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模拟植物光系统 的给体部分 ,设计、合成了配合物 2 .在该模型化合物中 ,配体的邻位被 2个{[2 -羟基 -3 -(吗啉基 -4-甲基 ) -5 -叔丁基 -苄基 ](吡啶 -2 -甲基 )胺基 -甲基 }取代的苯酚通过酰胺键与光敏体[Ru( bpy) 3]2 + 共价相连 .利用 ESI-MS和 1 D,2 D NMR( g COSY,HSQC和 HMBC)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 UV-Vis、荧光发射光谱、闪光光解及电化学对其光化学性能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化合物的吸收波长发生红移 ;激发态寿命长 ;可螯合双核高价 Mn( )原子 ;且 Ru3+ /Ru2 + 的氧化电位比 Phenol+ /Phenol和 Mn( , ) /Mn( )的高 ,满足自然界 PS 电子转移的基本要求 ,可用于 PS 给体部分的初步研究 .  相似文献   

2.
李宏洋  施锋  彭孝军  张蓉  陈小强  张丽珠  孙立成 《化学学报》2004,62(9):916-922,M006
为了对绿色植物光系统Ⅱ给体部分进行模拟,合成了1个新的高价双核配合物[Mn2(Ⅲ,Ⅲ)L(μ-OAc)2]*PF6 (2a),其中H3L为2,6-二{[(2-羟基-5-叔丁基苄基)(吡啶-2-亚甲基)胺基]亚甲基}-4-甲基苯酚.与目前的PSⅡ模型化合物[Mn2(Ⅱ,Ⅱ)-(bpmp)(μ-OAc)2]*ClO4 (1) [Hbpmp 2,6-二{[N,N-二(吡啶-2-亚甲基)胺基]亚甲基}-4-甲基苯酚]相比,配合物2a中增加了2个酚羟基及2个叔丁基,由此带来的改进使新模型更接近于自然界四核锰簇(OEC)的真实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配体通过酰胺键与[Ru(bPy)3]2+相连设计了光诱导电子转移模型化合物2b.其中[Ru(bPy)3]2+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用于模拟PSⅡ中酶P680.通过紫外可见、红外、荧光发射光谱及电化学对化合物进行了光、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2b具有良好的光物理性质,而且2b中Ru3+/Ru2+的氧化还原电位比Phenol+/Phenol和Mn(Ⅲ,Ⅳ)/Mn(Ⅲ,Ⅲ)的高,说明2b配位金属Mn后可满足自然界PSⅡ电子转移的基本要求,是用来模拟PSⅡ给体部分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蒋才武 《化学学报》2004,62(7):692-696
合成了两个新型不对称三齿多吡啶配体,3-(1,10-菲咯啉基-2)-1,2,4-三唑(PHT), 3-(1,10-菲咯啉基-2)-5-甲基-1,2,4-三唑(PHMT),及其混配配合物[Ru(tpy)(PHT)]2+ (Ru1)和[Ru(tpy)(PHMT)]2+ (Ru2),通过元素分析、FAB-MS, ES-MS, 1H NMR, IR, UV-vis,发射光谱和电化学对它们进行了表征.运用电子吸收光谱、竞争性结合实验和粘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它们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且Ru2与DNA的作用比Ru1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蒋才武 《化学学报》2004,62(7):692-696
合成了两个新型不对称三齿多吡啶配体 ,3 ( 1,10 菲咯啉基 2 ) 1,2 ,4 三唑 (PHT) ,3 ( 1,10 菲咯啉基 2 ) 5 甲基 1,2 ,4 三唑 (PHMT) ,及其混配配合物 [Ru(tpy) (PHT) ] 2 + (Ru1)和 [Ru(tpy) (PHMT) ] 2 + (Ru2 ) ,通过元素分析、FAB MS ,ES MS ,1HNMR ,IR ,UV vis ,发射光谱和电化学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运用电子吸收光谱、竞争性结合实验和粘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结果显示它们均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 ,且Ru2与DNA的作用比Ru1与DNA的作用更强 .  相似文献   

5.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u(bpy)2tatp]3+/2+(bpy=2,2′-联吡啶, 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表面上的电化学组装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Ru(bpy)2tatp]2+在ITO电极上1.057 V(vs. Ag/AgCl)电位下呈现出清晰的扩散控制峰. 随着连续伏安扫描次数的增多, 微分脉冲伏安图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吸附控制峰. 当DHP浓度在0.05~0.22 mmol/L区间内时, 不管有无SWCNTs存在, DHP均能增强[Ru(bpy)2tatp]2+在缓冲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和促进其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 而SWCNTs在其中起减弱作用. 讨论了DHP和SWCNTs参与的[Ru(bpy)2tatp]3+/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机理.  相似文献   

6.
四个含NN型双齿配体的半夹心(η^6-p-cymene)Ru(II)化合物被成功制备.这四个化合物分别为(η^6-p-cymene)-Ru(C5H4N-C5H3N-OH)(1),(η^6-p-cymene)Ru(C5H4N-CH2-C5H4N)(2),(η^6-p-cymene)Ru(C5H4N-CH2-C5H3N-OH)(3)和(η^6-p-cymene)Ru(C5H4N-CH2-C5H3N-OCH3)(4).这些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化合物2的结构被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将这些化合物应用于催化氨醇与酮的环化反应,其中3的催化效率最高.在0.5mol%化合物3的存在下,制备了一系列喹啉和吡啶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羰基三钌和o-PPh2C6H4NR2(R=H,Me)配体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三种新型羰基钌化合物(μ-o-PPh2-C6H4NH)Ru3(μ-H)(CO)9(2)、(o-PPh2C6H4NH)2Ru(CO)2(3)和(μ-o-PPh2C6H4NMe2)2Ru(CO)3(4).对这三个化合物进行了核磁共振和红外谱学、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并对这三个化合物进行了催化性能研究.化合物2和4可催化苯甲醛加氢反应生成苯甲醇,但是3没有催化活性.从实验角度阐述了膦胺配体钌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关联,进一步探讨了加氢催化反应失活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2种密度泛函方法MPW1PW91和BP86对中性单核Ru(CS)(CO)n(n=4,3)及双核Ru2(CS)2(CO)n(n=7,6,5,4)化合物进行理论计算研究,优化出25个异构体.研究发现,单核配位饱和Ru(CS)(CO)4的2个异构体14-1,14-2能量接近,其配体呈三角双锥型.对称性为C2v的异构体14-1能量稍低,其CS基团在三角双锥赤道面上.单核配位不饱和Ru(CS)(CO)3的能量最低异构体是由14-1失去1个赤道面上的CO得到的,其对称性为Cs.配位饱和的双核Ru2(CS)2(CO)7能量最低异构体27-1结构中有3个桥配位基团,其中2个是CS基团.配位不饱和的Ru2(CS)2(CO)6存在2个能量接近的异构体,即含3个桥配位基团对称性为Cs的异构体26-1和含2个桥配位基团的异构体26-2.它们的CS基团都是桥配位形式.Ru2(CS)2(CO)5的能量最低异构体25-1含有两个桥配位CS基团,其中一个是4电子供体.而Ru2(CS)2(CO)4的能量最低异构体24-1的两个桥配位CS基团都是4电子供体.在上述各个异构体中,单核Ru(CS)(CO)n(n=4,3)的能量最低异构体的CS基团都位于配体三角双锥及缺顶点结构的赤道面上,双核Ru2(CS)2(CO)n(n=7,6,5,4)能量最低异构体的CS基团都以桥配位形式和Ru原子相连,且在配位不饱和Ru2(CS)2(CO)n(n=5,4)的能量最低异构体中都存在4电子供体CS基团.离解能研究表明,单核配位饱和的Ru(CS)(CO)4具有一定的热力学稳定性.双核的Ru2(CS)2(CO)n(n=7,6,5)失去1个CO或者分裂为单核的Ru(CS)(CO)4或Ru(CS)(CO)3所需能量都较高,但Ru2(CS)2(CO)6和Ru2(CS)2(CO)5有发生歧化反应的趋势,而Ru2(CS)2(CO)7具有一定的热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张慧苹  雷晓武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12):2832-2838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多元硫属化合物[Mn(1,2-dap)2(H2O)]2(μ-Sn2Q6)(Q=S(1)和Se(2))和[Mn(tren)]2(μ-Sn2S6)(3),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和2都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No.56),晶体结构是由[Mn(1,2-dap)2(H2O)]2+配合物阳离子和[Sn2Q6]4-二聚体通过Mn-Q键连接而成的[Mn(1,2-dap)2(H2O)]2(μ-Sn2Q6)低聚体,相邻的低聚体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形成三维结构。化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晶体结构是由[Mn(tren)]2(μ-Sn2S6)单元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二维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3的带隙分别为2.5,2.1,2.4 e V,属于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多元硫属化合物[Mn(1,2-dap)2(H2O)]2(μ-Sn2Q6)(Q=S(1)和Se(2))和[Mn(tren)]2(μ-Sn2S6)(3),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和2都属于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No.56),晶体结构是由[Mn(1,2-dap)2(H2O)]2+配合物阳离子和[Sn2Q6]4-二聚体通过Mn-Q键连接而成的[Mn(1,2-dap)2(H2O)]2(μ-Sn2Q6)低聚体,相邻的低聚体之间通过氢键相连形成三维结构。化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晶体结构是由[Mn(tren)]2(μ-Sn2S6)单元通过氢键连接而成的二维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3的带隙分别为2.5,2.1,2.4 e V,属于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Ru(bpy)3]2+/MCM-41 composite material obtained by loading tris(2,2′-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3]2+) in siliceous mesoporous MCM-41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UV-Vis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ies.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Ru(bpy)3]2+/MCM-41 is similar to that of [Ru(bpy)3]2+ aqueous solution, whereas its emission spectrum exhibits hypsochromic shift compared to the solution spectrum.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ak position of the emission spectrum of [Ru(bpy)3]2+/MCM-41 shifts towards longer wavelength when the loading amount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2.
在6-31G*水平上采用DFT(UB3LYP)方法对锰(Ⅲ)5,10,15-三(五氟苯基)-corrole[(TPFC)MnⅢ]及其咪唑轴向配位加合物(TPFC)MnⅢ(Im)进行了几何结构全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咪唑的配位作用不会改变其基态的高自旋(s=2)特性.(TPFC)MnⅢ与咪唑配位形成轴向加合物后,其中心金属Mn原子偏离平面结构,与corrole大环N4平均平面的距离达到0.02734 nm.NBO分析显示(TPFC)MnⅢ和(TPFc)MnⅢ(Im)中心金属锰的电子组态为(dxz)1(dyz)1(dz2)1(dx2-y2)1(dxy)0(TPFC)MnⅢ(Im)前线分子轨道能级明显上升,从其β-(LUMO+3)轨道可见咪唑配位N原子的py轨道与中心金属Mn原子撕道形成了d-pπ轨道.TD-DFT计算发现,(TPFC)MnⅢ和(TPFC)MnⅢ(Im)电子光谱Q带的"四轨"特征比B带明显;(TPFC)MnⅢ的CT带主要源自β-(HOMO-1)→β(LUMO+5)和β-HOMO→β-(LUMO+4)的跃迁,(TPFC)MnⅢ(Im)的CT带则主要源自β-(HOMO-1)→β-(LUMO+3)和β-HOMO→β-(LUMO+4)的跃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个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物(MPYNN)0.14Mn0.93PS3,即有机氮氧自由基MPYNN(N-甲基吡啶阳离子自由基)的MnPS3夹层化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其0.56 nm的层间距扩大值推测夹层化合物中的客体分子在层间采取了分子平面近乎垂直于主体层的排列方式.通过SQUID测试了所得到的夹层化合物的磁性,结果表明夹层化合物(MPYNN)0.14Mn0.93PS3在10 K以上具有顺磁特性,而在7 K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磁相变,表现出自发磁化.  相似文献   

14.
用作“表面离子”的钌螯合物Ru(dpphen)32+与脂肪酸类成膜分子以1:2混合时能够得到稳定的混合单分子膜.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ctadecayl trichloro silane, OTS)分子部分取代Ru(dpphen)32+,得到功能分子组份可控的混合单分子膜.研究表明,OTS分子在纯水表面上可以形成交联网状单分子膜结构,混入硬脂酸(SA)分子后,网状结构逐渐被破坏.SA含量增加,破坏的程度就增大,直至SA/OTS为3:1时,完全没有网状交联结构,形成可以用来沉积LB膜的均匀致密的单分子膜.表面离子Ru(dpphen)32+与OTS和SA一起构成三组份混合单分子膜,OTS和Ru(dpphen)32+为表面离子.单分子膜中混有Ru(dpphen)32+分子,可以有效地阻止OTS的交联发生,同时Ru(dpphen)32+/SA基团与OTS/SA基团是均匀共混的.改变Ru(dpphen)32+/SA基团与OTS/SA基团的混合比,即可以做到Ru(dpphen)32+的组份精确可控,得到可用来沉积LB膜的均一、稳定的单分子膜.  相似文献   

15.
以5-叠氮间苯二甲酸(H2aip)为有机酸配体,选择3种不同的含氮辅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Co(aip)(py)3(1),Co(aip)(4,4'-bipy)(2),Mn(aip)(4,4'-bipy)(3)和Mn(aip)(dptz)(4)[py=吡啶,4,4'-bipy=4,4'-联吡啶,dptz=3,6-二(4-吡啶基)-1,2,4,5-四嗪],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具有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2和3结构相同,均属单斜晶系,C2/m空间群,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4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所得4个化合物中均存在弱反铁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4-二氢Hantzsch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1H NMR和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N-甲基-4-芳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2a-2f),4-芳基-2,6-二苯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3a-3f)及其相应的N-甲基化合物(4a-4f)的合成(芳基p-RC6H4-;R=OCH3,CH3,H,Cl,CN,NO2).化合物4-芳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1a-1f)可发射较强的荧光,化合物3呈现较弱的荧光,它们的氮甲基产物2和4没有荧光.化合物4氮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比其相对应的化合物2氮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值向高场移动0.6~0.7.化合物3的4-位次甲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变化与同碳苯基对位取代基的σ+P有相当好的关联.这些现象反映了化合物2-4的特征构象.  相似文献   

17.
1-甲基 - 7-氧杂双环 [2 .2 .1 ]庚烷 - 2 -酮 ( 1 )是萜类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 ,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桉烷 ( Eudesmane)、沉香呋喃 ( Agarofuran)和降胡萝卜素 ( Norcarotenoids)等倍半萜天然产物的全合成[1,2 ] .我们以对映体纯化合物 1为原料 ,实现这类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全合成 [3~ 6 ] .消旋的化合物 (± ) - 1可以 2 -甲基呋喃和 2 -氯丙烯腈为原料 ,经 3步反应得到 [2 ] .但对映体纯化合物 1的制备尚未见报道 .本文用化学拆分方法 ,成功地制备了对映体纯的 ( + ) - 1和 ( - ) - 1 ,并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1 结果与讨论为减…  相似文献   

18.
陈鹏  董帆  冉茂希  李佳芮 《催化学报》2018,39(4):619-629
许多研究表明, MnOx和g-C3N4均有催化氧化NO的活性, 并且探索了它们各自的转化机理. 然而, MnOx/g-C3N4复合材料的光热催化机理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我们通过室温沉淀法直接合成不同摩尔比的MnOx/g-C3N4, 并发现其表现出良好的光热协同催化氧化NO的性能. MnOx/g-C3N4催化剂在g-C3N4表面含有不同价态的MnOx. 通过原位红外光谱在60 ℃下研究了紫外-可见光诱导的MnOx热催化NO的机理以及MnOx/g-C3N4光热协同催化NO的机理. 结果表明, 光照对MnOx热催化NO的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但对MnOx/g-C3N4光热协同催化NO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形成重要的催化循环机制. 具体过程是光生电子(e-)转移到MnOx上参与光热协同的还原循环(Mn4+→Mn3+→Mn2+), 且低价Mn离子易给出电子(e-)与光生空穴(h+)相结合而诱导逆向的循环(Mn2+→Mn3+→Mn4+), 使活性氧空位再生. 通过MnOx(Mn4+/Mn3+/Mn2+)变价而产生的活性氧(O-)可将中间产物(NOH和N2O2-)氧化为终产物(NO2-和NO3-). 这将为开发更好的净化NOx的催化剂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XRD表征结果表明, MnOx/g-C3N4复合催化剂的结晶度较低. TEM和XPS表征结果表明, g-C3N4表面含有多种低结晶度的MnOx, 主要含有MnO, MnO2和Mn2O3. 此外, 通过对比MnOx和1:5 MnOx/g-C3N4催化净化NO的XPS结果, 发现反应后的MnOx含有大量Mn-Nitrate且Mn3+和Mn4+大幅度减少; 同时, 反应前后1:5 MnOx/g-C3N4的Mn2+, Mn3+和Mn4+的含量变化微弱. BET-BJH测试结果显示, MnOx/g-C3N4复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高于纯g-C3N4. UV-Vis DRS测试结果显示, MnOx/g-C3N4复合催化剂显示了良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 紫外-可见光催化去除NO的测试结果表明, 1:5 MnOx/g-C3N4(44%)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MnOx(28%)和g-C3N4(36%). ESR测试结果表明, 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为·O2-自由基. EPR测试结果表明, 1:5 MnOx/g-C3N4的氧空位明显多于MnOx, 丰富的活性氧空位更有利于电子的迁移且促进Mnn+(n = 2, 3和4)的变价而诱导O2分子形成活性氧(O-). 以上结果清晰地表明1:5 MnOx/g-C3N4表现出不同的理化特性.可见光催化氧化NO的原位红外光谱表明, 光照前后MnOx催化氧化NO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变化, 表明其属于典型的热催化过程, 综合上述表征结果发现MnOx的氧缺陷是Mnn+(n = 3和4)变价的活性位点, 可诱导O2产生活性氧催化氧化NO为硝酸盐吸附在MnOx上; 光照前后1:5 MnOx/g-C3N4催化氧化NO的过程有明显不同, 光照前主要表现为g-C3N4表面MnOx的热催化过程, 而光照后1:5 MnOx/g-C3N4为光热协同催化NO的过程. 具体过程是g-C3N4的光生电子(e-)转移到MnOx上参与光热协同的还原循环(Mn4+→Mn3+→Mn2+), 且低价Mn离子易给出电子(e-)与光生空穴(h+)相结合而诱导逆向的循环(Mn2+→Mn3+→Mn4+)使活性氧空位再生. 通过MnOx(Mn4+/Mn3+/Mn2+)变价而产生的活性氧(O-)可将中间产物(NOH和N2O2-)氧化为终产物(NO2-和NO3-).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和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含噁二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化合物结构均已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并对其进行了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活性与对照药嘧菌酯相当,部分化合物对于小麦纹枯病菌活性超过对照药嘧菌酯.进行了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E)-2-{2-[4-(噁二唑-2-基)苯基硫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IIa)和(E)-2-{2-[4-(5-乙基噁二唑-2-基)苯基硫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IIc)对于多种真菌表现很好的抑制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Ru(bpy)3类的光敏染料,利用ESL-MS和1D,2D-NMR(gCOSY,HSQC和HMBC)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通过UV-vis、荧光光谱、闪光光解及电化学对其光谱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个酯基及给电子配体的引入,改变了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和氧化还原电位,使其蚴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与[Ru(bpy)3]^2 相比发生了红移,拓宽了光谱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3MLCT激发态寿命长,有利于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且氧化电位Ru^3 /Ru^2 与[Ru(bpy)3]^2 相比提高了~360mV,增强了电子传递的驱动力,说明该染料是一种潜在的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