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4?Nbdc)(btx)]·2H2O}n(1·2H2O)、[Zn(btx)1.5(1,3?bdac)]n(2)和{[Zn(mbtx)(1,3?bdc)(H2O)2]·H2O}n(3)(btx=1,4?二(4H?1,2,4?三唑)苯,mbtx=1,3?二(4H?1,2,4?三唑)苯,4?Nbdc=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1,3?bdac=间苯二乙酸根,1,3?bdc=间苯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从元素分析、红外和粉末衍射等方面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4,4)网格结构,配合物2和3都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π?π作用将一维链连接成三维网格结构。在配合物3中,分子间氢键将一维链连接成二维网格,2套二维网格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相互穿插得到2D+2D→2D的网格结构。同时,还研究了3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周亚  陈勇强 《合成化学》2020,28(9):810-814
通过溶剂热合法,制备了两种新的Zn2+配位聚合物{[Zn(bib)(bdc)]•DMF}n(1)和{[Zn(bib)(bpdc)]•H2O}n(2)(bib=1,3-双(1-咪唑)苯,H2bdc=1,4-苯二甲酸,H2bpdc=4,4'-联苯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是一种由bib和ndc2-配体混合连接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表现出了二重互穿二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潘昊  江涛 《广州化学》2023,(3):40-44
常温常压下,以硫酸亚铁和5-偶氮四唑水杨酸(H3ASA)为原料,构筑了一例新的基于H3ASA的铁配合物[Fe(H2ASA)2(H2O)2]n(1)。通过单晶测试、XRD、红外、热重、荧光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单晶解析表明配合物为一维链结构,直链间通过O-H···O和O-H···N两种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框架。光谱学测试表明配合物可发出紫色荧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负载配合物1的电极材料对多巴胺具有选择性响应,且不受干扰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1,1’∶4’,1’’∶4’’,1’’’-四联苯-2,4,2’’’,4’’’-四羧酸(H4L)和4,4’-联吡啶(4,4’-bpy)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锌配位聚合物[Zn2(H2L)2(4,4’-bpy)2(H2O)]n(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配合物1含有2种配位构型不同的锌离子,分别处于扭曲的三角双锥{ZnNO4}和八面体{ZnNO5}几何构型中。配合物中2个H2L2-配体之间通过锌离子相互连接,构成了无限的一维zigzag平面结构。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能够被2,4,6-三硝基苯酚和氟啶胺猝灭,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抗干扰性也非常好。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10-菲哆啉-1-氧化物(PhenNO)的稀土配合物RE2(PhenNO)6(Ac)2(ClO4)4·3H2O(RE=Eu,Gd,Tb,Ho,Er,Yb;Ac=乙酸根),经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探讨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2,5-二甲氧基-N,N'-双(4-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简称为dmbpt), 并以其和1,3,5-苯三甲酸(简称为H3btc)为配体合成了2个新配合物[Cd2(dmbpt)2(Hbtc)2]·2DMF·C2H7N·H2O(1)和[Cd3(dmbpt)2(btc)2]·4H2O(2). 配合物1是具有3,5L2拓扑的二维金属有机骨架; 配合物2是具有jcr7拓扑的三维金属有机骨架, 这是一个稀有的拓扑结构. 配合物1和2都含有二级结构单元Cd2(—COO)4(—Py)4. 在结构关系上, 配合物2的三维网络可以看作是由配合物1的二维网络通过形成新的配位键连接而成的. 在原料和溶剂相同的溶剂热反应条件下, 能以不同比例同时获得2种配合物. 产物中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比例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调控, 这可能与由DMF分解产生的二甲胺促进H3btc的去质子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入质子化的1,3-二(4-吡啶基)丙烷(1,3-dppH22+)和双(咪唑-1-甲基)苯(1,4-bixH22+)作为阳离子模板,采用水热反应,得到3种基于1,4-萘二膦酸(1,4-ndpaH4)配体的钴萘二膦酸配位聚合物:(1,3-dppH2)2[Co4(1,4-ndpa)(1,4-ndpaH)2(1,4-ndpaH2)]·6H2O (1)、(1,4-bixH2)0.5[Co(1,4-ndpaH)](2)和(1,4-bixH2)0.5[Co2(1,4-ndpaH)(1,4-ndpaH2)(H2O)2](3)。对配合物1~3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  相似文献   

8.
用常规溶液法由氯化锰(MnCl2·4H2O)和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HL)反应制备了配位聚合物[Mn3(L)6(H2O)4]n(1),加入配体菲咯啉(phen)后合成了配合物[Mn2(phen)4(H2O)2Cl2](L)2·3H2O (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配合物的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3个锰离子通过6个L-中的氧原子双齿桥联,形成了线型三核簇合物单元,簇合物单元间又通过其中一个噻二唑环上的氮原子与另一个簇合物单元的锰原子配位,形成层状结构;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锰离子分别与1个氯离子、1个水分子和2个phen分子中的4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  相似文献   

9.
在辅助配体4,4′-二(1H-咪唑-1-基)-1,1′-双苯(4,4′-DIB)的帮助下,5-羟甲基-1.3-苯二甲酸(H2HIA)与Zn(BF4)2通过溶剂热或者水热反应构建出了两个具有sql网络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即{[Zn2(HIA)2(4,4′-DIB)2]·xGuest}n (1, CCDC: 1989855 )和[Zn2(HIA)2(4,4′-DIB)2]n(2, CCDC: 1989856)。并对配合物的PXRD, IR, TGA和荧光等特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5,6-苯并咪唑二酸(H3bidc)为有机配体, 在水热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得到了2个镁配合物[Mg(Hbidc)(H2O)4](1) 和 [Mg(Hbidc)(H2O)5]·4H2O(2). 通过单晶及粉末X 射线衍射、 红外光谱、 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1和2均为单核分子, 分别以不同的堆积方式通过氢键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 配合物2的结构中捕获了由氢键连接的环状四聚体水簇(H2O)4. 配合物1和2的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的讨论一致. 此外, 固体荧光分析表明, 配合物1和2在室温下具有较强的蓝光发射.  相似文献   

11.
将有机物2,5-二溴对苯二甲酸(H2L1)作为主配体,2,2′-联吡啶(L2)、1,10-菲咯啉(L3)分别作为辅配体,通过溶剂热法与一水硫酸锰、六水合硝酸钴分别反应得到配合物[Mn2(L1)2(L2)2(H2O)2]n (1)和[Co2(L1)2(L3)2(H2O)2]n(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这2种配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Mn2+配位连接L12-与L2形成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络状结构,各层在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溶剂热条件下制备了系列新配合物:[Cr2(tpc)2(HCOO)2(OH)2]·4H2O (1)、[Ba(tpc)2(H2O)2]n (2)、[Zn2(tpc)2(NO3)2]n (3)、[Pb(Htpc)(NO3)2]·2H2O (4)和[Rh(Htpc)Cl3]·CH3OH·H2O (5)(Htpc=2,2′∶6,2″-三联吡啶-4-羧酸)。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有机配体呈4种不同的配位方式;配合物1~5通过C—H…O/N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新颖的超分子网络。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在365 nm紫外辐射下,晶体2~5分别呈现绿色、蓝色...  相似文献   

13.
高氯酸铕的双亚砜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高氯酸铕的高、低熔点双(正-辛基亚砜)乙烷和双(苯基亚砜)乙烷的四个配合物:Eu(ClO4)3(α-BOSE)3·2H2O(Ⅰ)、Eu(ClO4)3(β-BOSE)4·2H2O(Ⅱ)、Eu(ClO4)3(α-BPhSE)3(Ⅲ)和Eu(ClO4)3(β-BPhSE)4·2H2O(Ⅳ)的合成及性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Zn(Hcpoia)(2,2’-bpy)·H2O]n(1)和[M(Hcpoia)(phen)]n·nH2O[M=Zn(2),Mn(3),Co(4); H3cpoia=4-(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 2,2’-bpy=2,2’-联吡啶; 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中心Zn2+离子的配位环境为[ZnO4N2]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配体Hcpoia2-以μ1∶η1η0和μ1∶η1η1配位模式桥连相邻的Zn2+离子。配合物2和4的结构与配合物1类似,是由配体Hcpoia2-以μ1∶η1  相似文献   

15.
以5-氨基四氮唑(HATz)、1,4-对苯二甲酸(H2BDC)和Zn(NO32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1个二维层结构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2(ATz)2(BDC)(H2O)2] ·H2O}n(1),而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1个三维结构的Zn(Ⅱ)配位聚合物{[Zn2(ATz)2(BDC)(DMF)2] }n(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以Zn(Ⅱ)离子作连接点、μ2-ATz-和μ2-BDC2-作连接子形成的3-连接(6,3)蜂窝型二维层结构,二维层之间再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2是以两羧基桥连的双核Zn(Ⅱ)单元[Zn2(CO)2] 作连接点、μ2-ATz-和μ4-BDC2-作连接子形成的6-连接简单立方格子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室温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451和466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结构新颖的异三核配合物[Co{Cu(μ-L>(N3)2}2(H20)2]·2H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H2L:2,3-二羰基-1, 4, 8, 11-四氮杂十四烷).三核配合物由含有草酰胺外延桥基的大环铜(Ⅱ)配合物作为"配合物配体"与金属钴离子(Ⅱ)反应得到.晶体属单斜晶系,P2(l)/c空间群.a=0.77172(4) nm, b=1.531 30(3) nm, c=1.47298(7) nm,β=98.540(2)°, V=1.72137(13) nm3,Z=2,R=0.0843.晶体中包含三核配合物单元和溶剂水分子,并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构筑块策略设计合成了一个含萘基的直线型有机羧酸配体4,4′-(9,10-naphthalenediyl)bis-benzoic acid(H2NDBA), 以构筑特定的骨架结构. 利用调节剂法, 通过八水合氯氧化锆与有机配体H2NDBA的溶剂热反应, 合成了具有预期fcu拓扑结构的[Zr6(μ3-O)4(μ3-OH)4(NDBA)6]·7DMF·4H2O(JLU?MOF100). 该MOF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得益于有机配体中的萘基团, JLU?MOF100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质, 基于荧光猝灭效应, 在水中对硝基芳烃爆炸物展现出良好的荧光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刘亚利  王妞妞  王玥  贾玉洁  魏珍 《合成化学》2019,27(10):827-831
以ZnSO4·7H2O和苯并咪唑-5,6-二羧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锌配合物{\[Zn(H2-bidc)2(H2O)4]·(H2O)4}n[1 (CCDC: 1007038), H3-bidc=苯并咪唑-5,6-羧酸],产率48%,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1属正交晶系,Pnnm空间群,晶胞参数a=9.6451(19) , b=19.459(4) , c=6.6895(13) ,α=β=γ=90°, V=1255.5(4) 3, Dc=1.634 g·cm-3, Z=8。采用FL和TGA研究了1的性能。结果表明:1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最大发射峰位于420 nm和416 nm, 1的荧光发射属于发射配体荧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2D配位聚合物[Tb(1,4-bdc)1.5(phen)(H2O)]n(1)(1,4-H2bdc=对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相邻的Tb(Ⅲ)离子与4个1,4-bdc2-通过—O—C—O—桥联成双核单元,并进一步通过1,4-bdc2-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荧光实验证明配合物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制检测Fe3+,Ksv=8.39×103 L·mol-1,检测限为0.017μmol·L-1。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合成出一种新型2D配位聚合物[Tb(1,4-bdc)1.5(phen)(H2O)]n(1)(1,4-H2bdc=对苯二甲酸;phen=菲咯啉)。对其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表征。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2个相邻的Tb(Ⅲ)离子与4个1,4-bdc2-通过—O—C—O—桥联成双核单元,并进一步通过1,4-bdc2-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荧光实验证明配合物1可以通过荧光猝灭机制检测Fe3+,Ksv=8.39×103 L·mol-1,检测限为0.017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