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过渡态理论中,采用传统的对称数有时会给出错误的结果,而采用统计因子l~*和l不能保证总符合微观可逆性原理。本文首次提出活化络合物对称数的正确表达式为,m为活化络合物可区分的构型数,N_i为属于反应物、产物同一分子的在活化络合物中可交换的等价原子数。对于单分子和双分子交换反应,本文的结果与统计因子l的一致,两者结合可成为帮助确定反应机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砷锑铋对阴极铜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线性电位扫描、XPS、XRD等方法,研究了砷锑铋离子对酸性硫酸铜系统中铜沉积反应动力学及铜沉积层成份与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As(Ⅴ)离子能增大铜沉积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对铜沉积过程起去极化作用;Sb(Ⅲ)、Bi(Ⅲ)离子均使铜沉积反应交换电流密度减小,对铜沉积过程起极化作用;但砷锑铋离子不改变铜沉积反应的机理.测试表明:用200A/m2电流密度电解,砷锑铋不会在阴极沉积,也不影响铜沉积层的晶面择优取向(220);用1500A/m2电流密度电解,发现砷与铋在阴极与铜共沉积,铜沉积层的晶面择优取向变为(111),沉积层中铜主要以金属Cu和少量Cu2O形式存在,铋主要以Bi2O3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张艳  冯柏年 《有机化学》2014,(12):2406-2411
C—C键的形成是药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交叉脱氢偶联直接利用不同反应底物中的C—H键在氧化条件下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形成C—C键,反应过程中避免了反应底物的预先官能化,是构建新的碳-碳键简洁、高效的合成路径,原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目前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交叉脱氢偶联反应,重点阐述过渡金属与配体在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不对称电合成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苯乙酮不对称电还原已有过不少报道。其中Kariv用奎尼丁作手性吸附诱导剂时,光学收率最高为14.5%。1984年,我们实验室曾以盐酸士的宁为手性吸附诱导剂对苯乙酮进行不对称电还原,光学收率为9.7%,又以四环素类抗菌素为手性吸附诱导剂,得到α-苯乙醇的光学收率为4.8~18.5%。本文研究了不同电解方式和通电量对α-苯乙醇光学收率与化学收率的影响。实验证明静态薄液层电解法优于Kariv的滴加搅拌法,前者可使α-苯乙醇的光学收率达21.8%。  相似文献   

5.
玻璃表面的无钯活化化学镀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非金属基体上化学镀镍 ,一般要先在基体上形成一层化学镀的催化剂 ,传统工艺是采用PdCl2 SnCl2 活化 敏化法[1 ] 。该工艺处理过程复杂 ,而且使用有毒的PdCl2 ,其价格昂贵。因此无钯活化法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如将玻璃表面经喷雾热解形成ZnO ,然后吸附银盐 ,活化还原 ,再化学镀[2 ] 。李兵等[3] 研究了非金属材料无钯催化活化工艺。研究了活化时间及温度对覆盖度的影响 ,但未给出具体活化液配方。本文提出了玻璃表面的一种无钯活化镀镍液配方 ,该配方由醋酸镍、甲醇、柠檬酸钠和氨组…  相似文献   

6.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开路电位~时间谱技术,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2000,6000,20000对硅(100)表面无电沉积银膜的光滑作用.实验表明硅(100)表面无电沉积银的光滑程度以及镀层的质量均随聚乙二醇聚合度的增加而变好.  相似文献   

7.
电位活化现象与金属电沉积初始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行了恒电流电位-时间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显示了铁电极进行氰化物镀铜时,镀层沉积前铁表面的电位活化过程. 对铁电极上焦磷酸盐镀铜的初始过程研究表明,由于铜的析出电位较正,铜是在未活化的电极表面上沉积的,因此镀层的结合强度很差.采用氩离子溅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焦磷酸盐镀铜层和铁基体界面区含氧量的变化,证明了氧化层的存在. 通过添加辅助络合剂和控制起始电流密度的方法,可以增强无氰电镀时阴极的极化. 当铜的析出电位负于铁基体的活化电位时,可显示出铁表面的电位活化过程,定量测量镀层的结合强度也与氰化物电镀相近.  相似文献   

8.
管自生  张强 《化学学报》2005,63(10):880-884
利用脉冲激光在Si表面刻蚀具有不同宽度和深度的微槽形貌, 通过测量接触角的大小研究其浸润特性, 并分析了形貌与浸润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Si表面刻蚀微槽深度一定的条件下, 刻蚀微槽宽度越宽, 接触角越小; 在Si表面刻蚀微槽宽度一定的条件下, 刻蚀微槽越深, 接触角越大, 最高可达165°. 而且Si表面上刻蚀后产生的细微尖峰结构对其浸润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 利用激光刻蚀表面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9.
手性羰基铁络合物很少被用于芳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氢化.利用不同的羰基铁络合物与手性双胺双膦配体现场络合,形成手性胺膦铁催化体系.考察了它们对多种芳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催化氢化性能.结果表明,三核的手性胺膦铁簇合物是催化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氢化的较好体系.当用三核的铁簇合物[Et3NH]+[HFe3(CO)11]-体系催化1,1-二苯基丙酮的氢化时,最高可获得98%的对映选择性.通过现场红外光谱测定,揣测羰基铁簇合物Fe3(CO)12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保持三核的簇合物的簇骼不变.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张新胜  钮东方  胡硕真 《电化学》2021,27(5):529-539
研究了四种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对称季铵碱对草酸电还原制备乙醛酸反应的影响。线性扫描测试考察了添加剂对铅电极上阴极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称季铵碱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对析氢反应的抑制程度大于其对草酸电还原反应的抑制程度,且随着对称季铵碱中烷基链长度的增加,添加剂抑制析氢反应效果更明显。计时安培法的结果证明添加剂可影响草酸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随着对称季铵碱中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草酸的扩散系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恒流电解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能有效提高草酸电还原反应的电流效率,且提高效果随对称季铵碱所含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添加剂的吸附对阴极表面析氢反应的抑制作用是草酸电还原反应电流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四丁基氢氧化铵为添加剂时,草酸还原为乙醛酸的电流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于容峻 《化学教育》2016,37(13):61-63
针对电极式热水袋出现气胀问题,对交流电电解过程的能量转化、电极反应以及电热水袋工作原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交流电电解以电能转化为热能为主,交流电作用下OH-比Cl-容易放电。  相似文献   

12.
诺氟沙星的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汪秀龄  武维顺 《分析化学》1995,23(10):1189-1192
本文报道了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诺氟沙星的含量。用PH4.4的HAc-NaAc缓冲溶液溶解药样,并与过量的四苯硼钠作用生成沉淀。过滤后,用硫酸亚铊回滴过量的Na-TPB,由示波极谱图[dE/dt=f(E)]上TPB切口的消失指示滴定络点,进而在该溶液中进行空白实验。  相似文献   

13.
陈晓云  施志斌 《化学教育》2018,39(13):61-63
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电作用下电解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铁溶液,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氯气,并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交流电电解时电极的过程表现,对“交流电电解以电能转化为热能为主,交流电作用下OH-比Cl-容易放电”等结论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氧氟沙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报道了用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氧氟沙星(OFX)含量。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溶解样品,加入过量的四苯硼钠(Na-TPB)使药样沉淀完全1,过滤后滤液用硫酸亚铊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由示波极谱图[dE/dt=f(E)]上TPB切口的消失指示滴定终点。应用于片剂和注射剂测定,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02%,相对标准偏差≤0.17%。  相似文献   

15.
李益恒  朱志伟 《分析化学》1995,23(9):1069-1072
本研究了锡(Ⅳ)-3,4-二羟基苯甲酸络合物的相敏交流吸附溶出行为,在PH3.6的甲酸盐缓冲溶液中,该络合物经两步双电子还原在相敏交流伏安图上于-0.33V和-0.49产生两个吸附还原波,第一个波更灵敏,峰电流与锡浓度在1.7×10^-9-2.5×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4×10^-10mol/L。测得络合物组成的1:1。方法已应用于罐头食品中锡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酚紫-示波计时电位法测定天然水中不同形态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宁  王先龙  谭涌霞  毕树平  魏宗波  陈刚 《分析化学》2001,29(10):1181-1184
报道邻苯二酚紫-示波计时电位法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直接检测天然水中的无机单核铝和总单核铝浓度。并用该法测定了水样中的总铝,有机单核铝和酸溶态铝,从而实现了天然水中5种Al形态的电化学测定。测定了20多个实际水样,与Driscoll方法进行了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二次电池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效储能器件,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用到电池组,此时需要考虑电池组中每一个单体电池性能的一致性.内阻作为用于表征电池一致性的性能参数之一,对电池的工业制造和使用非常重要.目前,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的内阻测试都是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第61960号标准(2003)来进行的.本文从该标准的理论基础和其在内阻测试仪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出发,分析并指出了该测试标准中的问题,希望能为电池行业新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指导,并有助于可持续能源设备及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The dependence of the metal oxidation rate on the current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of joint destruction in sodium chloride was studied.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dependence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 copper is linear and generally do not differ from the dependencies established at individual oxidation of copper in the solution of sodium chloride with concentration 46.5% wt. In contrast to the oxidation rate of copper, the oxidation rate dependence of cadmium has extreme character and the oxidation rate of cadmium at its joint oxidation of copper increased in 2-3 times indicating that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electrodes at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Thus, the obtained dependences can predict operating electrolysis parameters a obtain copper-cadmium oxide system of the given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9.
用交流阻抗谱论证了聚乙烯/碳黑(PE/CB)导电复合材料的网络导电机理,分析了热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在不同频率和低电压下测定热处理前后及不同长度的导电复合材料样品的导电能力(A)、导电方式(B)和电阻值(Ra Rc),证明了材料内部存在着直通碳链、小间隙的碳链和大间隙的碳链,呈现三维网络导电结构。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epare iron nanoclusters with more porous structure by the pulsed current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n this method, there are some effective parameters including; pulse amplitude (current amount), pulse frequency, iron salt concentration,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synthesis temperature, which were optimized by the “one at a time method”. An iron optimized nano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iron sulfate (0.005 M) as precursor and silver nitrate as a nucleation agent (at 0.5% mole of iron sulfate in the starting solution) by pulsed current of 20 mA cm−2 with a frequency of 14 Hz. The relative gravimetrical density was used as an optimizing parameter for iron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The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of each synthesized sample was studied by SEM, TEM and XRD. The iron nanopowder synthesized i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has excellent uniform and a more porous structure including nanocluster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approximately 20–40 nm.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ulsed current electrochemical method can be used as a confident and controllabl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ron nanoparticles. XRD, EDX and ICP-A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ron nanoclusters can be synthesized with high purity by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