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贤方 《物理学报》1994,43(10):1665-1671
研究了复相共析Al-Zn合金中低频稳态阻尼特征.实验表明:在一低温、低振幅范围内,阻尼呈显著的线性粘滞特征,并遵守规律Q-1=(B/fn)exp(-nH/kT),其中H是真实激活能,B和n(=0.21)是两个实验参数,k是玻耳兹曼常数,并测得H值为0.74eV,该值与界面运动粘滞性紧密相关,文中提出了界面线性粘滞运动模型,并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Al表面的多层弛豫——修正嵌入原子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三国  万钧  范希庆 《物理学报》1997,46(11):2198-2205
利用修正的嵌入原子方法计算了Al低指数面(100),(110),(111)和高指数面(210),(211),(310),(311),(331)的多层弛豫,所得到的结果都与实验及第一原理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尤其是这种半经验方法给出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Al(100)和(111)表面最外层向外膨胀的理论结果,并提出这种膨胀主要是由于最外层与第二层的键中s态电子增加而p态电子减少引起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承焕生  要小未 《物理学报》1991,40(7):1110-1115
本文介绍了用M e v 离子散射和沟道效应研究单晶铝表面无定型氧化层与基体之间界面原子结构的方法, 报道了AI_2_O_3_/ Al ( 1 0 0) 界面原子结构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 在纯氧气氛围中400 ℃ 下生成的氧化铝膜, 铝和氧原子浓度比例严格为2 与3 之比;AI_2_O_3_ 膜和Al (100)基体之间的界面极其陡峭, 氧化铝膜下Al (1 0 0 ) 基体表面的再构层不大于一个原子层. 由实验测量与用Monte corlo 方法计算结果比较, 得到再构层原子离开原来晶格位置距离为0.18埃. 室温下,Al ( 1 0 0 ) 氧吸附层的元素成份在氧原子覆盖度较低时主要为AlO.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非透明材料冲击温度测量是通过对界面光辐射历史的观察实现的,因此对界面光辐射历史的研究是非透明材料冲击温度测量的基础。但由于冲击阻抗的失配导致界面上出现波的反射而引起温度的变化与界面热流动产生的温度变化交杂在一起,以及过程的瞬时性,使得对这一过程的实验研究显得非常困难,设计了一种界面波阻抗近似相同的特殊实验装置,用光辐射测量技术研究了在冲击压缩下CHBr3/NaCl界面的热弛豫过程,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CHBr3/NaCl界面的热弛豫时间在纳秒量级,与Grover等人的理论预估一致。  相似文献   

5.
块体非晶合金 Zr55Cu30Al10Ni5 结构弛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块体非晶合金Zr55Cu30Al10Ni5结构弛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340℃、不同时间退火后的非晶内部的电子密度涨落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增大而后减小;玻璃转变温度附近焓弛豫峰的表观激活能则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减小而后增大.结果反映了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块体非晶合金内部类液体区不断减少及类固体区不断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锟急冷法制备的金属-非金属型非晶态合金 Zr_(877)Si_(12.3)在不同温度下径一小时等温退火处理,超导临界温度 T_c 的测量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远离结晶化温度 T_(cr)时,结构弛豫为一缓慢的过程,与金属-金属型 Zr 基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弛豫过程有明显的区别;随着结晶化过程的开始,超导临界温度 T_c 急剧下降.文章认为,超导临界特性的测量可以作为一种研究非晶态超导材料结构弛豫和结晶化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The liquid viscosity o[ immiscible Al-In alloys was measured using an oscillating-cup viscome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viscosity of Al-In melts changes abruptly at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during the cool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bove the temperature of phase separation are fitted to the Arrhenius equation. The fit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the viscosity obeys the Arrhenius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8.
复相介质及界面结构温度场跨尺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针对复相介质及界面结构的跨层次热问题,提出了计算界面结构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复相介质宏观有效导热系数和温度函数的均匀化与多尺度渐近展开方法以及界面结构局域温度场的量子修正。建立了微观与宏观相关联的跨尺度计算模式,初步实现了从量子力学到连续模型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和分析Ag(111)/Al(111)界面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讨论Ag中加入的Be、Mg、Al、Ca、Ni、Sn合金化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i原子倾向于界面处的取代位置,而Be、Mg原子倾向于靠近界面处的取代位置,Al、Ca、Sn原子倾向于远离界面处的取代位置;合金元素Be、Mg、Al、Ca、Ni、Sn的加入均会使Ag/Al界面的稳定性降低,其中Ca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分离功降低到0.923 J/m~2,界面能增至0.703 J/m~2;通过电子结构计算结果分析认为,导致界面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是合金化元素的加入使界面间形成的Ag-Al共价键强度降低引起.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内耗技术研究了TiSiN系列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的结构弛豫和硬化机理。当共振频率大约在100Hz时在230~280℃范围内观察到一个弛豫型的内耗峰。计算出激活能为0.7~1.0eV,弛豫时间指数前因子为10^-10~10^-12秒。对比一系列样品。发现硬度越高内耗峰越低,在硬度高于50GPa的薄膜中没有内耗峰。内耗峰随退火温度升高而不断降低,直至600~750℃退火时消失,并且杨氏模量开始增加,这跟样品退火后硬度增长是一致的。结果表明内耗峰来源于样品中界面的弛豫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的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利用内耗和介电的方法研究铋系铁电材料的一些结果。钛酸铋系铁电体作为一种无铅材料在铁电存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其内部与氧空位有关的力学和电学弛豫行为的测量,并进一步通过对氧空位弛豫及关联行为的研究,揭示了钛酸铋系铁电材料中掺杂、微结构以及铁电性能之间内在的联系。这些结果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影响铁电体剩余极化与铁电疲劳的因素,对于指导并优化现有铁电体的铁电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报道了对铁电畴、相变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力学与介电方法是研究铁电性能及澄清机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扭摆测量淬硬低碳镍合金钢中的内耗,当振动频率约为每秒2周时,在155℃附近有一个内耗峰出现。这个内耗峰的出现条件是:钢中必须含有马氏体、合金元素和碳。在适当的条件下,铬钢和铬镍钢中也曾观察到这个内耗峰。用含镍29.7%的钢作了系统试验,观察到内耗峰高度与试样中的含碳量成正比。内耗峰的高度由于在较高温度(165℃以上)的回火处理而不断降低。由内耗测量所测得的激活能是25,000卡/克分子。以上的实验结果指出,所观测到的155℃新内耗峰是由于碳在合金马氏体中的应力感生微扩散所引起来的。提出了一个产生内耗峰的初步模型。假定碳在四角马氏体中是处于00(1/2)型的间隙位置。合金元素原子的存在引起晶体点阵中不均匀的畸变,因而应力的作用便改变了碳原子在热平衡状态下在Fe-C-Fe和B-C-Fe(B是合金元素原子)两种00(1/2)型间隙位置之间的跳动几率。这种应力感生的碳原子运动便引起内耗。用这个模型可以定性地解释所观测到的事实。关于这方面的定量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孔庆平  葛庭燧 《物理学报》1957,13(2):130-141
用扭摆作内耗测量,发现八种高铬镍合金钢中含氢可以引起内耗峰。当振动频率约为每秒1.5周时,内耗峰的巅值温度在610—640℃附近。用其中一种高铬镍合金钢试样(18Cr 12Ni)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指出这个内耗峰的基元过程是一种弛豫过程,所包含的激活能约为46,000—50,000卡/克分子。根据激活能的数值以及内耗峰在升温、降温和保温时的变化情况,可以认为这个新内耗峰是由於氢分子在钢中微扩散所引起来的。内耗测量的结果也指出了在18Cr 12Ni钢中在特定的升温、降温速度下氢分子舆氢原子的转变温度范围,所得的结果舆资料上的相合。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在等离子体中两个不同密度区的交界面附近激光场中电子的运动.导出了电子横向动量与纵向动量的相互关系的一般方程.分析发现,介质的非均匀性导致电子运动特性的重要改变.在一定条件下,这种非均匀性有利于注入电子获得加速.  相似文献   

16.
水嘉鹏  陈秀梅 《物理学报》1997,46(9):1782-1787
在连续升温条件下,测量了共析Zn-Al合金的应变速率和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在共析转变温区观测到伴随相变过程的黏度极小值,研究了应力对应变速率和升温速率对黏度极小值的影响,发现在相变温区材料的力学行为遵从Newton黏滞流变定律,用相界面的数量和性质解释了相变温区Zn-Al合金的黏滞流变行为.将相变激活能和相界面的流变激活能进行比较,说明界面的流动性是影响相变的主要因素.结合过去在非晶Pd-Cu-Si合金的结构转变过程中观测到的伴随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的黏度极小值,说明伴随着结构转变或相变过程,黏度出现极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异种金属界面液态钎料的润湿铺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平  张赋升  贺勇 《光子学报》1996,25(2):189-192,188
采用高速摄影及其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低碳钢-不锈钢异种金属界面液态钎料润湿铺展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台阶加热能保证形成可靠的异种金属钎焊接头,从而提高了钎焊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健  张立德  王静 《物理学报》1992,41(5):814-818
对非晶态聚合物聚氯乙烯PVC进行不同频率升温扫描的动态力学弛豫谱测量,发现主转变内耗峰(α峰)峰形及其他峰参数均随频率变化。本文根据连续分布谱的理论讨论PVC主转变内耗峰弛豫时间τ的分布情况,并通过高斯分布时方法,计算出PVC主转变弛豫过程中弛豫时间常数τ0和激活能△H对弛豫时间τ的贡献权重。指出τ0和△H在PVC主转变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NiTi合金相变过程中界面动力学的内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修  罗来忠 《物理学报》1988,37(3):353-362
本文采用同时测量内耗、模量及电阻的方法,对NiTi合金变温过程中所发生的正、反马氏体相变及可逆I/C相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温马氏体相变及I/C相变过程中内耗均为粘弹性型内耗,是相界面在克服粘滞性阻力而运动时引起的。从界面动力学出发,研究了相变过程中界面的运动动力学行为。由实验数据求得了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界面动力学关系的具体表达式为:V=V*exp(—△G*/△G—△GR);相变过程内耗表达式为:Q-1=(n2)/2·(μ△G*)/((△G—△GR)2)·(dF)/(dT)·T/ω;相变阻力△GR约为10cal/mol的数量级。讨论了相变过程中的“软模”效应。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模量“软化”来自声子模的软化和界面运动引起的附加模量亏损两个方面。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