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槲皮素的包合作用 ,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 ,并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确定了包合物形成的计量比 ,探讨了有机小分子醇对包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能力强弱顺序为 :HP β CD >M β CD >β CD ,脂肪醇对槲皮素 环糊精包合物包合作用的影响与其所含碳数及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测定β-CD-氯菊酯包合物主-客体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氯菊酯 (P)是目前我国茶园允许使用的拟除虫菊酯仿生农药品种之一 ,有见光易分解的特点 ,将其制成环糊精包合物 (IC) ,可以增加其稳定性 ,从而减少用量、减少在茶叶等作物上残留量。包合比是包合物加工的重要参数之一。作者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 β 环糊精 (CD) 氯菊酯包合物 ,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主、客体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均不因形成包合物而改变。首次用红外内标法测得 β CD 氯菊酯的包合比为 1∶1。所选内标物质为硫氰化钾 ,因为它仅在 2 10 0cm- 1 处有一个强吸收峰 ,以该峰为硫氰化钾的定量峰。以 5 80cm- 1 处 β CD的环振动特征吸收 ,为 β CD的定量峰。将硫氰化钾与 β CD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 ,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建立内标工作曲线。为超分子主、客体比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机溶剂中水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溶剂中有水存在时 ,氯醌酸发生离解 ,其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 ,且吸收强度显著增加。详细地研究了氯醌酸变色机理及其用于测定水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有机溶剂中水含量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测定了白酒、食用酒精与试剂无水酒精中的水含量 ,得到满意测定结果。测定线性范围为φ(H2 O) 0 0 2 %~ 10 % ,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对甲醇、异丙醇、丁酮、丙酮、乙腈、四氢呋喃中水的测定进行了实验 ,得到了相应的吸光度与浓度校准曲线  相似文献   

4.
张海容  赵州 《光谱实验室》2005,22(5):901-904
用荧光法研究了甲醇、正丙醇与α-萘酚、β-环糊精的形成,证明三者形成1∶1∶1三元包结物,并用Benes-Hildebrand双倒数法测定了两种包结物各自包结常数分别为1.93mol-1·L和0.88mol-1·L。  相似文献   

5.
甲醇对正庚烷层流预混火焰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压层流预混火焰结合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技术和分子束取样质谱技术,探测到并计算了甲醇摩尔掺混比为0%、11%、28%和50%的甲醇/正庚烷/氧气/氩气火焰中62种燃烧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摩尔分数.结果发现,甲醇的加入对正庚烷的消耗速率和大分子裂解没有影响,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对C1和C2小分子摩尔分数的影响.甲醇的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小分子材料苝(EPPTC)在高分子材料聚芴衍生物(F8BT)薄膜中的结晶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引起的两种材料构成的异质结中激发复合体荧光发射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的升高会加强小分子与高分子材料在固体薄膜中的相分离。而小分子相在析出过程中,会在分子间作用力诱导下发生π—π团聚而结晶。晶体的尺度在达到小分子材料相变温度之前基本上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过程将破坏异质结结构,减小小分子与高分子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激发复合体的形成及其荧光发射强度。同时,由高分子向小分子发生的能量转移过程被显著减弱,而小分子晶相的荧光发射成分提高。这对于调控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结构,进而改善光伏器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辛基酚醚 (OPE 10 ,n =10 )及聚氧乙烯特辛基酚醚 (TritonX 10 0 ,n =10 )和 β 环糊精 (β CD)协同诱导 1 溴萘 (1 BrN)室温磷光光谱。根据分子大小和 β CD空腔尺寸分析阐述了 β CD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 1∶1二元包络物 ,OPE 10和TritonX 10 0分子内的辛基和苯基团被包络在空腔内 ,驱除了空腔内的水分子 ,使空腔内微环境的极性更低 ,通过更强的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和 1 BrN形成了结构紧密的稳定 1∶1∶1三元包络物。β CD/OPE 10 / 1 BrN和 β CD/TritonX 10 0 / 1 BrN包络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 1 0 9× 10 5和 4 4 7× 10 5L2 ·mol- 2 。在 β CD空腔内 ,1 BrN的重原子对OPE 10和TritonX 10 0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对于更稳定的 β CD/TritonX 10 0 / 1 BrN三元体系 ,特辛基可更好地屏蔽溶液中的溶解氧和碘离子的猝灭作用 ,观察到了TritonX 10 0分子内苯基和受体 1 BrN之间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光质谱法,采用355 nm及532 nm激光作为光源对丁酮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得到了2种波长下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图主要有质荷比为1(H ),15(CH3 ),43(CH3CO )的质谱峰.532 nm质谱比较丰富,有较强的质荷比为45的信号,可以认为这是丁酮异构体电离解离得到的产物;同时探测到了质荷比为4,6,8的信号,可能是高价离子.355 nm质谱图相对简单.根据信号比例随激光能量的变化及主要的离子信号,得出了2种波长下主要的解离电离通道.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质谱法,采用355 nm及532 nm激光作为光源对丁酮分子进行了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得到了2种波长下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图主要有质荷比为1(H ),15(CH3 ),43(CH3CO )的质谱峰.532 nm质谱比较丰富,有较强的质荷比为45的信号,可以认为这是丁酮异构体电离解离得到的产物;同时探测到了质荷比为4,6,8的信号,可能是高价离子.355 nm质谱图相对简单.根据信号比例随激光能量的变化及主要的离子信号,得出了2种波长下主要的解离电离通道.  相似文献   

10.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聚合物单体,可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得到性能各异的聚合物材料,而对DAAM的光谱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主要研究了DAAM在水、乙腈、甲醇和环己烷四种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结果发现,在这四种溶剂中,DAAM溶液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00 nm左右及226 nm左右有2个强吸收峰。200 nm左右的吸收峰对溶剂的极性及溶液的浓度非常敏感。在极性溶剂中200 nm吸收峰发生蓝移,在极性较大的乙腈及水中,蓝移更大;在各种溶剂中,200 nm吸收峰都随溶液浓度增大而发生红移。而226 nm左右的吸收峰在各种极性不同的溶剂中吸收峰的位置变化不明显,对溶液浓度也不敏感。因此,DAAM在226 nm吸收峰可以用于DAAM的定量分析,而200 nm吸收峰可用于研究DAAM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另外,溶剂极性对2个吸收峰强度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苯甲酸和甲苯两种不同极性的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特征,分析极性对有机小分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趋向于以分子态、单齿吸附模式倾斜吸附于方解石(104)面,吸附能为-1.394 eV;甲苯平行吸附于方解石(104)面,吸附能为-0.362 eV.有机小分子吸附于方解石(104)面过程中体系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甲酸分子几何结构变化幅度远大于甲苯.苯甲酸与方解石(104)面之间形成Ca-O离子键和H-O共价键,甲苯与方解石(104)面之间仅存在微弱的氢键相互作用.苯甲酸和甲苯等两种不同极性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特征和吸附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苯甲酸分子的吸附强度远高于甲苯.本文揭示了不同极性有机小分子在方解石(104)面的吸附机理,为提高油藏采收率和矿物浮选等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对小分子有机氮的直接吸收和利用是目前微生物氮素营养研究的新方向。本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双标记氨基酸(13C,15N)的测定技术探讨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氮分子的直接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加入土壤中的甘氨酸被微生物迅速利用,半衰期为2.9 h。培养4 h后在微生物体内检测到最大量的双标记甘氨酸(相当于甘氨酸加入量的10%),说明甘氨酸可以被微生物以完整分子形式所吸收。通过此手段也可检测到土壤溶液和微生物体内的单标记a-酮酸(双标记甘氨酸分解后的产物),但含量极少,说明加入的甘氨酸主要向微生物提供C源供其生命活动。本研究证明专性化合物同位素双标记手段结合氯仿熏蒸技术是检测微生物吸收小分子有机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532nm丙酮和丁酮的多光子电离解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光质谱法,通过分析丙酮和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532 nm多光子电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丙酮相干吸收若干光子跃迁到高能超激发态,再继续吸收光子产生各种碎片离子,而丁酮先解离后电离,两质谱中都有质荷比为4、6、8的离子,原则上是高价离子.但在相似条件下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对离子出险原因及确认尚待进一步研究,实验中丁酮发生异构现象,其异构体电离解离出较强的C2H3O (m/e=43).丙酮没有相关离子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激光质谱法,通过分析丙酮和丁酮的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532nm多光子电离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丙酮相干吸收若干光子跃迁到高能超激发态,再继续吸收光子产生各种碎片离子,而丁酮先解离后电离. 两质谱中都有质荷比为4、6、8的离子,原则上是高价离子,但在相似条件下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对离子出险原因及确认尚待进一步研究. 实验中丁酮发生异构现象,其异构体电离解离出较强的C2H3O+(m/e=43).丙酮没有相关离子产生.  相似文献   

15.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因在照明和显示领域的巨大潜在应用备受人们关注。在过去的三十年里,OLED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商业应用而言提高器件寿命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器件稳定性,则需要深入地研究OLED内部存在的老化机理。本文以小分子和聚合物OLEDs为例,综述了两种器件的老化机制。概括了OLED的一些外在和内在老化机制,并介绍了小分子和聚合物OLEDs老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对于小分子OLEDs,有研究提出其老化机理是激子与极化子的相互作用,形成陷阱导致器件老化。另一种理论认为激子与极化子的作用诱导分子聚集,促进界面老化。而对于聚合物OLEDs老化机理是激子与空穴相互作用,诱导空穴陷阱产生,导致了亮度、效率损失和驱动电压上升的现象。同时综述了目前一部分延长器件寿命的方案,为后续开发效率更高、寿命更长的OLED器件提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丁酮与呋喃为原料,在浓盐酸和乙醇介质中合成了萃取剂呋喃丁本文酮四聚体,产率约30%,对产品进行了元素定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  相似文献   

17.
双酚酸的合成及其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酰丙酸和苯酚缩合反应制取双酚酸(DPA),并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PA在水、乙腈、甲醇和环己烷4种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结果发现,在这4种溶剂中,DPA溶液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10nm左右及260nm左右有两个强吸收峰。210nm左右的吸收峰对溶剂的极性及溶液的浓度敏感。而260nm左右的吸收峰在各种极性不同的溶剂中的位置变化不明显,对溶液浓度也不敏感。因此,DPA在260nm吸收峰可以用于DPA的定量分析,而210nm吸收峰可用于研究DPA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另外,溶剂极性对两个吸收峰强度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直接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痕量的1-萘酚、2-萘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萘酚、2-萘酚荧光光谱扫描时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所存在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光度法同时检测痕量的1-萘酚、2-萘酚的方法。文章综合考虑了pH值、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目标物检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类似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对本方法的干扰情况。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采用复杂的预处理步骤,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对1-萘酚、2-萘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6 %和1.45%;检出限均为8.6×1 0-3ng·mL-1;该法用于合成样品和模拟的环境水样中1-萘酚、2-萘酚的同时测定,当1-萘酚2-萘酚比在1∶19~19∶1之间时,实验结果满意,回收率在95%~105%之间。说明本方法简单,灵敏,结果可靠,可用于环境水样中1-萘酚,2-萘酚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有机发光二极管利用有机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具有许多优异性能,是新一代有发展前途的平板显示器件及光源。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电特性、光物理、光化学过程直接决定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利用荧光光谱方法观察典型高效有机小分子激光染料DCM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特性,研究其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即溶剂效应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M溶液的荧光光谱中心波长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相对发光强度基本上随溶剂极性增大。同时,还观察了不同浓度DCM溶液的发光特性,研究DCM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浓度猝灭效应,结果表明DCM溶液浓度为10^-6mol/L时,DCM溶液相对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常规有机小分子和低聚物各自优势,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有机光伏器件的小分子。对基于这些合成材料并可用溶液处理方法制备的器件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效率大于9%的高效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另外,也阐述了我们的研究进展以及该研究方向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