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W微乳液对Zn(Ⅱ)—PAR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9CTMAB)/正戊醇/正庾烷/水组成的阳离子型O/W微乳液对以4-(2-吡啶偶氮)间苯二醇(PAR)为显色剂,光度法测定锌的增敏作用。结果,方法简便、快速,与相应的胶束体系为介质比较,提高了测定灵敏度,结果可靠。通过对显色剂在水-微乳液和在水-胶束相中分配系数的测定,初步了微乳液的增敏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微乳液增敏作用机理探讨:显色剂在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霞石  戚文彬 《分析化学》1995,23(9):989-992
与胶束体系比较,显色剂PNA和CAS在油/水(O/W)微乳液中具有更大的分配系数,这表明O/W微乳液比胶束体系具有更好的增敏作用是因为O/W微乳液对显色剂PAN和CAS具有更好的增溶与富集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HAc -NaAc为缓冲溶液 (pH =3.2 ) ,二甲酚橙与铁形成紫红色的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70nm ,在表面活性剂OP存在时 ,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 5 9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由 3.0 4× 10 4L/ (mol·cm)增至 3.6 7×10 5L/ (mol·cm) ,铁的质量浓度在 0~ 2 0 .0 μg/ (2 5mL)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铁的测定 ,铁的回收率为 99.8%~ 10 0 .2 %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16 0 %~ 0 .16 6 %。  相似文献   

4.
5.
6.
微乳液对铝—铬天菁S导数分光光度分析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霞石  郭荣 《分析化学》1996,24(12):1469-1469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型微乳液对锰(Ⅱ)-水杨基荧光酮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阳离子型O/WCTMAB/n-C_5H_(11)OH/n-C_7H_(18)/H_2O微乳液为介质,进行Mn(Ⅱ)-SAF的光度法测定,ε_(575)=1.73×10~5L·mol~(-1)·cm~(-1),与以水为介质ε_(580)=6.59×10~4L·mol~(-1)·cm~(-1)及相同含量CTMABO/W胶束溶液为介质ε_(575)=1.20×10~5L·mol~(-1)·cm~(-1)比较,测定灵敏度显著增加,某些实验条件更为宽容,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e3+对金橙G(OG)二级散射光谱的影响,发现Fe3+对OG的二级散射有增敏作用。进一步考察了Fe3+对OG二级散射光谱的增敏情况,并确定λex=331 nm,λem=662 nm为工作波长。二级散射增敏度(ΔISOS)与Fe3+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测定Fe3+的新方法。Fe3+的线性范围0.010~1.40μg/mL,检出限为0.0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95.9%~103.8%。方法已用于自来水和人发中痕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张文德  郭忠  马志东 《分析化学》1999,27(5):615-615
1 引言 砷对生物体及环境等危害极大,因此对砷的测定极为重要。现有的砷斑法及银盐法等因灵敏度低,往往不能满足工作要求。而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及荧光法灵敏度虽高,但仪器昂贵,一时难以普及。近年来有关砷的溶出分析虽有报道,但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敏作用未曾有人研究。本文经实验筛选发现在1.5mol/L HCl介质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124(PVA-124)对砷的金膜电位溶出有极强的增敏作用。当在—0.40V下电沉积100s,用同位镀金样品标准加入法测量时,食品及天然水中砷(Ⅲ)的检出限分别高达4.0μg/kg及0.6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胶束增敏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测定谷物中Fe(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动注射胶束增敏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测定谷物中Fe(Ⅲ),其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当吻合,该法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氨基酸锗类化合物对肿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其中9136对Hela-S3细胞乏氧增敏比(SER)为1.57,用739纯种小鼠实验,LD50为2290mg/kg体重,以肿瘤生长延缓天数作为评价指标,肿瘤乏氧时,SER为1.46;肿瘤有氧时,SER为1.60。  相似文献   

12.
阳离子型微乳液对锰(Ⅱ)—水杨基荧光酮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化学》1994,22(1):35-37
  相似文献   

13.
Ezio Pelizzetti曾指出,作为胶体缔合结构之一的微乳液应具有增敏作用.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与水等组分按适当比例组成的无色、透明、低粘度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可用电导法确定其结构,可分为O/W型,W/O型和油水双连续型三类.与胶束体系相比,具有超低界面张力(10~(-6)~10~(-7)N·m~(-1))和较高的增溶能力(可达60%~70%).郭荣等曾研究了O/W、W/O微乳液的增敏作用.本文则研究了以油、水双连续型微乳液为介质对Pb(Ⅱ)-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的影响,进而进行了Pb(Ⅱ)的吸光光度测定,与相同含水量胶束体系以及以水为介质的体系比较具有较高的增敏作用.最大吸收波长红移,用于尿中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组成的微乳液对铬(Ⅵ)-二苯卡巴肼(DPC)显色体系的影响,得到最佳增敏条件.结果表明:与水(ε=4.06×10 4L·mol-1·cm-1)及相同含水量的SDS胶束(ε=3.97×10 4L·mol-1·cm-1)相比,SDS微乳液对铬(Ⅵ)-DPC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表观摩尔吸光率ε=8.07×10 4L·mol-1·cm-1,测定灵敏度显著增加.方法用于面漆中铬(Ⅵ)的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7.2%.  相似文献   

16.
以含水量80%的阴离了了型SDS/n-C5H11OH/n-C7H16/H2O微乳液为介质,进行了Ni(Ⅱ)-5-Br-PADAP分光光度研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5L.mol^-1.cm^-1,与相应含水量的SDS胶束介质比较,测定灵敏度显著提高,样品分析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不同铕离子发光体系中各种因素对铕离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吸收和激发光谱的变化分析了稀土离子Gd3+对Eu3+增敏机理,并从荧光衰减动力学角度证明了主配体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协配体邻啡咯啉(Phen)、稀土离子Gd3+和表面活性剂TX-100对铕离子发光的增敏作用.4种发光体系Eu3+/Gd3+/TTA/Phen/TX-100,Eu3+/TTA/Phen/TX-100,Eu3+/Gd3+/TTA/Phen和Eu3+/Gd3+/TTA/TX-100中铕离子5D0态的发光寿命依次为980>670>400>260μs,而且存在铕离子5D15D0的传能过程.在发光越强的体系中,5D1的衰减越慢,相应地5D0的上升时间也就越长.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发光体系中既存在分子内的能量转移,又存在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8.
张莹琪  周激  李冰 《分析试验室》2004,23(10):52-54
研究了非离子O W型微乳液OP n C5H11OH n C7H16 H2O对结晶紫 硅钼杂多酸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与相应的胶束体系比较,微乳液体系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30%。对钢样、水样、发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通过测定显色剂在微乳液及胶束体系中的分配系数、胶束位和结合常数探讨了非离子型微乳液对结晶紫 硅钼杂多酸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空气-乙炔火焰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构成的微乳液对镍钴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和合适酸度下,含水70%微乳液使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镍钴的吸光度分别增敏61.1%、23.3%,使测定的灵敏度有较大的提高,用于饲料中镍钴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5.6%,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邹敏良  曹成云 《分析化学》1992,20(6):704-706
本文研究了乳化剂OP对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痕量铜的影响。发现在0.10mol/L HC1-0.10mol/L HNO_3介质中,乳化剂OP能使铜的溶出峰高度增大,增敏作用发生在溶出阶段。应用本法测定了酒中铜含量,铜离子在2.5~25ng/m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7%~1.43%,标准加料回收率为9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