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以间苯二胺和酒石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在单一激发波长下具有双发射特性的碳量子点(CQDs)。利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当激发波长为390 nm时,该CQDs在440和502 nm处有2个发射峰。阿司匹林能够使502 nm处的发射峰荧光强度增加,而440 nm处的发射峰强度基本不变,基于此,构建了一种CQDs比率型荧光探针检测阿司匹林的新方法。阿司匹林浓度在0.5~160μmol/L范围内与CQDs的2个发射峰的荧光强度比(F502/F44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062μ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药品中阿司匹林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以柠檬酸、乙二胺和乙酸锌为前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稳定的、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水溶性锌掺杂碳量子点(Zn-CQ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对Zn-CQDs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u~(2+)对Zn-CQDs的荧光产生猝灭,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关闭"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存在,使Zn-CQDs-Cu~(2+)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体系的荧光信号处于"打开"状态。由此构建了"关-开"型荧光探针用于谷胱甘肽(GSH)的选择性、高灵敏检测。探究了反应p H值和反应时间对荧光恢复体系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果蔬中常见的有机小分子和离子对Zn-CQDs-Cu~(2+)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GSH浓度在0. 05~80μmol/L内与Zn-CQDs荧光恢复率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63 nmol/L。将该探针用于果蔬中GSH的检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 6%~101%,相对标准偏差为1. 8%~3. 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新型荧光碳量子点(CQDs)。该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5.5 nm,最大激发波长为335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18 nm。基于碳量子点荧光光谱与苦味酸(PA)吸收光谱存在部分重叠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以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苦味酸检测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加入苦味酸前、后的荧光强度比值(I0/I)与苦味酸浓度(c)在0.2~8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LOD)为32 nmol/L。在5、40、80μmol/L加标水平下,实际水样中苦味酸的回收率为98.0%~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3.2%。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苦味酸的灵敏、快速和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蓝色氮化碳量子点(CNQDs),并对CNQDs的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形貌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NQDs的光谱性质。以CNQDs为母体与罗丹明B(RhB)构成比率荧光探针CNQDs/RhB,基于CNQDs/RhB(447 nm/581 nm)的荧光强度比值F0=(F447/F581)的变化情况对汞离子(Hg2+)进行定量测定,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结果显示,该探针对Hg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40μmol/L,检出限为1.95μmol/L。常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CNQDs/Rh B检测Hg2+基本无影响,并对该比率型荧光探针的检测机制进行了探究。最后,将该探针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说明该探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对Hg2+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预示了该荧光探针在水环境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抗坏血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高荧光CdTe量子点. 向量子点溶液中加入Mn2+,由于量子点表面状态发生改变而使其荧光淬灭,加入抗坏血酸后量子点荧光又得以恢复,且荧光恢复程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线性相关,从而建立了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开关”探针检测抗坏血酸的新方法. 当CdTe量子点的浓度为1.67 uM(量子点的尺寸为1.91nm),加入的Mn2+浓度为0.25 mM时,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测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0.25~16 uM,检出限为36 nM. 相对标准偏差为2.5%(10 uM, n=11). 该探针可用于维生素C药片和人血浆中抗坏血酸的快速、灵敏和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柠檬酸三钠、11-氨基十一烷酸、NaH_2PO_4和聚乙二醇为原料,用微波法合成了氮磷共掺杂荧光碳量子点(NPCQDs),并通过紫外、荧光、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在黄芩苷作用下,可使NPCQDs荧光猝灭,而体系加入氨苄青霉素时可使体系荧光得以恢复。基于此荧光碳量子点"关-开"原理,建立了测定氨苄青霉素的新方法。并考察缓冲溶液pH、温度、时间等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8.6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黄芩苷浓度为1.0×10~(-4) mol·L~(-1)条件下,氨苄青霉素浓度在1~70μmol·L~(-1)范围内与荧光碳量子点的恢复程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6,检出限为7.9×10~(-7) mol·L~(-1)。该方法应用于测定样品中氨苄青霉素的含量,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木炭为碳源,采用回流的方法制备了碳量子点。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该碳量子点与法莫替丁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为7.1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法莫替丁的加入可使碳量子点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其浓度在8.0×10~(-9)~1.0×10~(-7) mol/L范围内与碳量子点荧光信号强度的增加值△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3。据此,提出了以碳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测定法莫替丁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3s/k)为2.0×10~(-9) mol/L。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应用于样品中法莫替丁含量的测定,回收率范围为98.50%~103.2%。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邻苯二胺、柠檬酸、乙醇为前体物质,采用自下而上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一种蓝色荧光碳点(BCDs),以此构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蔬菜中的谷胱甘肽(GSH)。结果表明,在碳点(CDs)中加入Cu2+后可使BCDs荧光猝灭;在该猝灭体系中加入GSH后会使BCDs-Cu2+体系的荧光恢复。由此建立了一种“开-关-开”型检测GSH的新方法。在激发波长390 nm下,BCDs发射峰位于445 nm处,可以实现对GSH的检测,方法线性范围是0~80μmol/L,检出限(LOD)为0.0368μmol/L。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蔬菜中GSH的测定,回收率为89.6%~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2%~5.2%。  相似文献   

13.
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的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对我国生态环境和农畜产品的安全生产及人体生命与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发展灵敏、高效的探针监测农药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对食品安全预警有重要意义。因此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开发简单、高效的农残检测新策略。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优越的光学性能,易于实现功能化,因此碳量子点荧光探针在农残检测方面极具应用潜力。该文对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了碳量子点的特性及合成,重点介绍了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农残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鸡毛和乙二胺为碳源和氮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强荧光性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并优化其制备和掺杂条件.该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学、结构性质和稳定性,平均粒径7.89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4%.最大激发波长为32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86 nm.Hg2+存在条件下N-CQDs溶液的荧光被碎灭(关),添加百...  相似文献   

15.
王通  吕亮  卫潇 《化学通报》2019,82(10):893-898,892
量子点(QDs)是一种纳米发光粒子,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在太阳能利用、荧光检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QDs与另一荧光团复合可构建比率荧光探针,实现可视化检测目标物并且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本文主要对QDs比率荧光探针的种类、构建方法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为研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比率荧光探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淀粉为碳源,以L-酪氨酸为氮供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研究表明,N-CQDs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说明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还发现在pH=6.00的KH2 PO4-NaOH缓冲溶液中,四环素对N-CQDs有强荧光猝灭作用,且四环素浓度在1.6~16μmol·L-1范围和16...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以葡萄糖为碳源,乙二胺、浓磷酸为氮、磷杂原子供体,通过酸碱中和自放热法制备氮磷共掺杂碳量子点(N,P-CDs).基于柠檬黄对N,P-CDs荧光的猝灭效应,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柠檬黄的荧光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P-CDs对柠檬黄的检测展现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特点,柠檬黄浓度在0.01-10.0μM范围内与N...  相似文献   

19.
以石榴籽作为碳源,天冬氨酸和色氨酸作为钝化剂,结合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对N-CDs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氮掺杂N-CDs具有良好的抗光漂白性,对常见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化学惰性。有机磷农药对硫磷能够和N-CDs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了N-CDs的发光强度。以N-CDs作为荧光增强型探针测定对硫磷,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1μmol/L,检出限低至3.7 nmol/L。同时探讨了对硫磷增强N-CDs发光强度的机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对硫磷的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回收率在98.0%~102.7%之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叶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7.3磷酸盐缓冲介质中,通过静电作用,叶酸能猝灭碳量子点在384 nm处的荧光。其猝灭的荧光信号强度与叶酸浓度呈一定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检测叶酸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线性范围为0.025~2.0μmol/L,相关系数为0.9947,检出限为2.5 nmol/L。表征了体系的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及荧光寿命,探讨了体系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实验条件。本方法用于模拟血清中叶酸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3%~101.6%,RSD≤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