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β-榄香烯含S, Se糖苷衍生物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榄香烯(1)为先导化合物, 经由其13位氯代物(2), 依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具有相似共价半径的杂原子S和Se分别引入到β-榄香烯的骨架中, 得到一对相应的类似物3和6; 进而通过多种方法与系列糖供体对接,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相应的乙酰化1,2-反式糖苷类衍生物11a~11c和12a~12c, 经水解脱去保护基团, 得到目标产物β-榄香烯含S糖苷13a~13c及其类似物β-榄香烯含Se糖苷14a~14c.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13C NMR, 77Se NMR, HRMS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2.
林丽  徐庆  唐燕辉  陈国荣 《应用化学》2007,24(10):1109-1114
通过异亚丙基和苄基的选择性保护和脱保护法,分别方便地合成了6位带有自由羟基的半乳糖和葡萄糖,并进一步选择性地对其进行6位苯甲酰基化修饰从而获得相应糖给体。从6位苯甲酰基化半乳糖和葡萄糖糖给体出发,立体专一性地合成了β-构型的芳香碳糖苷中间体,再经硝酸铈铵(CAN)温和氧化烷氧基苯获得6-O-苯甲酰基苯醌碳糖苷目标化合物,其中4个结构未见文献报道。经1HNMR、13CNMR谱及高分辨质谱测试技术分析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黑色素肿瘤细胞株A375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2-(2,3,4-三-O-乙酰基-6-O-苯甲酰基-β-D-吡喃半乳糖)-1,4-苯醌(6)和2-(2,3,4-三-O-乙酰基-6-O-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4-苯醌(15)显示体外抗肿瘤活性。对此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开发高选择性、高活性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
手性全碳季碳立体中心的高效构建一直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其中,α-全碳季碳非环状醛因具有立体环境拥挤和构象多变性等结构特点,相关不对称合成方法一直发展缓慢.本工作基于手性醛和高烯丙基醇化合物的合成应用重要性,通过Antilla烯丙基化反应,采用2,4,6-三异丙基苯基取代的联萘二酚型手性磷酸催化剂,以较好的产率、立体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最高达到37.0),实现了外消旋α-全碳季碳非环状醛的动力学拆分,为含α-全碳季碳的醛和高烯丙基醇两类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朱振元  张勇民 《化学学报》2007,65(24):2909-2916
报道了α-Neu5Ac-(2-3)-β-Gal-(1-4)-β-Glc-(1-1)-Cer (GM3)的有效合成方法. 将选择性保护的乳糖二醇与唾液酸黄原酸酯(Xanthate)在AgOTf/PhSCl催化下高立体、高区域选择性糖苷化得到含唾液酸的三糖, 经脱苄基保护及全乙酰化后, 在温和条件下脱去还原端保护基, 并制备成三氯乙酰亚胺酯糖苷, 与选择性保护的鞘氨醇缩合得到含叠氮化合物9. 后者用Ph3P还原后, 在EDC存在下与硬脂酸酰化反应, 得化合物11, 脱去保护基后获得目标产物GM3 (1), 为研究肿瘤疫苗提供有用材料. 化合物结构经NMR, MS和HRMS确证.  相似文献   

5.
报道一种简便、高效的氯代苯醌碳糖苷3a (3b)的合成新方法: 以苯醌基碳苷1a (1b)为原料, 经CH3COCl/THF/H2O体系进行加成反应, 高区域选择性获得糖基间位氯代的氢醌基碳苷2a (2b), 继而通过硝酸铈铵(CAN)氧化得到目标结构3a (3b), 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为底物,二溴海因为氮源/卤素源,乙腈作溶剂,建立了碳碳双键上高度区域选择性氨溴加成反应新体系.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与二溴海因在室温无水碳酸钠催化下反应,可高收率获得邻位氨溴加成产物,最高收率达97%;β-甲基-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在氢氧化钾催化下回流反应,也可高收率得到邻位氨溴加成产物,最高收率达95%.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硝基苯乙烯衍生物,当苯环4-位具有强供电子基团如CH3O时,可以得到单一的α-氨基-β-溴加成产物,但其收率相对较低;当硝基苯乙烯衍生物的苯环4-位有强吸电子基团如NO2时,反应收率则很高.这一实验结果证明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缺电子烯烃)与二溴海因的氨溴加成反应具有亲核加成的特征.本文共考察了20种不同结构的β-硝基苯乙烯衍生物的氨溴加成反应情况,其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确证,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沈延昌 《化学学报》2000,58(3):253-261
本研究工作包括下列8方面:(1)一种不同于Wittig反应的新的烯化方法,含氟β-酮基磷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一锅"法的碳-碳双键形成反应。(3)一种新的叶立德阴离子的形成方法。(4)消去三苯基胂形成碳-碳双键的合成方法学。(5)立体选择性地控制合成(Z)或(E)-碳-碳双键化合物的新方法。(6)亲核试剂对全氟酰基膦酸酯进攻为基础的新合成方法学。(7)还原烯化反应的合成方法学。(8)含氟碳-碳叁键的合成方法学。  相似文献   

8.
以非活化烯烃为底物,利用(-)-sparteine诱导的分子间-分子内不对称碳锂化反应构建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碳碳新键,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化合物.综述了近十几年基于(-)-sparteine的不对称碳锂化反应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甲酸/三乙胺体系中,(S,S) -TsDPEN-Ru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氧转移反应合成(S)-γ-胺基醇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底物的反应性能,β-单/二烷基胺基-2-噻吩酮在该还原体系中氧解得到1-(2-噻吩基)-1-丙酮;氮原子上吸电子基取代的底物以高收率、高立体选择性(>95%e.e.)得到还原产物.将这一反应用于...  相似文献   

10.
N-单烷基苯胺化合物是染料、医药的重要中间体.以取代硝基苯和醛为原料,钯碳为催化剂,甲酸铵为氢供体,经硝基还原、醛胺缩合、碳氮双键还原反应,在室温下一锅法合成N-单烷基化苯胺化合物,收率和转化率均超过80%.重点对反应配比、甲酸铵用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最佳反应参数为:n(硝基化合物)︰n(甲酸铵)=1︰4;w(硝基化合物)︰w(钯碳)=1︰0.10.并对苯环上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由于苯环上供电子基团有利于醛胺缩合物中间体的形成,故反应活性较高.该工艺具有反应温和、安全、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β-羰基膦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和反应中间体,在有机合成及药物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一种高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温和的炔基膦酸酯水合反应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阳离子金催化剂(2.5 mol%)的催化作用下,以1,2-二氯乙烷(1 m L)为溶剂,室温下炔基膦酸酯(1 mmol)与水(3 mmol)发生水合反应,高收率、高区域选择性地得到β-羰基膦酸酯化合物(收率≥92%).该方法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为含β-羰基膦酸酯结构单元的天然产物及复杂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进京  孙立娇  赵岩  史成阳 《有机化学》2023,(12):4168-4187
β-硝基苯乙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化学性质活泼,可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硝基苯乙烯类化合物参与的反应进行总结,根据其反应作用位点分为脱硝基反应和碳碳双键参与的反应,期望为以β-硝基苯乙烯类化合物为底物的新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Yamamoto等曾报道烯丙基型的锡有机化合物可与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得到高烯丙基型的醇.他们还发现此反应具有立体选择性.此后又发现这个反应可以被溶剂中的微量水所催化,使反应加速进行.这些结果促使我们进一步探讨当醛分子中含有羟基、酚基、硝基、卤素等各种不同的反应活性基团时,与烯丙基锡进行的反应.希望找到一种用传统的Grignard试剂无法直接进行的烯丙基化反应. 我们选择了间和邻羟基苯甲醛、间和对硝基苯甲醛、对溴苯甲醛、7-羟基-3,7-二甲基辛醛等化合物作反应底物,在金属锡粉存在下使羰基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反应.结果都得到了相应的高烯丙基醇.  相似文献   

14.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在生命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铁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合成氨、费托合成、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等.最近,铁因其含量丰富、价格低廉、无毒等优势而在多相催化方面引起了重点关注.最新研究发现,铁基催化剂在甲烷直接偶联制乙烯、氧还原以及芳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等领域具有突出表现,其中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反应,这是因为苯胺(AN)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和有机中间体,广泛用于医药、染料、农药等行业,苯胺的年产量超过了400万吨,目前使用的催化剂主要有Raney Ni、负载镍、Ru/SnO2及少量铂碳、钯碳催化剂.但是,在Ni基催化剂上,硝基苯加氢主要经过间接缩合途径,同时会伴有氧化偶氮苯(AOB)、偶氮苯(AB)和氢化偶氮苯(HAB)等副产物生成,这些高沸点的副产物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产物分离困难、产品纯度较低以及催化剂失活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速苯胺生成,工业上一般采用过量的Raney Ni催化剂.贵金属(如Pt,Pd和Ru等)对催化芳硝基化合物加氢具有极高的活性,且苯胺的生成主要经过直接加氢途径.然而,由于成本过高,贵金属催化剂的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采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铁基催化剂,在这个催化剂中氧化铁纳米颗粒被碳膜包覆并嵌入至平板碳中(Fe2O3@G-C).该催化剂由活性炭、苯胺及醋酸亚铁热解所得.通过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我们证实在原始碳颗粒上形成了新的碳膜.同时高倍透射电镜图也清楚地揭示了氧化铁纳米颗粒被碳膜包覆的结构.实验发现,Fe2O3@G-C-900催化剂(900oC热解所得)在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反应中具有很高的活性.在2 MPa H2,70oC条件下反应2 h,硝基苯(NB)转化率达到95.4%,苯胺选择性达到99.1%,远远高于其他载体(活性炭、SiO2、Al2O3和MgO)负载的铁基催化剂.表征结果发现,Fe2O3@G-C-900催化剂的高活性可能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573.7 m2/g)、孔体积(0.22 cm3/g,孔径小于2 nm)、高度分散的氧化铁纳米颗粒以及氧化铁纳米颗粒和其表面碳膜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催化剂中引入的氮原子不仅可以在包覆的碳膜上形成缺陷,也能进一步增强包覆在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的碳膜的催化活性.通过对Fe2O3@G-C-900催化剂在硝基苯加氢反应中的循环使用活性的考察,发现该催化剂在循环使用5次后,仍具有良好的活性.更重要的是,在Fe2O3@G-C-900催化剂上硝基苯的加氢主要是直接途径,反应中没有高沸点AOB,AB和HAB等副产物生成.鉴于Fe2O3@G-C-900催化剂对NB加氢具有优异的活性,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基团的芳硝基化合物的加氢实验,发现对位取代的底物相对于间位及邻位的底物更容易发生加氢还原反应,这应归因于该催化剂的孔径较小(0.52 nm).这些研究方法可以扩展至其他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以促进高效益和可持续的工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梁芬芬  陈力  邢国文 《有机化学》2009,29(9):1317-1324
唾液酸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酸化合物. 唾液酸糖苷化反应条件较一般糖苷化反应苛刻, 立体选择性通常较差, 端基碳的立体构型较难控制. 在唾液酸糖苷化反应中能否高效地得到α糖苷键是评价该反应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唾液酸苷化方法的研究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C-2上的离去基团的运用, C-1, C-3上辅助基团的参与作用, C-5上氨基保护基团的修饰, 以及一些新的糖苷化反应催化剂的发展. 近些年来, 这些研究领域, 尤其是C-5上氨基保护基团的研究, 取得了重要进展. 将着重对唾液酸糖苷化方法的新进展做一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两条温和、高效、实用的实验室合成对氯代醌基碳糖苷化合物的方法:其一是以芳香碳糖苷1a (1b)为初始原料,在硝酸铵催化下,与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反应获得对氯代芳香碳苷2a (2b),继而经硝酸铈铵(CAN)氧化,得到氯代醌基糖苷3a (3b),总收率为88% (84%);另一路线是通过三甲基氯硅烷在三氟化硼•乙醚作用下对苯醌碳苷4a (4b)的催化加成和水解反应,获得对氯代氢醌基碳苷5a (5b),总收率为82% (76%), 而它与氯代醌基糖苷3a (3b)可以通过氧化与还原反应得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惠永正  杨池明 《化学学报》1988,46(3):239-245
合成了三种长链烷基葡萄糖苷即1-O-十二烷基-β-D-葡萄糖(β-DG)、1-O-十二烷基-α-D-葡萄糖(α-DG)以及1-O-十二烷基-β-D葡萄糖醛酸钠(Sβ-DGU)、三种化合物在水中均能形成胶束, 在上述胶束中, 用硼氢化钠对一系列苯基烷基甲酮进行了还原. 在β-DG和α-DG胶束中所得到的还原产物苯基烷基甲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光学活性, 其中苯基乙基甲酮在β-DG胶束中的还原可达到98%e.e.的立体选择性. 根据高疏水性受物不能被还原以及在阴离子胶束(Sβ-DGU)中受物难以还原的实验结果. 得出还原反应在靠近胶束极性头基层的内侧进行, 并提出了二分子糖苷与BH4^-形成的分子间负氢离子配合物是不对称还原得以产生的关键. 上述推论被加入适量的非手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与β-DG所形成的混合胶束可充分抑制还原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这一实验事实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带有强拉电子取代基(p-NO2和m-Cl)的苯甲酰过氧物作氧化剂, 在60°时在乙腈中, 从仲硝基烷烃中得到的碳阴离子可以方便地氧化成酮, 这些单电子氧化反应可以用作从硝基烷烃合成酮的实用方法, 反应具有条件温和, 得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是从枸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抗坏血酸糖苷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AA-2βG及其两种类似物,并用商品化的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研究了三种抗坏血酸糖苷对酿酒酵母α-葡萄糖苷酶和猪胰腺α-淀粉酶的活性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抗坏血酸糖苷对α-葡萄糖苷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这三种抗坏血酸糖苷具有作为α-糖苷酶抑制剂开发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
天然黄酮碳糖苷化合物特有的稳定性和显著的生物活性, 使其化学合成成为当今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工作立体专一性地全合成了天然黄酮碳苷Parkinsonin B. 通过控制物质的量比, 首先高选择性合成了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3), 并与糖给体O-(2,3,4,6-四-O-苄基-α-D-葡萄糖基)三氯乙酰亚胺酯(7)发生立体专一性糖基化反应得到碳糖苷化合物8, 化合物8经查耳酮路线进而合成黄酮碳苷Parkinsonin B (1). 经IR, MS, 1H NMR及元素分析证实了产物及中间体的结构, 同时讨论了全合成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对其1H NMR解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