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继平  丁明玉 《分析化学》2006,34(Z1):272-277
从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制备和毛细管离子色谱仪器研制两方面评述了毛细管离子色谱目前的发展状况.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包括开管离子色谱柱,毛细管颗粒填充离子色谱柱以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整体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对毛细管离子色谱仪的总结包括微流量泵、小体积进样器、适合毛细管离子色谱系统的小体积抑制器、电导和光学检测器等.  相似文献   

2.
吕雅瑶  郝斐然  王欢欢  付斌  钱小红  张养军 《色谱》2015,33(11):1155-1162
针对目前毛细管色谱柱装柱效率低、不同批次装填的毛细管色谱柱之间性能差异大的问题,我们发展了一种多通道匀浆装填毛细管色谱柱的新装置。该装置以液相色谱泵提供压力、采用磁力搅拌保持匀浆液均匀分散,一次可装填多达6根毛细管色谱柱。以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胰蛋白酶酶切肽段混合物为样本,选择峰容量、蛋白覆盖率、3个特定离子的保留时间以及毛细管色谱柱柱压为指标,在毛细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上对装填的反相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考察了一次装填的6根毛细管色谱柱、两次装填的12根毛细管色谱柱以及一次装填1根与一次装填6根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批次装填的6根毛细管色谱柱的性能相近;不同批次装填的12根毛细管色谱柱的峰容量和覆盖率没有明显的区别,但保留时间和毛细管色谱柱柱压的稳定性较差;一次装填1根和一次装填6根毛细管色谱柱柱性能的稳定性与两次分别装填6根毛细管色谱柱的稳定性相近,即采用本装置可显著提高毛细管色谱柱的装填效率且每次装填毛细管色谱柱的数量不会对柱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继平  丁明玉 《分析化学》2006,34(9):272-277
从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制备和毛细管离子色谱仪器研制两方面评述了毛细管离子色谱目前的发展状况。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包括开管离子色谱柱,毛细管颗粒填充离子色谱柱以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整体毛细管离子色谱柱。对毛细管离子色谱仪的总结包括微流量泵、小体积进样器、适合毛细管离子色谱系统的小体积抑制器、电导和光学检测器等。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电泳涂层柱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康经武  陆豪杰  欧庆瑜 《色谱》1998,16(1):26-29
毛细管电泳涂层柱是解决蛋白质在毛细管壁吸附的最有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涂层柱的几种制作方法,指出了毛细管电泳涂层柱(包括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发展趋势,39篇。  相似文献   

5.
文玉秀  张汉邦  傅若农 《色谱》1998,16(2):137-139
对集束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色谱性能,如流速对柱效的影响、柱温对柱效的影响、柱容量等进行了考察,并将其对典型火炸药成分DNT,TNT的分离与常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集束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综合了填充柱与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之优点,弥补了二者的不足,是一种柱容量较大且分离效能好、可以在高载气流速下操作的新型气相色谱柱。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开管毛细管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开管毛细管柱的方法,分析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开管毛细管柱的影响因素和特点,总结了溶胶-凝胶技术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毛细管液相色谱柱、毛细管电泳柱及电色谱柱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简称(GC)~2,它是玻璃微填柱、填充毛细管柱和开管柱气相色谱的总称。人们习惯上讲的毛细管柱主要是指1957年 Galay 首创的开管柱。之所以叫开管柱是由于此柱的结构为固定液附着于毛细管的内壁,而管中间留有对载气开放的通道。本文所称毛细管柱即为开管柱。经典的开管柱是将固定液直接涂溃于毛细管内壁(即 WCOT 柱)。Desty 等设计并加工的玻璃毛细管拉制机,为(GC)~2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玻璃柱对固定液的润湿性差,后来又相继发展了各种壁处理的开管柱(WTOT 柱),其中多孔层开管柱(PLOT 柱)是较理想的柱型之一。载体涂层开管柱(SCO(?) 柱)是 PLOT 柱中最常用的柱型。1979年出现的熔融氧化硅开管柱(FSOT柱)为(GC)~2增添了新的具有柔性和惰性的柱型。毛细管色谱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1959年,丁景群等对毛细管色谱的理论及应用做了许多工作,但直到七十年代中后期才有了较快的发展,先后成功地制成了微填柱 WCOT 柱、PLOT 柱、SCOT柱和 FSOT 柱。1980年全国第一届毛细管色谱学术报告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毛细管色谱研究与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讲座共分四讲: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的一般知识;玻璃毛细管柱的制备;毛细管柱的色谱系统;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应用。由于篇幅原因及作者们的水平所限,文中缺点、错误定所难免,敬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交联聚丙烯酸胺毛细管凝胶电泳柱的新方法──预聚合法.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问题,获得了凝胶组成、毛细管内径及长度等不同的交联聚丙烯酸胺毛细管凝胶电泳柱.采用激光回射干涉检测技术,实现了蛋白质标准样品的毛细管凝胶电泳在柱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9.
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雅顺  贾丽 《分析化学》2008,36(6):853-859
毛细管硅胶整体柱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介质,在色谱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评述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方法,重点分析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几年毛细管硅胶整体柱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色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三讲)毛细管电泳的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明  罗国安 《色谱》1996,14(2):111-114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三讲)毛细管电泳的柱技术王义明,罗国安(清华大学化学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100084)关键词毛细管电泳,柱技术1概述毛细管电泳(CE)的分离和检测过程均在毛细管内完成,所以说毛细管是CE的核心部件之一。早期对毛细管的研究集中在毛细管直径、长度、形状和材料方面。采用细柱可减少电流及自热,而且能加快散热,以保持高效分离;但会造成进样、检测及清洗上的困难,也不利于对吸附的抑制,故现在一般采用25~100μm内径的毛细管。  相似文献   

11.
从速率方程和柱压降两个方面对加芯毛细管填充柱的柱效和渗透性进行了探讨,并详细讨论了柱直径、芯直径、芯根数和柱压降的关系。综合考虑柱压降、板高和拉制柱子时颗粒在柱内的镶嵌状况可知最佳柱型是3芯的毛细管填充柱。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色谱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细管电色谱是一种新型的微分离技术,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分析化学家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包括填充柱、开管柱、整体柱电色谱的色谱柱制备技术,压力驱动电色谱技术,毛细管电色谱的检测技术及样品预富集技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电色谱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色谱是在毛细管中依靠电渗流来驱动流动相 ,同时溶质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色谱分离模式 ,它有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 ,同时兼具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性 [1] .传统电色谱柱是将HPLC填料装入毛细管 ,但由于装柱困难且易产生气泡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色谱的发展 [2~ 4 ] .通过柱内合成的方法直接在毛细管中制成连续床毛细管电色谱柱 ,可避免两端烧塞 . 1 995年 Svec等 [5,6]首次将连续床层色谱柱用于毛细管电色谱 ,此后 ,有关毛细管中原位合成连续床电色谱柱的方法得到了应用 [7~ 11] .为了使原位合成电色谱柱能产生电渗流 ,…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不同内径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中分离电压对电渗流的影响,在不同内径的毛细管电色谱柱中,电渗流与电压都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内径无关,由于焦耳热的影响,在电压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电渗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呈线性弯曲,在大内径毛细管电色谱柱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填充柱和整体柱的各种制备技术及其优势与不足,特别是对于近期发展的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引用文献100篇。  相似文献   

16.
刘晓微  杨海鹰  陆婉珍 《色谱》1997,15(1):22-24
 从速率方程和柱压降两个方面对加芯毛细管填充柱的柱效和渗透性进行了探讨,并详细讨论了柱直径、芯直径、芯根数和柱压降的关系。综合考虑柱压降、板高和拉制柱子时颗粒在柱内的镶嵌状况可知最佳柱型是3芯的毛细管填充柱。  相似文献   

17.
谢敏杰  冯钰锜  达世禄 《色谱》2000,18(6):503-507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效、高选择性的微分离技术。与一般的毛细管电泳和使用ODS反相填料的毛细管电色谱相比 ,含离子涂层柱的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能提供较大且可控的电渗流 ,便于拓宽分离对象 ,优化分离条件。对使用含离子涂层柱的毛细管电泳和电色谱的特点、发展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整体柱离子色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于泓 《分析测试学报》2011,30(6):705-712
该文介绍了离子色谱的分类,整体柱的分类、制备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归纳总结了常规整体柱在离子色谱中的应用和毛细管整体柱在毛细管离子色谱中的应用,其中包括硅胶基质整体柱和聚合物基质整体柱,评述并展望了整体柱离子色谱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位溶胶-凝胶法在毛细管内壁上合成出均匀的纳米硅胶多孔层,对纳米硅胶颗粒进行了形貌表征,同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纳米硅胶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的变化规律。先采用含氢硅油高温键合固化硅胶层,然后用无机盐淋洗钝化毛细管色谱柱,制备出纳米多孔层硅胶毛细管色谱柱。考察了所制备的纳米多孔层硅胶毛细管色谱柱对挥发性氟氯烃、水中氯代烃、含硫化合物以及低碳烃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多孔层硅胶毛细管色谱柱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一定的抗水性、稳定的色谱保留特性和良好的制柱重复性。  相似文献   

20.
反相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多肽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晶鑫  毕开顺  钱小红  张养军 《色谱》2009,27(2):186-190
采用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为基础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正十二醇、1,4-丁二醇及二甲基亚砜为致孔剂,在内径为75 μm的石英毛细管内制备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及化学稳定性的反相毛细管整体柱。考察了致孔剂的种类、比例以及交联剂在单体混合物中的比例对柱压和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单体15%、交联剂15%、致孔剂70%(均为质量分数)作为优化配方,在70 ℃条件下反应24 h;并对所合成的毛细管整体柱进行了电镜表征,测试了流速、柱长与柱压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细管整体柱的通透性良好,可通过延长柱长的方法提高分离效果。将所制备的毛细管整体柱装于纳升级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牛血清白蛋白及血浆样本的胰蛋白酶酶切液的分离,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