可能严重限制其国内外消费及出口应用的问题。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及非热效应杀灭螺旋藻干粉中的微生物,探索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量及作用面积等因素对螺旋藻干粉灭菌效果的影响,结合微波灭菌前后螺旋藻干粉色泽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螺旋藻干粉的最佳微波灭菌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灭菌技术对螺旋藻干粉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其最佳灭菌条件为微波功率750 W、样品15 g、处理3 min和接触面积7×7 cm2时,该条件处理下螺旋藻干粉菌落总数由1.25×104 cfu·g-1降低至2.5×103 cfu·g-1;灭菌前后粉末的颜色无显著性变化。该条件下灭菌前后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10.37±0.56和9.74±0.15(750 W)、9.53±0.44(900 W)。  相似文献   

11.
印染废水达标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印染废水为主的综合废水采用生化与物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对该废水首先进行中和处理,再采用A/O工艺处理,厌氧处理CODCr去除率一般在15%~20%左右;好氧生物处理CODCr的去除率在60%~70%,BOD5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处理出水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同时,对印染厂预处理后废水在以砂过滤、臭氧氧化等作为预处理的前提下,采用集成膜(连续超微滤+反渗透)为核心的深度处理,经研究发现深度处理出水可回用于印染加工过程,这为印染废水的达标处理和回用技术提供了相应工程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微波加热的特点,微波杀菌及微波在饮料中的杀菌效果作了概要说明。微波在处理一般菌体时具有短时低温等特点,效果优于传统的加热杀菌法(蒸气法、巴斯德法),且保持产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份不受影响,在工业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有限群局部表示理论中,Green对应相当重要,由此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应用.本文给出了几乎可裂序列的Green对应.证明了如下结果:设X是不可分解非投射kG-模,Y是相应的不可分解非投射kL-模,那么(i)0→Ω2(X)→(XU)0→X→0是可裂正合列当且仅当0→Ω2(Y)→(YU)0→Y→0是可裂正合列;(ii)0→Ω2(X)→(XU)0→X→0是几乎可裂正合列当且仅当0→Ω2(Y)→(YU)0→Y→0是几乎可裂正合列.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分析贝类样品中铬含量的微波消解-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的样品溶样均匀,样品消解完全.石墨炉铬工作曲线浓度范围设定在0.00~15.00μg·L-1之间时,铬浓度与其吸光值呈良好的曲线关系,得出的新合理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系数r=1.0000.同时对3种贝类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和加标回收率测定,平行性好,加标回收率保持在82%~95%.并利用国家标准物质海带和贻贝成份分析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得到的测定值在标准证书的允许误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和2.54%.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等优点,适合贝类等水产品中铬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葛根总黄酮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脱附的比较,从5种国产大孔树脂中优选了AB-8型大孔树脂对微波辅助萃取的葛根总黄酮粗液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考察了进液浓度、进液量、进液流速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确定了它们的适宜工艺条件分别为6.693 1 mg·mL-1、3 BV、1.0 mL·min-1和pH 7.考察了洗脱液乙醇浓度、洗脱液流速和洗脱液量对脱附的影响,确定了它们的适宜工艺条件分别为70%、1.0 mL·min-1和5 BV.在适宜工艺条件下分离纯化后的葛根总黄酮产品纯度可达70%.建立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该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实验还进行了脱附葛根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为10%的乙醇水溶液脱附的葛根素浓度可高达40%.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在微波条件下合成2,2'-联咪唑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下,可以由铵盐和乙二醛的环化缩合反应快速制备2,2'-联咪唑.在相同的条件下,有机铵盐有比较好的反应活性,而无机铵盐没有活性.微波反应收率可以与传统方法相比较,且与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原料配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法测定对虾的共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虾的冷冻干燥工艺,并对冻干产品复水后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虾的共晶点为-14.2℃,所建立的对虾冷冻干燥工艺为:对虾在-22℃或以上的冰箱中预冻5h;干燥仓搁板温度为在0~1 h时,从50℃上升到60℃;1~4h时,保持在60℃;4~5 h时,由60℃上升到70℃;5~10 h时,保持在70℃;10~15 h时,由70℃降温至50℃;整个冻干过程的真空度维持在0.5 Torr(66.66 Pa)左右;干燥15 h后,对虾的水分由最初的70.2%降低为4.2%,达到目标水分含量.冻干对虾复水后,其硬度、咀嚼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显著,而弹性和黏聚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Tm3+,Ho3+共掺杂的Y2O3纳米晶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本文以785nm LD为激发光,研究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实验结果得到了峰值波长为487nm(蓝色),548nm(绿色),659nm和695nm(红色)上转换发光.经过分析表明,上述发光分别指5F3→5I8(Ho3+)+1 G4→3 H6(Tm3+),(5F4,5S2)→5I8(Ho3+),5F5→5I8(Ho3+)和3F3→3 H6(Tm3+)跃迁.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和激发光功率的关系研究,揭示出其均为双光子过程,并且能量传递上转换和激发态吸收是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由于其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该材料在荧光标记、三维立体显示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不锈钢氧化膜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Pt和Pd后制成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考察了空速、进料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阳极氧化工艺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对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等VOCs的处理转化率达到98%时的温度分别是240、270、320℃.在经1000℃的高温焙烧以后,发现催化剂在220℃即可使甲苯完全转化;并经过700h的寿命试验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SEM对载体和催化剂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经阳极氧化工艺处理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与其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甘氨酸为燃烧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Tm3+,Ho3+共掺杂的Y2O3纳米晶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本文以785 nm LD为激发光,研究了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实验结果得到了峰值波长为487 nm(蓝色),548 nm(绿色),659 nm和695 nm(红色)上转换发光.经过分析表明,上述发光分别指5F3→5I8(Ho3+)+1G4→3H6(Tm3+),(5F4,5S2)→5I8(Ho3+),5F5→5I8(Ho3+)和3F3→3H6(Tm3+)跃迁.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和激发光功率的关系研究,揭示出其均为双光子过程,并且能量传递上转换和激发态吸收是上转换发光的主要机制.由于其高效的上转换发光性能,该材料在荧光标记、三维立体显示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