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化学实验课教学规律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规律性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化学实验课教学系统关系图,讨论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及核心内容与其他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化学实验课教学的 3个认识:对化学实验课教学整体性的认识,对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性的认识,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握的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拔尖计划”2.0背景下,以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课程以科研方法训练为教学主线,将基本操作、合成技术、开放实验、计算实验、文献研读、科学写作等教学模块充分融合。通过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次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也为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付亿方  英姿 《化学教育》2015,36(5):30-32
在新课改背景下,利用拓展课将基础型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满足学生不同程度的求学需求。以现代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为检测手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探究模式,设计了探究合成乙酸乙酯平衡移动的一则拓展课教学案例。该思路有助于探索中学化学课堂"基本实验—系列实验—设计性实验"阶梯式教学的模式,与基础课程形成互补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大化学教学的领域,切实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郭雪红 《化学教育》2017,38(6):38-42
鉴于高职高专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将微课引入到传统教学中。介绍了微课在“药用基础化学实验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并以“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葡萄糖酸钙含量的测定”为例说明了微课的设计思路。教学效果表明: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学习方法,理清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信心,真正实现了“我爱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魏壮伟  周青 《化学教育》2014,35(11):64-69
采用问卷调查法,科学取样,从“课标文本的4个部分”、“化学课程的8个模块”、“化学教学的4个环节”3个角度客观分析了化学教师使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情况,并从主客观2个方面深入讨论了影响教师使用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论课程结构与教学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承印 《大学化学》2004,19(3):29-31
对于高师本科开设的化学教学论课程 ,本文给出理论课、教学技能实践课、化学教学研究、化学实验研究的课程结构 ,所依据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实践过程 ,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高校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将"微信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教师用微信将教学视频材料和学习资料课前群发给学生,将"课堂讲解"移至课前,调整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内外的时间,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方法有:分类指导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强化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方法,训练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8.
教学评价要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为例,将国外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本土化后,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表现性评价量表。结合国内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特色,将量表的使用镶嵌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清晰的表现性目标、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明确的评分规则,解困该课程学习者众、指导者寡、教学要求高、课时少的窘境,从而将表现性评价理念落到实处,促进职前化学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促进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屈军艳  陈文  梁培花 《化学教育》2012,33(7):47-49,53
研究了对“化学教学论”课程进行改革,把中学化学教师引入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得知,将中学化学教师引入“化学教学论”有助于将“化学教学论”的理论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对提高“化学教学论”教学水平与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方高校开设化学主题通识教育课的实践经历,介绍"美好生活与化学"课程定位、模块设置、主题确定、备课选材,探索课程中融入科学新闻,并从师生互动、课堂拓展、兴趣导向和课件设计4个方面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施特色,还针对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评价、资源建设和对于师范生的教育4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许秀芳 《大学化学》2017,32(2):23-28
将"讲一练二考三"的新型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化学的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计算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本人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练习方式和考试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采用"讲一练二考三"模式建设面向实际应用的计算化学课程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探讨了计算化学课程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超星专业慕课制作团队合作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将线上慕课教学与线下实验教学相结合,对材料表征方法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改革后的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时间空间的相对自由,还可以完善考核机制,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为高校化学研究生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颖  叶非 《大学化学》2013,28(2):25-28
以东北农业大学的基础化学系列实验教学改革为例,从实验教学模块设置、网络平台构建、绿色实验推进、开放性综合化学实验的开设等角度,阐述了基础化学系列实验课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任奇志 《化学教育》2022,43(24):19-24
通识课程是高校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作用。通识课“化学与健康”的教学内容涉及化学、生命、药学、医学、环境等学科。该课程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多学科交叉,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以通识课“化学与健康”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综合性大学该课程的建设基础、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思政元素的引入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调研了国外相关课程设置的特点,为加强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慧平台构建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将传统3大评价模块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平台对评价过程的管理模式及对评价信息的传递方式均打破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新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对新生的素养和技能给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且能提高实验课程的指导效率和教学效果。目前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经过实践而确立的评价策略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这将显著地发挥基础化学实验的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丽萍  张璐 《化学教育》2019,40(10):6-11
从通识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化学的学科地位出发,首先讨论了在化学类通识课程建设中引入跨学科视角的意义和可操作性。随后以通识课"化学与社会"的建设为例,系统地分享了引入跨学科视角后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内容框架建设,通过课堂实施方案的论述和特色实例的分享总结了课程实施经验,并以学生访谈资料分析讨论了课程取得的效果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以期为跨学科理念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转化和落地开拓思路、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赵若珍 《化学教育》1994,15(7):23-25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结合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提供了尝试开设“生活化学实验”课的新鲜经验与体会。阐明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分析了该课程具有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等诸多特点。作者认为“生活化学实验”对于促进师专化学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高分子化学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高分子化学实验,并将开放性实验的特点“设计性、综合性”引入到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达到对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增加综合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前沿学科...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某高级中学为例,将高中化学课分为化学概念与化学用语课、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课、元素化合物课、实验课、习题课等5类,分类抽取不同化学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量化,并对化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发现,在化学概念与化学用语课堂中,教师以“问-讲”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程度较低;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严重弱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练习和交流;元素化合物课堂中,教师以自问自答和师问-生答-师讲的模式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大,但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实验课堂中教师重在讲实验,学生重在背实验,实验操作以机械模仿为主;习题课堂中教师自问自答、一讲到底,学生多书写和记录,无思考和交流。最后总结了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分析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高分子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高分子化学实验为平台,课上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完成外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任务的新方法。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有效解决了外专业高分子化学课时少与课程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而且通过现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做到了学与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该教研成果为高效完成外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任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