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环境友好润滑油产品的开发工作,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3种典型抗氧剂T501(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T531(N-苯基-α-萘胺)和DNA(二壬基二苯胺)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浓度对抗氧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PDSC是一种快速简便评价基础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适用于抗氧剂的筛选工作。另外,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了不同油样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VAZ)、2,2′-亚甲基双(4-甲基-6特丁基苯酚)(2246)、苯江三唑(BTZ)和二烷基对苯二胺(DBA)4种抗氧添加剂对菜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它们抗氧化作用的大小顺序。别外,根据队仑尼乌斯公式计算了不同油样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证明了PDSC是一种快速简便评价基础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适用于抗氧添加剂配方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有机过氧化物安定性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自反应性物质.这类物质在制造、使用、贮存过程中或由于自分解发热、热积累导致燃烧、爆炸,或由于冲击、摩擦、电火花、明火等外部作用导致燃烧爆炸而造成人员伤亡.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压力容器试验法(PVT)是评价这类物质安全性的基本方法.本文利用DSC法对7种有机过氧化物进行了加热分解试验研究,探讨其热安定性、发生热爆炸的难易程度及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4.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对ВНИИНП-50-1-4Φ航空润滑油进行热氧化试验,应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气相色谱仪(GC)评价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结果发现在50-1-4Φ润滑油热氧化衰变过程中,抗氧剂NPAN质量分数(w)的对数值与PDSC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氧化诱导期torr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PDSC是研究润滑油热氧化衰变程度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友昊  李法社  王文超  陈煜 《应用化学》2019,36(11):1301-1307
为了研究光对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以小桐子生物柴油为研究对象,在20 ℃下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处理48 h,并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氧化安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波长的光对生物柴油氧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以紫光为代表的短波长光对小桐子油生物柴油氧化的促进作用最强,其诱导期由5.12 h降至2.65 h,减少48%;波长较长的红光对生物柴油氧化的促进作用最弱,其诱导期降至4.61 h,减少10%。 对不同波长的光处理的生物柴油进行酸值滴定、成分分析和紫外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光波长的减小,生物柴油的酸值从0.2577 mg/g 增加到0.3438 mg/g;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亚油酸甲酯的相对含量降低;共轭双键的吸收峰增大。 说明光波长越短,对生物柴油氧化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氨水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铈基复合氧化物(Ce0.9M0.1O2,M=Cu、Cr、Zr、Ti、La),借助XRD、Raman、N2吸附-脱附、ESEM和H2-TPR等手段对复合氧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HCl催化氧化制Cl2过程中的性能.结果显示:Cu、Cr和Zr掺杂能显著减小复合氧化物晶粒尺寸,提高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并提供更多的低温可还原氧物种.而La和Ti的掺杂可以获得较大的表面氧空位浓度以及增加高温可还原氧物种数目.复合氧化物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其HCl催化氧化活性,在430℃下铈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活性顺序为:Ce0.9Cu0.1O2Ce0.9Cr0.1O2Ce0.9Zr0.1O2Ce0.9Ti0.1O2Ce O2Ce0.9La0.1O2,低温可还原氧物种数目直接与催化剂活性有关.反应动力学测试显示催化剂低温可还原氧物种有利于HCl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而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可以促进氧分子的吸附和活化.  相似文献   

7.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食用油脂的热氧化稳定性及氧化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四种食用花生油的热氧化稳定性,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了四种食用花生油热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推算了不同温度下的氧化寿命。  相似文献   

8.
采用步进扫描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几种具有不同链结构的聚乙烯类聚烯烃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链结构的聚烯烃在热力学平衡熔融态下,其绝对比热容的温度依赖性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几乎相同;而无论链结构的变化如何,在极低温度下稳定结晶态的热容也非常接近.但在熔融温度范围内,比热容对不同聚烯烃的链结构非常敏感,这是由于在远低于聚烯烃主熔化峰温度范围内,聚乙烯晶体结构中的不同支链的影响.在时间-热流的步进扫描曲线中,具有长支链结构的聚烯烃表现出独特的熔融-再结晶行为,这可能是由于交联点之间较长的受约束链段的运动在熔融过程中得到释放并重排所致.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SM)是聚合物化学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由其生产的聚合物产品(如PS,SBR和ABS等)具有独特的性能,因而SM的需求逐年增加.乙苯(EB)催化脱氢工艺提供了90%的SM需求,该过程在K促进的氧化铁催化剂上于600-650℃进行.这是一个吸热且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需要绝热反应器和大量的过热过饱和蒸汽以提供热量和降低反应分压,从而有利于反应平衡向SM方向移动,也可避免或消除积碳.同时,也造成大量潜热被浪费;热点也降低了整个反应活性和催化剂寿命.在蒸汽中加入空气或富氧空气,使得副产H2与O2反应,产生的热量可供随后乙苯脱氢反应,同时H2的移除也有利于提高EB单程转化率,并保持高的SM选择性.但是,该过程需要2个催化剂,反应器的设计和催化剂的装填比较复杂,且存在爆炸的危险.因此,人们尝试了多种氧化剂和新型的催化剂.最近也有人提出软氧化剂的概念.这为开发新催化体系提供了可能.相对于O2,CO2的氧化性很弱,但可用作温和氧化剂去除脱氢单元中副产的H2,降低了反应温度,且不影响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具有较大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在工业上也是切实可行的.除了负载型的碱金属促进的氧化铁催化剂外,各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也用于催化CO2氧化EB脱氢反应中,如Fe,Cr,V和La的氧化物为活性金属,碳材料、MgO、SiO2、Al2O3、Ga2O3、ZrO2、TiO2、水滑石类化合物及分子筛为载体.Park课题组研究了Fe,V和Cr基催化剂,即设计氧化还原的催化剂表面以解离CO2,产生的O用于逆水汽反应.其中以Al2O3负载的V和V-Sb氧化物催化剂性能最为突出;但存在积碳失活和V物种的深度还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性能,该课题组开发了多种ZrO2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包括MnO2-ZrO2,TiO2-ZrO2,CeO2-ZrO2和SnO2-ZrO2.这些催化剂具有酸碱特性,在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因此,本文简要总结了用于CO2氧化EB脱氢反应的ZrO2基催化剂最新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CO2氧化EB脱氢制SM反应中,CO2在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被定义为软氧化剂:氧化催化剂表面以保持其表面氧含量,移除催化剂表面产生的积碳和副产物H2,为反应体系提供较高的热容以克服反应平衡限制,从而达到较高的转化率.ZrO2基复合金属氧化物是具有改善的织构特性的纳米粒子,且具有酸碱两性和氧化还原性能.改性可提高催化体系的热稳定性和活性.其中CeO2-V2O5/TiO2-ZrO2催化剂具有恰当的氧化还原性和酸碱两性,二者协同作用,因而催化性能最佳.氧化还原稳定剂Sb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其催化性能.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可优化其酸碱性,增加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以及CO2转化率.继续加强抑制积碳和促进CO2活化方面的研究,可有望进一步提高单程转化率(75%以上)、选择性(98%)和CO2转化率(30%).总之,CO2氧化EB脱氢制SM是一个高度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的新过程,在未来有望满足SM日益增长的需求.另外,该过程的开发可减少CO2排放,其副产的CO还可用于多种化工过程.然而,该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抑制积碳,单程转化率和催化剂寿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挑战也给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深入理解反应机理、积碳机理和CO2的活化过程也有利于我们开发出更适合工业应用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铈基复合氧化物中晶格氧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M-O氧载体(M=Fe、Mn、Cu),并进行了XRD表征。研究了Ce-M-O中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的反应。考察了再生时间、再生温度对氧载体部分氧化甲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Ce-Fe-O固溶体中的晶格氧适于部分氧化甲烷制合成气。在新鲜的Ce Fe O氧载体上存在少量的强氧化物种,导致开始阶段大部分甲烷被完全氧化,然后该氧载体能均匀地释放出具有高选择性的体相晶格氧将甲烷氧化为CO和H2。通过对氧载体再生条件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当再生温度为850℃,再生时间为7min时, 获得了最大的CO(96.68%)和H2(97.56%)选择性,同时H2与CO摩尔比达到2.02。在无气相氧存在下,用Ce-Fe-O中晶格氧实现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heat-stabilised polyamide 66 in an oxidative environment is evaluated by DSC.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the polyamide decreases as a result of repeated injection moulding.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glass fibres in the polyamide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Both isothermal and dynamic DSC measurements seem to be useful tools for assessing the stability of polyamides and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ata determined using both procedur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13.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as applied in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the potato starch and wheat flour. Essential differences were noticed between endothermal effects observed in concentrated suspensions of the initial and irradiated potato starch and wheat flour heated at a rate of 2.5°C min-1, while only small differences were noticed between gelatinization thermal effects recorded for ca. 20% suspensions of the initial and irradiated potato starch samples heated at a rate 10°C min-1. Moreover, in the case of wheat flour, a decrease of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amylose-lipid complex was conclud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
欧阳琴  程璐  王浩静  孙予罕 《化学学报》2007,65(24):2941-2946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衣康酸(IA)、气氛、升温速率对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P(AN-IA)]热稳定化的影响. IA能够显著降低放热峰起始温度、放热量和放热速率. P(AN-IA)共聚物的放热峰起始温度受气氛影响不大, 却随着IA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表明在热稳定化过程中它可能首先以离子机理发生氰基环化反应, 再发生氧化反应. 提高升温速率会导致放热峰向高温偏移和放热速率加快. 采用Kissinger法计算了不同IA含量共聚物的热稳定化活化能, 结果表明IA可以有效降低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研究了聚乳酸(PLA)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DSC可有效分辨PLA重结晶和熔融的重叠效应,在测试条件下,PLA的α’-α晶型转变与α晶体的熔融几乎同时进行。随着升温速率的加快和调制周期的延长,当增塑剂的质量分数为15%时,PLA-MPEG共混物分割在不可逆曲线的重结晶焓逐渐升高(最高约28J/g),熔融焓逐渐降低(最低约为3.3J/g);分割在可逆曲线的熔融峰逐渐由多重峰变为单峰,且焓变值逐渐升高(最高约66.1J/g),相应的可逆曲线熔融分割比例达到了95.2%。通过提高升温速率和延长调制周期,可使大部分熔融分割在可逆曲线上,但过快的升温速率和过长的调制周期会导致PLA相转变时的周期数过少,DSC调制功能的分辨率下降,设置测试条件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curves of butterfat, beef body fat (BBF) and margarine were formed by cooling gradually from 70 to –40°C. Then margarine and BBF were added to butterfat at the rates of 5, 10 and 20%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curves. When BBF or margarine was added to butterfat, 1. and 2. peak areas increased in crystallization curves of butterfat with 2. peak being more discernibl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DSC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adulteration of butterfa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