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配合物1由醋酸镉和Nahca(对羟基肉桂酸钠)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2由醋酸铜,Hhca和phen在水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配合物1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2中配体中的羧酸根与金属离子都是螯合配位的,末端羟基没有参与配位。配合物12的结构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氢键。通过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了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高恩君  李浩洋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13):1225-1230,i004
合成了配合物[Pd(L-tyr)2]·0.5H2O单晶(L-tyr-为酪氨酸根).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L-tyr-的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Pd(Ⅱ)离子配位,形成两个五元螯合环的平面结构.配合物分子之间存在配位螯合环-配位螯合环的弱相互作用、苯酚环-苯酚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水分子与配体之间的氢键作用.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为1017数量级,表明配体与离子形成较强的配位共价键.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CD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并以插入作用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3.
新型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2(dhbd)(bipy)2]·10H2O}n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东升  王尧宇  刘萍  栾新军  周彩华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5,63(17):1633-1637,F000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Cu2(dhbd)(bipy)2]·10H2O}n(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1965(4)nm,b=1.0671(2)nm,c=1.3662(3)nm,β=93.50(3)°,Z=4,R=0.0388.晶体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10个结晶H2O分子和由两个Cu(Ⅱ)原子、一个采用双二齿螯合配位的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两个2,2'-联吡啶形成具有C2旋转轴的U形双核单元,相邻的两个方向相反的U形双核单元通过双羧基O桥联形成沿c轴延伸的一维链;链间籍C-H…O和O-H…O氢键扩展为三维结构.配合物中呈现了一种2,3-二羟基丁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双核金属配合物对于生物化学和磁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1,2,3-三氮唑-4,5-二羧酸(H3tda)配体和硝酸镍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得到了1个三氮唑桥联的双核镍配合物[Ni2(Htda)2(H2O)6]·4H2O(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以及超导量子干涉仪(SQUlD)对其晶体结构和磁、热性质进行了表征.晶体数据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配合物1中,2个1,2,3-三氮唑-4,5-二援酸配体利用2个相邻的氮原子桥联2个金属镍离子形成一个双桥的双核镍配合物.这些双核镍单元又通过体系中存在的大量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骨架.磁性分析显示双核镍单元内镍镍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相同的水热反应条件下4-氨基-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abpt)、KSCN与钴盐(CoCl2·6H2O)反应合成了2种新的钴配合物:零维的单核配合物[CoSCN(abpt)](1α)和二维的无机层状配合物K2[Co3(OH)2(SO4)3(H2O)2](1β),并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α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β晶体属于正交晶系,Cmc21空间群.在配合物1α中,abpt和SCN-配体都参与配位与Co(Ⅱ)离子形成了2个不同的单核单元,这些单核单元又通过S原子和N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1β中,abpt配体没有参与配位,而SCN-配体则被氧化成了SO42-离子并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了二维配位层状结构,相邻层之间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沿c轴方向有孔道的三维超分子网络,这些孔道里面填充着反离子K+.  相似文献   

6.
在常温下,通过溶剂置换法制备了[Ni(qina)2(H2O)2]·2DMSO单晶,其中qina^-为喹哪啶酸根,DMSO为二甲亚砜.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2个qina^-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Ni(Ⅱ)离子反式螯合配位,2个H2O分子则以氧原子与Ni(Ⅱ)离子轴向配位,形成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该配合物能显著提高乙酸-1-萘酯的水解反应速率,当配合物浓度为1.0×10^-4mol/L时,在pH=8.44的乙酸-1-奈酯体系中,酯的水解速率提高了365倍.  相似文献   

7.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与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通过原位反应合成{[Co(5-氨基-8-羟基喹啉)_2]·H_2O}_n,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斜方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1(2)nm,b=0.811(2)nm,c=1.511(2)nm,α=β=γ=90.00°,V=1.619(3)nm~3,Z=4,R_1=0.0516,w R_2=0.1025.配合物中存在ππ堆积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将配合物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铜(II)与羟基丁二酸和2,2′-联吡啶形成的配位聚合物{[Cu(malate)(2,2′-bipy)]?3H2O}∞(其中malate=羟基丁二酸根,2,2'-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研究.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70132(10)nm,b=1.9730(3)nm,c=1.18998(16)nm,β=94.551(3)°;Z=2;最终偏离因子R=0.0483.配合物中每个铜(II)原子与来自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羟基丁二酸根的三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每个羟基丁二酸根以R构型方式桥联两个三角双锥结构单元,沿a轴方向无限延伸形成一维链.两条平行链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彼此吡啶环之间存在强的π-π相互作用,加之C吡啶环—H…O羧基弱相互作用形成新颖的梯状双链结构,比邻的梯状双链又通过分子间O羟基—H…O羧基氢键沿a轴方向共同构筑了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H2O)2]•2DMSO单晶(qina为喹哪啶酸).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其分子结构为规则的八面体构型, qina以氮原子和羧酸根氧原子与Co2+离子配位, 两个水分子为轴向配位. 配合物之间富有配位水分子分别与DMSO的氧原子、qina中未与Co(II)配位的氧之间氢键作用. 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并可能以局部插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热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型手性配位聚合物[Zn2(C7H8O6)2(bipy)2(H2O)2]·4H2O(C7H8O6=2,3-氧-异丙叉基-L-酒石酸根,bipy=4,4′-联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2空间群,晶胞参数a=2.02334(14)nm,b=1.13896(4)nm,c=1.01094(6)nm,β=117.366(3)°,V=2.0689(2)nm^3.两个晶体学独立的Zn原子均为八面体构型,其中Zn1原子赤道配位点被2个酒石酸根中的4个羧酸根氧螯合配位,2个酒石酸根中剩下的4个羧酸根氧中的2个分别与2个Zn2原子连接形成无限一维链,Zn2原子的另外2个反式赤道配位点被2个水分子氧占据,同时这两种Zn原子的轴向配位点均被4,4′-联吡啶的氮原子占据,形成具有矩形格子[0.51165(3)nm×1.13896(5)nm]的二维层状结构,游离的2个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并与酒石酸根中未与Zn配位的羧酸氧连接,把二维层状结构连接成三维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高恩君  程卯生  王克华  孙亚光 《化学学报》2006,64(21):2169-2172
合成了配合物[Co(qina)2(H2O)2]•2DMSO单晶(qina为喹哪啶酸).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其分子结构为规则的八面体构型, qina以氮原子和羧酸根氧原子与Co2+离子配位, 两个水分子为轴向配位. 配合物之间富有配位水分子分别与DMSO的氧原子、qina中未与Co(II)配位的氧之间氢键作用. 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并可能以局部插入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配合物[Cu(phen)2Cl]·ClO4·H2O(phen=o—phenanthroline),并用I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解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α=1.18086(8)nm,b=1.52855(10)nm,c=1.29572(9)nm,α=90°,β=93.1770(10)°,γ=90.000°,V=2.3352(3)nm^3,Z=4,Dc=1.641Mg/m^3,Mr=576.86,μ=1.210mm^-1,F(000)=1172,偏差因子R1=0.0481,ωR2=0.1424.在配合物[Cu(phen)2Cl]·ClO4·H2O中,Cu(Ⅱ)离子处于四个N原子和一个Cl^-离子构成的三角双锥几何构型中.分子间利用氢键作用,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间通过弱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异烟酸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phen)2(H2O)2(C6H5NO2)2]·(ClO4)}n,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n。与中心镉(Ⅱ)离子配位的3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异烟酸根和1个水分子,3个氮原子分别来自1个异烟酸根和1个邻菲咯啉,形成六配位变形八面体结构。由于异烟酸的桥联作用及氢键作用,配合物堆积成三维网状结构;同时配合物通过异烟酸的羧基双齿桥联配位以及邻菲咯啉和水分子作为端基配位,形成了双核笼状结构,其Cd(Ⅱ)…Cd(Ⅱ)距离为0.8798 nm。此外,还研究了该聚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合成新型大豆甙元衍生物Cd(II)配合物[Cd(L)(H2O)3]·2H2O(H2L=3'-磺酸钠-4'-羟基-7-羧甲基异黄酮),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IR对其进行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晶胞参数a=1.3691(3)nm,b=0.72157(16)nm,c=2.0163(5)nm,α=90°,β=93.501(4)°,γ=90°,V=1.9882(8)nm3,Mr=592.79,Z=4,Dc=1.980g·cm-3,F(000)=1192,μ=1.283mm-1,R1=0.0387,wR2=0.122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单晶中Cd(II)为六配位,它除了与配体L中羧基和磺酸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外,还与溶剂中的3个水分子发生配位,形成了以Cd(II)为中心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该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平行于b轴的双螺旋链,左手螺旋Cd-L链和右手螺旋Cd-L链的交替排列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由于配位水和晶格水以及配体中CO2,SO3,O,CO,OH等的存在,该晶体中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氢键,二维层状结构之间依靠这些复杂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常温下, 通过溶剂置换法制备了[Ni(qina)2(H2O)2]·2DMSO单晶, 其中qina-为喹哪啶酸根, DMSO为二甲亚砜.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C2/m空间群. 2个qina-配体以氮原子和氧原子与Ni(Ⅱ)离子反式螯合配位, 2个H2O分子则以氧原子与Ni(Ⅱ)离子轴向配位, 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该配合物能显著提高乙酸-1-萘酯的水解反应速率, 当配合物浓度为1.0×10-4 mol/L时, 在pH=8.44的乙酸-1-奈酯体系中, 酯的水解速率提高了365倍.  相似文献   

16.
以3,5-二硝基苯甲酸(3,5-Hdnbc)和吡唑(pz)为配体与Co2+和Ni 2+反应,得到了2个新的配合物[Co(3,5-dnbc)2(pz)2(H2O)2](1)和[Ni(3,5-dnbc)2(pz)4](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单核分子,配合物1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网络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中只存在分子内氢键.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采用三唑衍生物作为配体与乙酸锰和硝酸锌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三维结构的配位化合物{Mn(pytyba)(H2O)3]·2H2O}n(1)和{[Zn(pytyba)(H2O)3]·4H2O}n(2),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荧光性、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构分析表明1和2有许多共同特征:两个聚合物的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Mn2+和Zn2+均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配位结构,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荧光性以及相近的孔隙率。配体中的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然后又通过O-H…N、O-H…O氢键作用和π…π芳香堆积形成超分子结构。此外,通过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SOD)的经典方法-Marklund法对配合物1和2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Cu[H2NC(CH2OH)3]2}{Pic}2·2H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苦味酸Pic铜在乙醇水混合液中反应,制得少见的不对称氢键连接的超分子化合物{Cu[H2NC(CH2OH)3]2}{Pic}2·2H2O.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ī,晶胞参数为a = 6.894(1),b = 8.219(1),c = 13.543(3) ', α = 79.290(1),β = 8 3.36(2), γ = 84.590(1)°,化学式为C20H30CuN8O22,V = 746.9(2) '3,Z = 1,Dc = 1.774 g/cm3,F000 = 411,μ = 0.844 mm-1,R = 0.0334,Rw = 0.0863.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 Cu2+位于对称中心,分别与2个四齿配体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的2个-OH,1个-NH2,三齿配位,呈笼状螯合.而另一个-OH,因配体和中心离子构型的限制,不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9.
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BDC)2(obix)2]·H2O(H2BDC=对苯二甲酸,obix=1,2-(二亚甲基)二咪唑).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结构表明:镉原子与3个对苯二甲酸上的5个氧原子,2个1,2-(二亚甲基)二咪唑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五角双锥配位构型.2个Cd(Ⅱ)原子通过两个羧基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单元,再通过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C-H…O氢键和弱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20.
以三齿席夫碱配体H2L{1-苯基-3-[(2-羟基苯)亚胺]-1-丁酮}和单齿N-杂环[咪唑(Himdz),2-甲基咪唑(Mimdz)]与Ni(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合物[Ni(L)(Himdz)](1),[Ni(L)(Mimdz)](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分子间通过C-H…π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二聚体中的每个分子通过N-H…O氢键向空间扩展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