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验”就是体验者通过亲身经历,或在设身处地中,获得认知、感悟和技能,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它是学习者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更侧重于物理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论述体验式教学含义的基础上,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对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陆昌松 《物理通报》2022,(4):46-49+53
在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体会过程本质,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也是首要任务.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体验和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向心力”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建构基于“感知体验、理解体验、验证体验”的教学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3.
马鱼玲 《广西物理》2023,(2):146-148
“教学做合一”倡导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将“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部分学生在参与高中物理学习中仍存在机械化学习现象,即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思考意识。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文章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启发诱导、情境相融、切身实践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增强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4.
以“生活中的透镜”一节教学实践案例为基础,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制作及探究能力做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黄文贵 《广西物理》2023,(2):113-115
新高考提出了“3+1+2”模式,即“3”为语文、数学、英语,需要学生在其他学科中选择三门参与高考,其中“1”为物理、历史其中一科,“2”为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四个科目选择两科。新高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改革,能够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教师在新高考形式下应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的传统方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方式上应用多媒体、开展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确保的物理教学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从而通过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物理基础,实现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之一,伴随新课程而推广,师生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是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学习进阶逐渐成为科学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学习进阶描述了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某种技能的掌握随时间的推移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典型发展路径.国外通过学习进阶的研究推动教育改革,以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本文评述了有关学习进阶的源起、定义、构成要素和特点的理论研究,并通过“力与运动”这一案例,说明学习进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曾蓉  王卫 《物理通报》2024,(3):100-104
新一轮素养本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育人载体,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选取“斜面中的物理”这一大单元主题,依据“三导三化四环节”的教学理念,整合运动、运动和力、功和能进行整体大单元设计变革学习方式,围绕核心素养的发展去实施教学活动,促进课程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这个基本特征,充分挖掘和开发物理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使学生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物理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保守系统平衡位置微振动”为例,论述在理论力学中如何适当地整合知识点使之成为一个案例,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出发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提炼理论.实践证明,把案例教学引入理论力学教学中,通过多个阶段的实践过程锻炼,有助于学生形成“主体性”和“实践性”的习惯,从而改善课堂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詹先斌  何铁 《物理通报》2023,(8):154-157+161
跨学科实践是促使教育本质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式;是从“育分”到“育人”课程观念转变的重要纽带;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从组建联合教研、立足物理学科精炼课题、基于“做中学”理念设计实施流程、整合家校社联动平台资源4个方面综合考量,以促使跨学科实践学习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谢建寅 《物理通报》2018,37(2):31-33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对增强学生学习驱动力, 激发学生科学思考, 培养逻辑思维与科学研究的能力有 着重要作用. 以“ 圆周运动复习”为案例从创设生活情境、 实验情境、 习题情境等方面探讨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有 效教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新增了“跨学科实践”的一级主题,其要求和STEM项目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乡村学校物理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空间站”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案例,说明了初中物理教学能够通过“跨学科实践”即“泛化”STEM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乡村薄弱学校更有必要寻找适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只要能让学生自主地学、投入地做,也就能够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落实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4.
王艳丽  李怀磊 《物理通报》2010,(8):14-14,23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学习方式的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其中的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显著特征,即“我应学”.在教学中,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能力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新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并对新课程方案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的活动方式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建构主义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建立所具有的积极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实现“意义的建构”,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崔金玉 《大学物理》2021,40(2):52-54,85
本文介绍了营口理工学院“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从线上教学资源的准备、线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该校“大学物理”课程线上教学案例进行分享.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为该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此次教学尝试,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致力于“高效课堂”“解放学生学习力”的活动中,“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六步课堂导学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容量、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豫川 《物理通报》2022,(6):107-112
结合建筑物理实验人才培养要求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和科研理念指导下提出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目的的体验式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并应用到“城中村建筑热环境实验”的课程教学中,将学科交叉和地域性特色实验有机融合到建筑物理实验中,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综合性实验内容,采取多元化实验方法尝试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践效果表明,该体验式实验教学改革推动了建筑专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施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所以,物理实验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的活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从活动中领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学生自制教具作为实验教学方式之一,可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强化认知,提升能力,进而发展核心素养.本文探讨了学生自制教具的特性等,并在“平抛运动”和“向心力”两节展开了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分析发现,基于学生自制教具的物理教学确实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升模型建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但由于学生自制教具的开放性,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