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易·维克托·德布罗意(Louis-Vietor De Bro-glie)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现代波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发现电子具有波动特性,于192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出生在法国迪埃普,早年就读于索邦大学和巴黎大学;1910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任法国科学院常务秘书.  相似文献   

2.
贝克勒耳(AntoineHenriBecquerel)是法国物理学家.于1852年12月15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卓越的科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物理学教授,并作过法国科学院的院士.1875年,贝克勒耳进入公路和桥梁部门任工程师,并于1894年成为总工程师.其间的1877年,贝克勒耳毕业于巴黎路桥学院.1885年,他被提升为高级工程师,1888年,贝克勒耳又在巴黎工业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889年,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92年,他父亲死后,贝克勒耳便继承祖父和父亲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傅科是19世纪中叶法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科学和技术上的贡献,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他不仅是法国科学院的成员,而且被授于伦敦皇家学会柯普利奖章,同时还是皇家学会、柏林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院等多家外国成员。  相似文献   

4.
 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分别授予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1852-1908)和居里夫妇.贝克勒尔的贡献是发现了放射性.1895年底,伦琴将他的初步通信:《一种新射线》和一些X射线照片分别寄给各国著名物理学家,其中包括法国的彭加勒(H.Poincaré).彭加勒是一位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当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Schirodinger1887-1961)曾通过他建议的一个假想实验:薛定谔之猫,把适用于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概念推广应用到宏观世界.想象有一只猎和一瓶氰化钾一起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箱子里.装氰化钾的瓶子位于一个锤子下面,锤子的状态由一个放射性源(如铀)所控制.当第一个铀原子蜕变时,锤子下落打碎玻璃瓶,氰化钾的毒气放出来,猫被毒死,但按照量子力学原理,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第一个铀原子在什么时候蜕变,只能用概率来表达;例如,在一分钟里,铀原子发生或不发生蜕变的概率各为50%.  相似文献   

6.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1775年1月22日诞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他年轻时曾在中学教过数学,1805年定居巴黎,1808年任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后历任巴黎工业大学数学教授、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等职,1814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7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他还是柏林、斯德哥尔摩等科  相似文献   

7.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证实,他们成功破解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使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感到困惑的“落叶”问题。从高空中抛落的纸片会具有最不可预知的特性,时而向上升起,时而翻转,时而又在无风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方向。因此,在平静无风的秋天落叶不仅覆盖树木底下的区域,而且还落到离开树木几米远的地方。早在1853年苏格兰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就开始研究”落叶”效应现象,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复杂模拟的计算机和编程全套仪器,麦克斯韦始终没有破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刚体对瞬心的转动方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是两位在校学生的来稿。他们认真地研究和对比厂近期和早期的力学教材对瞬心动量矩定理作的分析。指出对变动的参考点,动量矩定理一般不成立,应该有一附加项。是参考点相对于惯性系的变动速度,只要参考点变动,就不为零。 文中对细棒下落的例子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处理。对不熟悉分析力学的读者也可以用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或能量方程得到相同的微分方程,同样也说明在这个例子中对瞬心的动量矩定理不适用。(另一种作法见本文后面的注) 两位作者的钻研精神是值得称赞的。欢迎广大学生读者把你们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投寄本刊进行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9.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此后,许多科学家都兴致勃勃地去研究这类新的、具有很大穿透能力的辐射,并展开了对这种射线本性的讨论.法国科学家昂利·彭加勒认为,X射线可能与呈现在真空管玻璃壁上的荧光有直接关系,因为看上去,X射线似乎就是从那儿发射出去的.彭加勒的这个看法并不正确,但他的思想却被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采纳了,这位物理学家就是在有关领域中国际公认的权威──亨利·贝克勒尔.1896年2月,贝克勒尔从他负责的博物馆中选出一块铀盐来做自己的实验,他首先把铀盐暴露在阳光下,直到使铀盐能发出很强的荧光为止.然后,再把它和被黑纸包严的照相底板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路易·德布罗意于1892年出生于法国的阿耳比.1913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文理院,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他的哥哥莫里斯是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哥哥的影响和帮助下,渐渐地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当他从莫里斯那里了解到1911年第一届索耳威会议上的一些关于量子...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的起源18世纪,人们对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C. A. de Coulomb, 1736~1806)向法国皇家科学院提交了多份关于电磁现象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份报告详细记录了他通过一个基于验电器原理制作的扭力天平实验得出了由于空气的作用,该装置的电量不能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12.
 猫儿翻筋斗的本领非常高强,它从高处落下时,即使是肚皮朝天,落地的一瞬间也总能四脚着地而毫无损伤,科学家称之为“猫旋”。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猫能在空中旋转身子呢?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难倒过许多力学家。有的人甚至认为,猫在空中不可能发生任何整体转动。其理由是,一个物体之所以会转动,关键要有外力矩的作用:外力矩越大,物体的角动量改变也就越大。既然猫在空中四足朝天时角动量为零,而外力(即猫所受的重力)又通过重心,当然就不存在外力矩,因此猫在下落过程中就只能一直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可能发生任何整体旋转。  相似文献   

13.
斐索     
法国人,物理学家,生于1819年9月23日,死于1896年9月18日。1860年成为巴黎科学院的成员,1878年在经度局任职。斐索以其首创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测量光速(1849年)的方法而知名于世。是斐索首先在感应圈内引进电容器。此外,他还和傅科(Foucault)一齐,  相似文献   

14.
绝大部分学生在解物理题时,往往是进行顺向思维(即由原因和题没条件一步一步推导结果).这种从正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方式有它的优势,在解决很多物理问题时也十分有效.但是也有些问题沿顺向思考显得极为繁琐、复杂甚至无法求解.如果换一个思维角度,采用由果索因,从问题的反面去进行逆向思维,其解题过程会变得简单、快捷.例1以20m/s的速度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最后1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计算时取g=10m/s2·解:因为上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的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是对称的,而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可…  相似文献   

15.
紫外照相     
1801年法国物理学家里特在研究光谱时发现,在光谱紫光外侧存在一种波长为2537的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被命名为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所发出的光线中都含有紫外线.紫外线由于其显著的化学效应,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应用,紫外线反射照相就是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戴闻 《物理》2005,34(11):786-786
在实现了^23Na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后不久,1997年Ketterle W领导的小组即以原子干涉实验证实了BEC所具有的相干性,他们将一团BEC原子云劈成两半,然后令它们在重力场中下落,每一半在下落过程中自由膨胀,并且逐步形成彼此的重叠,此时,通过吸收成像,实验者观察到了与原子密度相应的明暗相间条纹.测得的条纹间距是-15μm,这意味着,作为物质波BEC原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水平分量)-30μm.  相似文献   

17.
用抽气机与牛顿管配合,可以演示出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管内充满空气时和管内为真空时下落的情况。然而,用牛顿管作演示之时,有一缺点:即演示者将管急速翻转,让管里的三种物体(金属片、软木、羽毛)同时下落时,观察者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急速”翻转的动作上,待至认真观察物体下落时,三个物体早已落到管的底端了,因而无法看清对比不同的物体的下落情况。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使得观察演示的学生注意力能集中在管内物体下落的情况,在管内  相似文献   

18.
自由落体运动是学生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接触的新知识.自由下落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常见,学生的思维定势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如何既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又能让学生从理论上顺利学到新知识呢?笔者认为讲好这节课的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确定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9.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0,19(3):48-49
德国物理学家H.赫兹(1857~1894年)(图1,西德1957年;图2,东德1957年)虽然只活了短短37年,却作出了两大发现:一是在实验上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二是发现了光电效应.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秦克诚 《物理》2004,33(11):795-795
今年是法国物理学家路易-德布罗意(1892—1987)提出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80周年.1923年年底,德布罗意吸取了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关于环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会在以太中激发出一种相位波和只有电子轨道适当时才能形成稳定的驻波的想法,去掉以太概念,直接把波动概念赋予电子本身,一个运动粒子相应一个正弦波,波长λ=h/p,P是粒子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式子后来称为德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