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光学》2007,28(6):F0004-F000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2008,29(6)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学》2008,29(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陕西省照明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子技术专委会设在这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应用光学》在此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学》2008,29(3):F000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舰、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陕西省照明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子技术专委会设在这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应用光学》在此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学》2008,(1):F0004-F000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王建华 《应用光学》2006,27(4):F0004-F000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专业配套,设施齐全,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具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陕西省照明学会设在这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应用光学》在此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7.
《应用光学》2008,29(2):F000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陕西省照明学会、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学》2006,27(1):F0004-F0004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西安应用光光研究所),专业配套,设施齐全,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具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陕西省照明学会设在这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应用光学》在此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9.
《应用光学》2008,29(5)
创建于1962年的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所,是从事光、机、电、算、控一体化研究的光电系统工程总体研究所,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招收和培养单位,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站、微光夜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光学学会、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主办,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国激光协会、美国光学学会、《光学与光电技术》等多家单位和媒体支持的覆盖光电子领域的大规模多学科综合性国际会议——第二届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将于2009年8月8-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发光学报》2007,28(6):981-981
2008中国平板显示(FPD)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3月10~12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等单位主办,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承办,由SEMI(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平板显示技术交流盛会,届时将有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介绍目前行业前沿的研究方向、技术及发展趋势,还有国内外显示器件、手机、电视等领域专家学者做专题演讲;APPLE、Motorola、Hanstar、AUO等机构的专家已确定与会。会议还将举行中国平板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21岁出家为僧,先后在嵩山、天台山研究佛经和天文历算。曾翻译《大日经》等典籍,一度为密宗大师。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应召到长安,后受命主持编修新历法,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修历伊始便着手新天文仪器的制造和天文观测。与梁令瓒一起制成黄道游仪、水运浑象仪。重测150多颗恒星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江风益 《物理》2005,34(1):74-75
第九届全国发光二极管(LED)产业研讨与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光协光电器件分会会员大会于2004年9月16-2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本届会议由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南昌欣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佛山市国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稳润电子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
张钰哲,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41年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国从事天文的学习和研究。1948年回国。建国扁,长期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丁肇中的父亲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家人曾回故国并定居台湾。1956年,丁肇中也当上了留学生,并且也在密执安大学读书。1962年,他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然后去哥伦比亚大学执教,1967年又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任职。1974年,丁肇中在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一种粒子J/ψ。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学》2011,32(5)
《应用光学》刊号为ISSN 1002-2082,CN 61-117I/O4,是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五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征稿范围主要刊登光学及其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内容包括:光电系统与工程光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2
1929年,杨振宁全家迁居北京(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但在以后的岁月中,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再次迁居。杨振宁和李政道㈥一样,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1945年获得奖学金来到美国。他渴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学习,为此到哥伦比亚大学。当他发现费米已转入芝加哥大学,便也转入芝加哥大学。在费米的指导下,他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6
郑和,明朝宦官。本性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省昆阳县(今并入晋宁县)人。祖父与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宫监太监。永乐三年(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两年而返。以后又屡次航海,28年间总计七次(一说八次)出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第六次航海回国后,曾任守备南京太监。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省弥勒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本科。1913年留学比利时包芒学院。1915年至1920年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蒙柏里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理科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