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肿瘤微环境与普通组织的差异, 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类芬顿反应(Fenton-like reaction)的微环境响应的纳米递药体系(Mn3O4/DOX@Lip). 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得到锰的氧化物(Mn3O4)纳米粒子, 基于化疗药物阿霉素(DOX)与Mn原子的配位作用, 该纳米粒子可以负载并递送DOX, 其最外层包裹的酸敏脂质体能有效防止药物在递送过程中的泄露. 在肿瘤细胞的弱酸性和高浓度谷胱甘肽的微环境中, 脂质体膜破裂, 其中的Mn3O4纳米粒子被谷胱甘肽还原、分解, 并释放出DOX. 共聚焦成像结果表明, MCF-7细胞与Mn3O4/DOX@Lip共孵育后, 细胞中活性氧探针的荧光显著增加, 表明该递药体系可以通过下调细胞中的谷胱甘肽的含量引发细胞中的活性氧含量增加. 噻唑蓝(MTT)和流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 相比于单一的化疗药物, Mn3O4/DOX@Lip的细胞毒性增强, 这可能归因于还原产物Mn2+触发了类芬顿反应从而将细胞中内源性的H2O2转化为毒性更强的•OH. 氧化活性物质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相互促进, 增强了对细胞的凋亡能力. 本体系利用外源性的物质激发内源性的细胞毒性, 增强了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醇/含苦味酸的二氯甲烷/蔗糖水溶液为研究体系,观察到酸、甜、苦、鲜物质均能影响该体系的电位振荡波形。对鲜味物质味精进行了定量测定,并解释了该味觉电化学传感器产生电位振荡的机理和味精对振荡波形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当分散在溶液中的TiO2、znO、CdS、WO3等多相体系受到光照时,固态的半导体物质吸收光子后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它们在半导体界面上与周围介质反应,可能以各种方式进行电荷转移而形成不同的活泼中间体,引起人们对发生在半导体粉末上的光化学过程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双指示物质测定痕量锰的新催化光度法.探讨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确定了催化体系的适宜反应条件.本法灵敏度比单指示物质法高6.4倍,用于测定谷物样品中锰.  相似文献   

5.
水和二氧化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为丰富的两种溶剂,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者作为溶剂利用时各有优缺点,如水对极性物质有着较高的溶解能力,但对很多有机物的溶解能力较差;二氧化碳性质容易调控,对低极性物质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而对极性物质的溶解能力较差.如果将水和二氧化碳相结合,不仅可以克服两者作为溶剂的局限性,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新的性质.本文综述了水/二氧化碳体系的性质及其在材料制备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按研究体系,可分为溶解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液体(或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和纳米粒子稳定的水/液体(或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KMnO4-H+-还原剂体系中研究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麻黄类生物碱的化学发光(CL)行为,建立了其快速灵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将此法与HPLC联用,实现了上述物质的选择性测定,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10-10g/mL马钱子碱、1.0×10-8g/mL士的宁、1.0×10-5g/mL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HPLC流动相的脉动及其中的溶解氧不影响测定的精密度。此法已用于一些药物中马钱子碱等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为94%~10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CBr4-二苯胺(DPA)自由基光敏体系的光化学过程。在250-400nm区,CBr4的光分解速度随波长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用CBr4、DPA及CBr4-DPA电荷转移复合物吸收光谱最大值对应的光254、284及333nm辐照CBr4-DPA体系,发现333nm光辐照有最大的反应速度,证明此体系光激发阶段,CBr4-DPA生成的基态电荷转移复合物是主要的光敏物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缓冲溶液pH和浓度、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条件,建立了橙皮甙、柚皮甙、橙皮素和柚皮甙元4种物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10 min内实现了4种物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橙皮甙、柚皮甙、橙皮素和柚皮甙元4种物质分别在0.03~0.80、0.03~0.85,0.02~0.60和0.02~0.65mg/mL浓度范围内和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07、0.006、0.004和0.005 mg/mL.方法用于分析模拟样品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望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全钒功率型液相储能体系惰性电极厚度、活性物质浓度、电解液流量等因素对放电电压和功率密度的影响,以及该液相储能体系的结构和功率特性.在本实验的优化条件下,输出功率密度可达3121W/L.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醌亚胺类碱性染料(藏红O、中性红、耐尔蓝A)荧光猝灭法测定肝素钠的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08~0.8 mg/L,3μg/L(藏红O体系);0.06~2.0 mg/L,40μg/L(中性红体系);0.05~1.0 mg/L,20μg/L(耐尔蓝A体系),其中以藏红O体系最为灵敏。以藏红O体系为例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方法已用于肝素钠注射液效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基于MnO2纳米片层和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反应,建立了检测多种抗氧化物质的比色法。在最佳条件下,吸光度与各抗氧化物质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该显色体系在纸芯片上检测的可行性,所构建的纸基比色体系可用于临床和现场检测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2.
选择适当的混合染料溶液作为染料激光器的工作物质,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献报导,但大都局限于二元混合染料体系。对于三元混合染料体系国外也曾有过少量报导,诸如C102/R110/RB,C102/RB/CV,C2/C6/R6G,R6G/CV/NB等。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三个波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过渡金属模型体系的二氮复合物(N2)M(NH2)3(NH3)和(N2)M(SH)3(NH3)(-OCH2COO-)(M=Mo,V,Fe),预测了质子-电子还原二氮过程的能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过渡金属中心体系,钼与N2存在强的相互作用,钒与N2相互作用较弱,铁不能有效地结合N2.通过质子化过渡金属模型体系中高柠檬酸二齿配体的羧基氧,并改变金属中心的价态和体系的自旋态,可以调控羧基氧与金属配位键的生成与断裂.两类模型体系的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单过渡金属中心的钼、钒、铁体系,钼是结合N2最有效的活性位.  相似文献   

14.
首先采用乙醇胺-氢氧化钾体系,实现了在泡沫镍表面原位生长NiTe活性物质层,随后以此为基体,通过复合Co9S8活性物质,构建出具有“三明治”结构、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的Co9S8/NiTe/Ni复合电极材料。该电极不仅在2 A·g^-1电流密度下表现出1890 F·g^-1的比电容,而且在大电流密度下依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严格评估的相图和热力学实验数据,采用相图计算方法对MgO-P2O5和CaO-P2O5体系进行热力学优化.液相采用修正的似化学模型进行描述,考虑了对近似处理液相中存在的短程有序.为了描述M3(PO4)2(M = Mg, Ca)组分处的最大短程有序,将PO43-当作液相中P2O5的基本组成单元.体系中所有的中间相都看作线性化合物并考虑了晶型转变.获得一套合理、可靠、自洽的模型参数用来描述体系中各相的热力学性质,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很好地重现了相图、焓、熵和活度实验数据,为炼钢脱磷过程中熔渣体系热力学数据库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析人员对标准物质概念不清、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就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选择和应用方法做了梳理.从标准物质的概念、区分有证和非有证标准物质的方法、标准物质的应用范围及标准物质的使用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系统地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有证标准物质和非有证标准物质的概念区别及使用时的误区,为分析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具准确数据提供理...  相似文献   

17.
结构化液体是近年来基于二元流体体系,利用固体粒子液/液界面自组装和堵塞相变构筑的一类非平衡态软物质材料,兼具固体的结构稳定性和液体的流动性.然而,受限于组装基元和成型方法,制备具有精准结构的智能结构化液体及衍生功能材料仍面临挑战.我们课题组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发展界面调控新机制,制备液体/固体新材料,以及实现材料器件新突破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本专论从固体粒子界面自组装机制出发,重点阐述了一种利用纳米粒子和聚合物液/液界面共组装制备纳米粒子表面活性剂,进而构筑结构化液体的普适策略;总结归纳了结构化液体在响应性调控、高效精准构筑以及功能材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胶含量、pH值及电解质对Mg-Fe-HTlc/高岭土分散体系流变性的影响;类水滑石化合物;高岭土;剪切应力;分散体系;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 (37℃ ,I=0 .1 5mol/ L Na Cl) ,用 p H电位法研究了铽 ( )、钙 ( )与 L-谷氨酸、甘氨酸二元、三元体系。确定了体系存在的物种 ,测定了体系中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讨论了上述二元、三元体系中铽 ( )、钙 ( )的物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效Ni/Zn催化剂体系固定CO2与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福伟  肖林飞  夏春谷 《化学学报》2004,62(21):2195-2199
在1.5-MPa CO2,100℃下NiCl2/bipy/Zn/TBAB催化剂体系能够高效、无溶剂地催化固定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的环加成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反应,得到了很高的催化收率和转化频率.并且在该催化剂体系中第一次得到了全顺式的环氧环己烷的碳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