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束流能量范围52—71MeV中我们通过γ探测完成了12C+112Sn反应蒸发余核截面的测量.借助一个特别的装置将余核从靶室内传送到测量站后用一台Ge(Li)探测器探测了.最后仅得到了蒸发余核的相对生成截面.  相似文献   

2.
使用离线γ测量技术在实验室系28.3MeV至45.7MeV的能区首次测量了12C+93Nb反应产生的8个核素及同质异能态的激发函数.使用包括非弹性激发和α转移道的简单耦合道模型,结合统计蒸发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计算结果能较好地重现强截面的中子蒸发道(xn)的激发函数.而对于弱的质子(xpyn)特别是α粒子(xαyn)蒸发道的截面,实验测量明显高于模型计算结果.α转移道与入射道耦合作为熔合反应的门庭态使垒下能区重离子熔合截面有很大的加强,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的比较表明对于12C+93Nb反应系统在垒下能区可能存在着很强的α转移截面.  相似文献   

3.
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质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的靶余核的生成截面,通过高斯电荷分布函数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分布.与46MeV/u 12C+Cu相比,发现A<30质量区的产额明显增加,且产物有偏向丰中子一侧的趋势.实验测定的质量分布与熔合碎裂模型和级联两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似乎表明在很高入射能情况下多重碎裂衰变是A<30靶余核生成的主要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成群 《中国物理 C》1997,21(6):530-534
应用核分子轨道理论(LCNO)和宇称相关势的折叠模型,研究了16O+12C全熔合截面中所呈现的粗共振结构,该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和弹性散射激发函数及角分布的实验数据都得到了较好地解释.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位置灵敏的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入射能量为50-90MeV范围内的16O+12C反应全熔合截面,发现全熔合激发函数是不平滑的,存在着一些结构,其峰位约在26.0,31.0和36.4MeV.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与前人的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用云母径迹探测器分别探测复合核蒸发余核和裂变碎片的实验,从而测出了12C+27Al,12C+209Bi和14N+Pb反应的全熔合截面和激发函数.并用锐截止模型由全熔合截面导出了临界角动量.实验结果和当前有关的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在45—96MeV 16O和65Cu反应中,用放射化学技术测量了反应余核的激发函数、角分布和微分射程分布.将实验数据和基于复合核统计蒸发模型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进行了比较,指出重余核来自全熔合形成的复合核的衰变.提取了该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得到的激发函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非完全熔合或大质量转移是生成质量数接近靶质量余核的主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们测量了库仑位垒附近~(12)C+~(159)Tb、~(12)C+~(165)Ho反应的熔合截面.实验中用Si(Li)X射线谱仪离线测量了蒸发余核的特征K-x射线能谱,从而得到了蒸发余核的半寿命及其蒸发余核生成分支比.最后获得了熔合截面,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25MeV/u 40Ar+93Nb反应中热核巨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MeV/u 40Ar+93Nb反应形成的热核发射的γ射线、轻带电粒子和蒸发余核进行了符合测量,从余核的飞行时间和轻带电粒子能谱得出非完全熔合反应形成的热核的初始激发能.GDR γ衰变的产额在研究的激发能范围内保持不变.用统计模型CASCADE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讨论了引起GDRγ衰变产额饱和的原因.当假定热核激发能大于250MeV时无GDR γ发射,则可以用CASCADE程序很好地拟合Eγ大于12MeV的实验谱.  相似文献   

10.
在92和71MeV 16O离子与115In的相互作用中,用核化学技术测量了20个反应余核的角分布和微分射程分布.分析了这些余核的生成特征,指出随着碰撞参数的增加,反应机制从全熔合经过质量和动量转移逐渐减小的非完全熔合向直接反应连续演变.与16O+65Cu反应相比,16O+115In反应中非完全熔合的贡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能区70—160MeV 12C+12C散射角分布的分析,建立起一个能量相关的光学势.这个势能很好地再现同一能量区域内的激发函数.  相似文献   

12.
45MeV/A 12C和181Ta相互作用中余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45MeV/A 12C和181Ta相互作用中余核的生成截面和反冲性质,并将实验得到的质量产额分布与统计碎裂模型进行了比较.根据前向平均反冲射程计算了线性动量转移,在与我们以前工作相比较后指出,在45MeV/A 12C离子引起的反应中,中心碰撞的线性动量转移随靶质量而增加,并与引导粒子模型计算结果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13.
利用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156.3MeV 28Si+12C反应(近对称系统)中出射的Z=4—14的产物元素的能谱和角分布,并由此给出了这些产物的胁变截面图.从理论上计算了Z=4—11产物的实验室系最可几动能分布E1(θ)和各元素的质心系的总动能分布Et(Z),指出了这些产物主要来自系统的两体反应过程.还给出了该反应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值为(980±68)mb,并指出从低能数据外推到此能量下的全熔合截面值与实验值之差主要归因于两体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清润  杨永栩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15-1118
对基于12C的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建立起的描述12C+12C的散射模型进行了对比.比较表明,12C的α粒子结构模型能给出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天然白云母)和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12C+209Bi和14N+Pb裂变反应的碎片角分布和激发函数.由碎片角分布各向异性提取的鞍点有效转动惯量J0/Jeff与转动有限力程模型(RFRM)做了比较.用统计蒸发模型计算的裂变激发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研究了裂变位垒的角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使用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42MeV/u 12C与115In相互作用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得到了质量分布及同位素分布.实验得到的质量分布与使用级联的两体衰变模型GEMINI程序计算的结果很好地相符.根据同位素分布的系统性,对利用中能重离子反应生成新的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6O+12C系统的折叠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对于16O+12C系统的折叠模型.这个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该系统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用46.7MeV/A 12C轰击159Tb、197Au和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动量转移、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入射能约为50MeV/A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相似文献   

19.
171MeV36Ar束轰击96Ru靶由熔合蒸发反应生成了130Pm和128Pr核.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基于X-γ-t,γ-γ-t符合测量,首次建立了130Pm的(EC+β+)衰变纲图.重新研究了128Pr核的衰变,订正和补充了γ射线,建立了新的(EC+β+)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20.
使用离线y能谱法和厚靶──厚收集箔技术测量了40MeV/u 40Ar和Cu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和前向平均反冲射程FW值.根据电荷分布假设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产额分布.从FW值导出了重离子碰撞中的线性动量转移.与12C+Cu和20Ne+Cu的类似结果比较指出,在相同的弹核速度下,相应于中心碰撞的相对线性动量转移随弹核质量增加而减小,但是在40Ar离子和Cu的中心碰撞中产生的复合系统的激发能比12C和20Ne离子碰撞情况下更高,达到每核子5.3M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