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双基”自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以来,经历了60年代的形成期、80年代的发展期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充实之后,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热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优势.然而,对“数学双基”内涵的界定,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综观已有的论述,主要是从知识和教学两个角度来展开的,而对“双基”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脑海里是如何存在的,则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如果不了解“双基”在学生的“数学现实”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就不可能对“双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1“数学双基”的存在形态1·1“数学双基”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坤  葛莉 《数学通报》2005,44(1):19-21
我国的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强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教育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尽管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共识,但我国的数学教育在这方面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兴起,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及数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双基”概念又赋予了新的内涵.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指出在拓宽“双基”的范畴同时,削减了传统意义下的“双基”内容.然而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双基”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我国数学教学的立足与发展之本.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给高中数学“双基”教学重新定位,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实践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我对"精讲多练"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永建 《数学通报》2005,44(3):19-20
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当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满堂灌、注入式”的状况,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口号.这个口号很快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大家认真学习,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贯彻,许多学校就此问题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各教育报刊和数学专业杂志介绍了大量这方面的经验.“精讲多练”实际上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推动了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学习”是日本在“问题解决”的影响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并于1989年作为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写进了中学数学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现在“课题学习”几乎成为日本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流,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根据日本数学教育学会和教育课程研究委员会对全国教师的调查表明:赞成“课题学习”的约占90%.  相似文献   

6.
顿继安 《数学通报》2018,(11):26-30
运算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运算能力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数学课程确定的三大能力之一,在最近刚刚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中,“运算素养”亦被定为六项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实践在运算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令人瞩目,其中,“运算速度保证思维效率”被认为是我国“双基教学”特征之一.一项针对六年级学生的中美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计算题的得分率显著高于美国学生.但是这个研究中另一个数据也引人深思:20道计算题中,美国学生的得分超过中国学生的仅是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美国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认为数学只不过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和逻辑推理,毫无实用价值,因此觉得学习数学没多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吸引学生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美国数学教学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重结果 ,轻过程” ,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 ,数学素养欠缺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育的一大忧虑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就必须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原则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也要“备”学生 ,备教学方法和手段 ,把诸方面综合安排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设计自然可信的模拟成长过程” .而它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也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数学研究、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 ,即知识的“生长过程”[1 ] .初中二年级的平面几何教学是几何学习的关键点 ,是学生各种思维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 ,不把握好 ,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9.
鼓楼人类文明"童年时期"数学文化的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超 《数学通报》2007,46(11):9-11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是当前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基本理念,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提出了“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并且建议将数学文化渗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学习.为了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了解数学文化,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侗族数学文化及数学教育”课题(Z0609)组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聚居的县做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0.
邱东海 《数学通报》2006,45(1):13-1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我校实施也有一年半多时间了.在实施的第一个学期,身处第一线的我校数学教师立刻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景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充满激情,教师教学更加精彩等等,让人感到教育的新局面.然而,这个学期的测试评价却让数学教师感到困难,因为新课改不仅没有“改”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却教出了一大批学有困难的学生.为什么呢?寻找原因几乎成了这个学期数学教研活动的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以后两个多学期的实践,终于,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在适合我校的“改”上找到了一点感觉.就拿北师大版的数学七年级上册为例来说.  相似文献   

11.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这一点的学校比较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现行高考的模式,至今绝大多数省市在高考中仍然不许使用计算器;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新大纲下教材的必修内容,大部分都是过去的传统教学内容,在不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年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同意如下命题:学生是通过“解题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你也会同意下面的推论:(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尤其在课改所引发教材、教法、学法的深刻变革中,深刻反省我们传统的解题教学,使之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并防止因课改动摇我们在国际范围内的“双基”优势,就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现谨提供两道解法风格迥异的习题,并进行教学评析,以期引发同行更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把培养学生的“双基”转向“四基”,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以及基本活动经验.统计结果显示,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共有35处之多提及了“经验”二字.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怎样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呢?  相似文献   

14.
汤炳兴 《数学通报》2006,45(6):49-51
剖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反思我们的教与学,是提高数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有幸参加2005年全国高考数学江苏卷的阅卷工作.在完成阅卷后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下面就一道试题及考生的解答,主要从“双基”及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显”一“隐”两个方面作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将“双基”发展为“四基”以来,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潜心探索的问题之一.“观念上的”“概括的”数学思想总是蕴含于“现实的”“具体的”知识和方法之中,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亲身去发现、领悟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施洪亮 《数学通报》2005,44(12):53-56
引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感言:“创造源泉属于数学”.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7.
"再创造""发现法"与"启发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青年教师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高中)后向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课标》中为什么不提“启发式”教学了?这个问题促使作者对《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提法进行思考。作者认为《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1]P2)“教师要以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1]P111)总之,《课标》中提倡的是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发现法”的教学过程。于是有人就问“再创造”,“发现法”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异同?下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勇兵 《数学通报》2005,44(12):11-13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注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仍然通过大量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  相似文献   

19.
浅析素质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备课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经“抓好‘双基’、培养三大能力”及“拨乱反正 ,回到基础”之后 ,又进入“应试教育”的胡同 ;致使我们的数学教育脱离实际 ,学生应用能力差 ,动手能力差 ,使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 .虽经跋涉 ,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育应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了探索一条“能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既减轻学生负担 ,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本文谈几点粗浅看法 ,供参考 .1 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或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20.
徐永忠 《数学通报》2004,(11):41-43
2002年、2003年高考数学科评价报告都特别建议“深化数学理性思维的考查”,侧重检测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以利于考查考生进入大学后继续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理性思维主要包括: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提出数学特点的问题(如存在性、唯一性、不变性、充要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