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惰性中微子     
 201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麦克唐纳(A.McDonald),奖励他们分别在实验中发现大气和太阳中微子的振荡现象,从而证明中微子具有非零的静止质量。  相似文献   

2.
徐仁新  编译 《物理》2016,45(10):672-672
冰立方(IceCube) 探测器没有发现惰性中微子存在的证据,严格限制了新一类中微子可能的质量范围。
中微子只通过轻微的弱力和引力跟物质作用,但它们却在不同尺度上起关键作用。它们影响早期宇宙的形成,涉及大爆炸后不久重子的起源,也跟恒星内部的核合成有关,包括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发。其实中微子无处不在:因钾同位素(40K)衰变,一根香蕉每天就释放上百万个中微子。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天,两艘装载量270立方米的运输船从欧洲的CERN出发,穿越大陆、海洋、河流,于5个星期之后到达美国的费米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目前中微子振荡和中微子质量研究的一般状况,其中包括各种实验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Wolfe.  L 邓祖淦 《物理》1990,19(11):665-670
现在,普遍相信至少有三种(或三“味”)中微子,分别表示为ν_e,ν_μ和ν_τ。也有三种相应的反中微子ν_e,ν_μ和ν_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其相互作用不同。ν_e是原子核在β衰变时同正电子一道发射出的粒子,也是预期会由太阳发射出的一种中微子。ν_μ是μ子和π介子衰变时发射出的。ν_τ还从未被直接探测到,但通常认为τ轻子衰变时会发射出ν_τ粒子。 费米在他第一篇关于β衰变理论的论文中提出了中微子质量问题,并指出高能端电子谱对中微子质量是敏感的。近年来,关于中微子质量的实验集中于研究氚的β衰变 3H→3He + e~-+ v_e释放出…  相似文献   

6.
中微子     
中微子是最易逃逸的基本粒子。1962年发现有几种中微子,从而弄清楚了一些老问题,同时又提出了一些有关弱相互作用性质及中微子本身性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目前中微子振荡和中微子质量研究的一般状况,其中包括各种实验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徐仁新   《物理》2015,44(10):687-687
包括质子在内的重子由3 个夸克组成,而介子则由一对正反夸克组成。可否由若干夸克和反夸克构成其他形态的粒子?这一问题很难从理论角度回答。然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HCb 合作组报道了这类粒子中的最新一例:以前从未见过的五夸克态粒子,其组分包含构成质子的夸克和一对正反粲夸克。探测到这个粒子看起来有点诧异:虽然五夸克态的存在不会导致修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但是早先搜索较轻夸克组成的五夸克态要么落空要么不能实验重复。通过研究这一新的夸克态,物理学家可更好地认识束缚态夸克之间复杂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王较过 《物理》2000,29(11):682-685
简要回顾了中微子的发现过程,论述了中微子的基本性质及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微子,讨论了中微子振荡的最新实验结果及其与中微子静止质量的关系,指出了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在物理学与天文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确定中微子的静止质量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粒子物理学史上会提到:1998年和2015年在中微子物理的发展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的完善上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两个年份——1998年,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实验(Super-Kamioka Neutrino Detection Experiment,简称Super-Kamiokande,也简称Super-K)的物理学家们在大气中微子数据中发现了大气中微子振荡毋庸置疑的直接证据;2015年,Super-K这个意义深远的发现让日本东京大学的梶田隆章(T.Kajita)教授同SNO实验的前发言人加拿大皇后大学的麦克唐纳(A.McDonald)教授一起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太阳中微子失踪案和中微子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日报》公布的2000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的第5条“中微子质量已成定论”报道说:“2000年6月17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的国际中微子科学会议上,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小组发表论文,阐述了太阳中微子有质量的理论和实验报告,受到会议的肯定,结束了中微子有无质量的长期争论。7月17日,美、日、韩3国科学家发表最新实验结果,确认中微子有质量的概率达95%”。中微子有质量意味着什么?为了使读者了解它,本文首先介绍著名的“太阳中微子失踪案”,然后进一步介绍与中微子质量问题密切相关的“中微子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2001,21(2):216-224
本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号。本还介绍了21世纪初研究中微子振荡的若干重要实验,例如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以及建造μ子 贮存环来产生高能电子中微子束进行中微子振荡的实验以及测量中微子振荡时的CP破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2011,21(2):216-224
本文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 ,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号。本文还介绍了 2 1世纪初研究中微子振荡的若干重要实验 ,例如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以及建造 μ子贮存环来产生高能电子中微子束进行中微子振荡的实验以及测量中微子振荡时的CP破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太阳中微子失踪案和中微子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前)五、“中微子振荡”是物理学家的法宝按照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微子质量为零,它们以光速运动。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即3种“味”)的中微子:电子型中微子(记为νe),μ-中微子(记为νμ)和τ-中微子(记为ντ),它们之间彼此不相关,分别只同电子、μ轻子和τ轻子密切相关。不过,早在戴维斯等人公布首批氯探测器的探测结果的1968年,庞托科沃就提出了这3种“味”的中微子很有可能互相来回地转化,称为“中微子振荡”。在太阳内部的热核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中微子都是νe。但它们在从太阳到地球的漫长行进过程中,νe不断地转化为νμ和ντ。  相似文献   

15.
中微子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淑莉 《物理》1999,28(7):434-436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家族中重要且具有特色的成员之一,它不带电,只参加弱相互作用,现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很小。因此,人们不容易捕捉到中微子,用实验证实其存在十分困难,从中微子思想的提出到证实其存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多个春秋,这一过程中凝结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文章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漫话中微子     
在物质基本组元的大家庭里,中微子属轻子类。历史上,最先由理论上提出中微子存在设想的,是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本世纪20年代末,物理学界在研究β衰变时,对能量守恒定律发生了怀疑。1931  相似文献   

17.
中微子质量     
梅镇岳 《物理》1983,12(6):0-0
原子核β衰变是指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中子)转变成一个中子(质子)放射出正(负)β粒子][即正(负)电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衰变.虽然衰变所发射的β粒子的能谱是一种连续谱,可是衰变前后的原子核恰是分别处于一定的能态,它们的能量差应等于β谱的端点能量.因此必须设想,在每一次β衰变中除β粒子外还应该有另一粒子的发射,以保持衰变前后能量的守恒.另外,衰变前后的原子核的自旋都同样是半整数或?...  相似文献   

18.
中微子物理     
李学潜  赵传贤 《物理》2000,29(6):339-343
近十几年来积累的数据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太阳中微子流在从太阳到地球探测器的漫长旅程中丢失了。最新的大气中微子实验结果指出,宇宙射线引起的大气中νμ与νe的比例不是原有理论预言的2:1,而是接近1:1,而且发现从上而下的νμ数目比从下而上的多,νe的数量却基本不变,这两种现象可能是源于中微子振荡或其他的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并没有包含在20世纪的最成功的理论-最小标准模型中。换言之,要合理解释反观测到的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μ中微子的静质量在各种过程中的效应,特别分析了两个此效应表现得明显的过程,μ介子与电子的湮没和π辐射衰变。指出给μ中微子以一个不太小的静质量,例如5me能和目前已有的一切实验不矛盾,并指出进一步确定μ中微子的质量的可能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物理知识》2012,24(2):59-59
北京时间2012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通过网络直播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介绍该结果的论文已于3月7日送交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其预印本也已在网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