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瑶药长柄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 var.longistipit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其抗痛风的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现代分离技术对长柄瓜馥木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从长柄瓜馥木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鹅掌楸碱(1)、氧代克列班宁(2),oxobuxifolina(3),观音莲明碱(4),O-甲基芒籽碱(5),芒籽香碱(6),4,5-Dioxodehydroasimilobine(7),缺碳金线吊乌龟二酮B(8),胡椒内酰胺A(9),胡椒内酰胺C(10),马兜铃内酰胺AIa(11),马兜铃内酰胺Allla(12),goniothalactam(13),goniopedaline(14),马兜铃内酰胺BⅢ(15),5,6,7,8-四甲氧基黄酮(16),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7),Methylpedicin(18)。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发现长柄瓜馥木可能通过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goniothalactam、5,6,7,8-四甲氧基黄酮、观音莲明碱等活性成分,作用于GAPDH、白介素-6(IL-6)、VEGFA、MAPK1、SRC等靶点,调节TN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PI3K-Akt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痛风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香港瓜馥木Fissistigma uonicum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细胞活性。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香港瓜馥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采用MTT比色法筛选对两种不同肿瘤细胞(HepG-2,SGC-7901)的有效抑制浓度。从香港瓜馥木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鹅掌楸碱,(2)氧代克列班宁,(3)subsessilina,(4)芒籽香碱,(5)7-oxodehydrocaaverine,(6)O-methylmoscatoline,(7)观音莲明碱,(8)4,5-dioxodehydroa-similobing,(9)降赛法拉二酮B,(10)aristololactam AIIIa,(11)goniokpedaline,(12)穆坪马兜铃酰胺,(13)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4)对羟基桂皮酰酪胺,(15)Gusanlung C,(16)5,6,7,8-tetramethoxyflavone,(17)(+)-丁香脂素。化合物芒籽香碱,goniokpedaline,对羟基桂皮酰酪胺是从瓜馥木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结果表明生物碱氧代克列班宁、O-methylmoscatoline、aristololactam BIIIa、对羟基桂皮酰酪胺对HepG-2显现了很好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O-methylmoscatoline、观音莲明碱、aristololactam AIIIa对SGC-7901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带鱼中三甲基锡(TMT)、二苯基锡(DPhT)、二丁基锡(DBT)、三苯基锡(TPhT)和三丁基锡(TBT)分析新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甲酸/甲酸铵溶液(pH=2.15)为流动相,在流速0.3 mL·min-1条件下,选择梯度洗脱方式分离目标物。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多重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有机锡化合物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4 3~0.999 8之间,三甲基锡、二苯基锡、二丁基锡、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的检测限分别为300、140、140、1和1 ng·mL-1。方法回收率为64.7~96.9%,相对标准偏差为0.7~10.4%。  相似文献   

4.
靛红键合固定相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采用固液相表面连续反应法,制备了靛红键合硅胶固定相(ISSP)。采用红外光谱法、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配体的结构,根据碳含量数据计算得到硅胶上的靛红配体键合量为0.294mmol·g-1。将新固定相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别考察了流动相pH值和甲醇含量对黄酮类化合物分离选择性的影响,探讨了相关色谱保留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钠(4060,pH=4.0)二元流动相,橙皮苷、芦丁、7-甲基黄烷酮、7-羟基黄烷酮、紫花牡荆素和染料木素在靛红键合相上达到了基线分离。该固定相不仅具有反相色谱特征,除疏水作用外,靛红配体还能为黄酮类化合物提供氢键、偶极作用等位点,因而显示较强的分离能力。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以1-(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噁唑-4-基)-乙酮(4)为原料与N4-芳基氨基硫脲缩合,生成一系列缩氨基硫脲化合物,与Br2/CHCl3环合,得到了一系列2-芳胺基-5-(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噁唑-4'-基)-6H-1,3,4-噻二嗪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认,并对其波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1-(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口恶唑-4-基)-乙酮(4)为原料与N4-芳基氨基硫脲缩合,生成一系列缩氨基硫脲化合物,与B r2/CHC l3环合,得到了一系列2-芳胺基-5-(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口恶唑-4′-基)-6H-1,3,4-噻二嗪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 R和M S确认,并对其波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氨基-9-(3-乙酰氧甲基丁基)嘌呤(1)是美国药典USP39-NF34版本所收载的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Famciclovir)的一个有关物质(也称为杂质)。目前还没有文献报道过该有关物质的合成。以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首先制备得到侧链2-甲基-2-(2-溴乙基)丙二酸二乙酯(4)。4接着和2-氨基-6-氯嘌呤缩合生成关键前体2-氨基-6-氯-9-[3,3-二(乙氧羰基)丁基]嘌呤(6),然后依次通过脱酯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和还原脱氯反应首次合成得到目标产物1。六步合成路线的总产率为24%。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用于合成1。制备的样品可用于生产中泛昔洛韦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6,6′-二羟甲基-2,2′-联吡啶(1)经与3,4-二氢吡喃(DHP)反应得到6-羟甲基-6′-四氢吡喃(THP)氧甲基-2,2′-联吡啶(2);化合物(2)经甲磺酰化和碘化反应得到6-碘甲基-6′-四氢吡喃氧甲基-2,2′-联吡啶(5);(2)和(5)经缩合、醇解反应得到双(6′-羟甲基-2,2′-联吡啶-6-甲基)醚(7);(7)与6,6′-二溴甲基-2,2′-联吡啶反应得到大环配体(8). 对中间体(2)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所有中间体和大环配体均经元素分析、1 H NMR、MS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9.
分离纯化乌骨藤提取物成分,通过建立荷人宫颈腺癌裸鼠模型,研究其抗肿瘤生物活性作用。采用硅胶色谱方法从乌骨藤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皂苷晶体,利用光谱方法进行了结构确定。通过裸鼠灌胃方法检测乌骨藤皂苷晶体Ⅰ、Ⅱ对荷人宫颈腺癌裸鼠肿瘤抑制作用。乌骨藤晶体Ⅰ、Ⅱ分别被鉴定为11α-O-顺芷酰-12β-O-乙酰通关藤苷元B-3-β-O-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D-阿洛吡喃糖基-(1→4)-D-夹竹桃吡喃糖苷(Ⅰ)、11α-O-顺芷酰-12β-O-乙酰通关藤苷元B-3-β-O-D-葡萄吡喃糖基-(1→4)-β-O-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D-阿洛吡喃糖基-(1→4)-D-夹竹桃吡喃糖苷(Ⅱ)。通过荷人宫颈腺癌裸鼠的肿瘤抑制实验,显示乌骨藤皂苷Ⅰ、Ⅱ对肿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皂苷类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效,该类成分在乌骨藤植物中含量高,具有重要的开发研究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菊科植物林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中丰富的三萜类化学成分,采用溶剂萃取和各种正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其结构。共分离鉴定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一个新三萜类化合物:eucalyptic acid(Ⅰ)、eucalyptic acid B(Ⅱ)、eucalyptolic acid(Ⅲ)、麦珠子酸(al-phitolic acid,Ⅳ)、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Ⅴ)、3β,30-二羟基-羽扇豆醇酸(3β,30-dihydroxyiup-20(29)-en-28-oic acid,Ⅵ)、3β-羟基-30-降羽扇豆烷-20-酮-28-酸(platanic acid,Ⅶ)、山楂酸(maslinic acid,Ⅷ)。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冰乙酸介质中,当有乙酐和乙酸钾存在时,几种高价金属盐氧化莰烯(2)的反应,分离得到了两种主要产物:标题化合物(1)和E-ω-乙酰氧甲基莰烯(3),研究结果表明:Mn(OAc)3的氧化效果最好,当反应温度为116度时,Mn(OAc)3氧化(2),一步得到(1),产率可达65%。  相似文献   

12.
应用6-O-异丙酰乙二胺荧光素(IPEF)作为柱前衍生试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成功地衍生、分离并检测了食用油中12种脂肪酸:戊酸(C5)、己酸(C6)、庚酸(C7)、辛酸(C8)、壬酸(C9)、癸酸(C10)、月桂酸(C12)、肉豆蔻酸(C14)、棕榈酸(C16)、油酸(C18∶1)、硬脂酸(C18)、亚油酸(C18∶2)的含量.以1-乙基-3-(3-二甲胺丙基)碳酰亚胺(EDC)为缩合试剂,IPEF与羧酸在50℃反应40min即可较完全衍生.采用C18柱分离脂肪酸,色谱柱采用pH 6.5的甲醇-水(65/35,V/V)流动相平衡,进样后,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λex为504nm,λem为525nm.该方法检出限可达0.2~0.8nmol.L-1.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测定酒石酸中痕量阴离子的离子色谱柱切换技术分析方法.使用Dionex IonPac ICE-AS6离子排斥柱将所需分析的痕量NO3-、PO43-、SO42-离子从酒石酸溶液中分离出来,再将被分离组分通过Dionex IonPacAG23(4 mm×50 mm)离子交换浓缩柱进行浓缩,最后将浓缩柱的组分通过Dionex IonPac AG22(4 mm×50 mm)和Dionex IonPac AS22(4 mm×25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抑制型电导器进行检测.方法所得回收率在88.7%~114.1%,且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低的检出限,根据3∶1的信噪比3种离子的检测限分别达到9.692、31.275、1.762μg.L-1,线性良好,范围从检测限到1 000 mg.L-1.本文方法可以应用于其它有机酸中痕量无机阴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以1-(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噁唑-4-基)-乙酮(4)为原料与N4-芳基氨基硫脲缩合,生成一系列缩氨基硫脲化合物,与Br2/CHCl3环合,得到了一系列2-芳胺基-5-(3'-对甲氧基苯基-5'-甲基-异噁唑-4'-基)-6H-1,3,4-噻二嗪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认,并对其波谱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相似文献   

16.
青钱柳黄酮化合物结构及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我国特有的胡桃科植物青钱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jinsk.)叶中的黄酮化合物结构及含量分布。采用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钱柳中的山柰酚、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条件为AlltimaC18柱(5μm,150×4.6mm),流动相A为H2O:HOAc=98:2,流动相B为CH3CN。洗脱程序为:8%B→30min→50%B→5min→50%B→5min→8%B。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0.6mL/min。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和RSD为98.6%和1.57%。首次从青钱柳中分离得到3个黄酮单体化合物:山柰酚(kaempferol,I)、槲皮素(quercetin,Ⅱ)和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Ⅲ),其在甲醇和水提取物中的含量分别为:山柰酚0.0387%,0.0337%;槲皮素0.0615%,0.0603;异槲皮苷0.543%,0.464%。  相似文献   

17.
合成出一种新的磷酸根取代多联吡啶化合物6-(4-甲基磷酸苯基)-2,2’-二联吡啶(2)及其Eu(III)的三元配合物[Eu(DBM)3(2)](3)(DBM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Si-O-P键将化合物2及配合物3负载到无机介孔材料MCM-41上,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性质变化。电子光谱表明,化合物2在溶液中吸收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千层塔提取物废液中含量较高的2个同系物进行初步纯化分离, 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同系物分离, 得到8mg化合物A, 7mg化合物B, 纯度均在95%以上. 经核磁共振仪(NMR)鉴定2个组分的化学结构, 结果证明, 千层塔提取物废液所含的主要成分即2个同系物分别为3,4-二羟基肉桂酸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 结论也同时证实高速逆流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能够有效分离样品所含同系物, 且工业提取千层塔有效成分后的废液中仍含有价值物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千层塔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首次研究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千层塔挥发油成分复杂,含量较高的为3-羟基-2-甲基戊二酸二甲酯、苹果酸二甲酯、3-羟基-正丁酸甲酯、3-(4-羟苯基)-2-丙烯酸甲酯与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己甲醇.此外,还鉴别到一种石松生物碱.千层塔挥发油中分子量较小的酯类与醇类物质较多,并含有一种生物碱Luciduline.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水样中苯基锡化合物(二苯基锡、三苯基锡和四苯基锡)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的分析方法。水样采用正己烷(含0.01%环庚三烯酚酮)液液萃取,VARIAN Pursuit 5μ-C18反相色谱柱分离,ICP-MS测定。流动相为V甲醇V乙酸(10%,用三乙胺调pH为3.0)=8515。3种化合物在0.5~40μg·L-1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仪器检测限分别为0.16,0.11和0.18μg·L-1;加标回收率在85.3%~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8%。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中3种苯基锡化合物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