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解析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教育研究小组以研究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基础改进物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此说明(1)物理教学改革需要以物理教育研究为基础;(2)课程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3)物理教育改革和研究需要科学研究基金有力和持续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育研究"是物理学的一个新学科分支,诞生于美国,研究的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如何影响该过程。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测、甄别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困难,揭示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学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物理学习的认知理论,用于开发新课程、新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研究工具。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这一新的学科分支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多进展,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美国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学之中。在中国,"物理教育研究"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研究领域。文章概述了"物理教育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与取得的进展,以及它如何促进美国大学物理教学的进步,希望该文能为发展中国的物理教育和提高中国的物理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兆龙  罗莹  胡海云 《物理》2014,43(07):478-482
“物理教育研究”是物理学的一个新学科分支,诞生于美国,研究的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活动如何影响该过程。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测、甄别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困难,揭示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学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关于物理学习的认知理论,用于开发新课程、新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研究工具。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这一新的学科分支迅速成长,取得了较多进展,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美国高等学校的物理教学之中。在中国,“物理教育研究”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研究领域。文章概述了“物理教育研究”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与取得的进展,以及它如何促进美国大学物理教学的进步,希望该文能为发展中国的物理教育和提高中国的物理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特刊PRST和国内优秀教育期刊《课程·教材·教法》以及《大学物理》杂志上2010~2013年的物理教育类文章,分析了美国物理教育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了美、中两国在物理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提出了改善我国物理教育研究现状的思考和建议,力图为促进我国物理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傅勇斌 《物理通报》2004,(11):20-22
中国古代教育重文轻理,私塾只教授些四书五经之类,而没有物理教学的一席之地,而且在民间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只重技术轻理论.自晚清起,西学东渐,此一状况得以改变.可见我国现代物理教学源于西方,深受西方教育理论的影响.晚清、民国以效仿美、日为主,建国后至文革结束则又受前苏联的影响.以师范院校物理专业开设的《中学物理教学法》课为例,20世纪30年代北京京师大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主要采用西方的教材、沿用西方的一套教法,建国后至1978年则采用前苏联的  相似文献   

6.
吴维宁 《物理通报》2016,35(8):120-129
在对美国近1 0年来的近百篇英文文献的内容分析时发现, 美国的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 实证 方法中又以量化方法为主. 其实证方法又分为基本方法和复合方法. 基本方法包括一般评测、 工具评测、 深度访谈、 内容分析和出声思考. 复合方法则包括教改实验、 工具开发和个案研究. 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 我们应当加强职前和 在职教师的方法教育与培训, 改进完善现行的教师教研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日本高等物理教育的最新状况.文章首先回顾了日本近代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日本大学法人化以来高等物理教育方针的变化以及物理学科教学机构的决策方针的制定方法.根据作者在名古屋大学的学习与工作经验,文章概略地介绍了日本高校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本科生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研究生的课程的学习方式,课题的选择以及导师的指导方法等内容.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徐燕  张军朋 《物理通报》2013,(10):5-8,11
物理教育研究(PER)在美国已经发展成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正在对物理教学改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其研究领域中新的课程、教学方法及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对我国的物理教育研究及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物理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物理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现状作了总体的介绍.物理教育研究的内容是物理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象是与物理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联,提出并采用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发现并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的物理教学改革,我们概述了1860-2014年间美国物理教育的历史,确定了10个不同时期的关键事件、名人和问题,比较不同时代的观点.帮助物理教育者了解以前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美国物理教学改革、今天的国家改革运动及物理教育研究;评估过去各种教育改革的有效性,以便确定在未来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近年来通过行政命令和预算调整,强化了在量子科学和量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了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如何支持量子教育,对我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搜集了目前NSF所有在研的与量子教育相关的研究项目,对这些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量子教育研究覆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部学段,研究重点已从“第一次量子革命”的物理理论教学转为面向“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量子信息实际应用教学,并特别强调教育研究与量子信息劳动力市场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2.
13.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媒体教学可以打破空间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实验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效率,但技术并不能帮助学校完善老旧的设备,不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因此,本文以新媒体对高校物理实验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为研究主题,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新媒体带来的影响以及教育教学策略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美国物理教育研究(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简称PER)这一领域的概况。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物理教育研究发展简史和背景、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方向与热点,目的是为有兴趣的读者打开PER之门,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中国学者参与到PER领域;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一线教师了解PER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有效地改善和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教委委托高等物理教育协作组和四川师大主办的《第一次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月17日至21日在成都举行。全国25个省市的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工科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2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四川省副省长康振黄和四川省教委主任韩邦彦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这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1.交流协作组成立两年多来在高等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2.交流培养高等物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经验;3.讨论和安排今后进一步开展高等物理教育研究的工作。 会议收到论文资料300多篇,涉及到高等物理教育的预测与比较、高等物理教学论;大学物…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在很多行业都有微现象的存在,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种微现象同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影响,在教育界构筑起了一种新的意识潮流——教育‘微理念’.究其根本,教育领域的微理念是一种形式与意识同时革新的教学方向,它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导了一条力所能及的、勇往直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与社会需要明显不相适应的矛盾,我们对四年制物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后,毕业生不仅能胜任普通中学或职业中学(职业中专)的教学,而且有能力参与厂矿企业的技术工作,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分析高等物理创新教育改革研究现状,定位高等物理创新教育改革实践性研究目标,优化高等物理创新教育改革实践性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琴荣 《物理通报》2017,36(9):33-35
2 0 1 6年, 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教育的“ 核心素养年” . 2月,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出炉; 9月,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但是目前只有高中学段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已公布, 而初中学段 的核心素养尚未确定. 本文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 提出了初中 物理核心素养的4个要素: 物理认知、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和科学品格. 然后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核心素 养进行了对比, 思考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由此阐述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教育观念、 教学内容和 教学手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Physical Review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is the archival research journal for the field of 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and scope of the jour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