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两台时间关联的软X射线能谱仪观测软X射线辐射((2—6)×1012W·cm-2)加热金盘靶的X射线再发射-从再发射X射线的时间能谱可看出能谱被“软”化-根据加热脉冲时间修正烧蚀热波的稳态自相似解,分析X射线再发射的时间演变过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腔靶X光空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腔靶X光空间成像原理和方法。在国内,首次将MCP(微通道板)光电成像器件应用于激光聚变实验,将X射线测量能区扩展到亚千电子伏范围。实验中利用各种黑体腔靶,通过测量腔靶X光空间发射图象,得到了腔靶激光注入孔和腔内都存在着等离子体会聚机制,以及腔内X光发射以腔壁为主等重要信息,观察到腔靶X光输运通道存在着“堵口”现象,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腔靶X射线辐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上海“神光”装置上,对柱形腔靶X射线辐射的温度、光谱以及时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内爆区轴向温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观测到腔内激光直接烧蚀靶物质产生的第一次X射线辐射和等离子体运动、汇聚形成的第二次X射线辐射,两次辐射的时间间隔为1.2ns。通过测量源区和内爆区X射线辐射空间能谱结构,结果表明源区X射线辐射能谱是非平衡的,而内爆区X射线辐射能谱近似为Planck谱。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在“神光”装置上用两种特殊结构的实验靶型,通过两个不同方位的诊断孔观测腔内壁X光再辐射的空间能谱结构和X光辐射总量,分别研究了与激光第一打击面完全对称和不对称的腔内壁(两个被观测位置相差90° )X光辐射能谱和辐射能量的对称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神光”装置上用两种特殊结构的实验靶型,通过两个不同方位的诊断孔观测腔内壁X光再辐射的空间能谱结构和X光辐射总量,分别研究了与激光第一打击面完全对称和不对称的腔内壁(两个被观测位置相差90°)X光辐射能谱和辐射能量的对称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红斌  孙可煦  汤晓清 《光学学报》1998,18(9):192-1196
以小能量0.35μm激光(<100J)辐照盘靶(Φ600μm×4μm),用软X射线平响应探测器测量X射线角分布(dE/dΩ)和X射线转换效率(ηx)。dE/dΩ=a+bcosθ,与角无关。ηx随激光入射角增加而下降。按金盘、多层膜(0.11μm)金盘和CH膜(0.4μm)金盘顺序,ηx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7.
孙可煦  易荣清 《光学学报》1995,15(12):651-1656
研究辐射加热腔诊断孔堵口现象。实验采用波长为1.053μm、能量为300-400J、脉宽为-800ps的高斯型激光脉冲,双束对打具有双源区的腔靶。在激光入射口及内腔口服两台亚千电子伏特X射线能谱仪监测源区与内爆区发射的X光谱。定性分析和讨论了堵口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星光和神光激光装置上,用空间-时间分辨、能量-时间分辨技术,激光探针光技术以及法拉第电荷收集器,研究了平面金靶、玻璃球靶、黑洞腔靶的激光等离子体膨胀过程以及离子发射速度分布。观察到了球靶的球体与支撑杆之间以及激光未照射区的等离子体喷流结构。获得了金柱腔靶在特定功率密度下的解体时间。  相似文献   

9.
江少恩  蔡志岗  张灵志 《物理学报》2000,49(6):1101-1105
从实验上研究了X射线在管靶中辐射输运情况.给出两种分解靶:源靶、输运靶.源靶可得到X射线输运的输入条件,输运靶是近似一维X射线输运管道,对其测量可得到输运的结果;给出两种分解靶由软X射线谱仪、平响应XRD和透射光栅谱仪(配X射线CCD)测量的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输运管道内的等离子体膨胀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神光I强激光腔靶X光辐射烧蚀铝平面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先才  李云生 《计算物理》1996,13(2):217-222
用神光-I激光装置柱型腔靶实测的辐射温度曲线作温度源。从理论上研究了辐射烧蚀和穿爱铝平面靶的物理过程,给出了有关的定标定律和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1.
温室内多孔蓄热墙传热与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维稳态饱和多孔介质能量双方程模型,对温室内多孔蓄热墙的传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蓄热墙的固体骨架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取决于空气的入口流速、多孔材料的孔隙率、渗透率和固体骨架的导热系数,由于多孔蓄热墙接受的太阳辐照是不均匀的,因此推荐采用具有不同孔隙率的新型复合多孔蓄热墙,以减少这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污泥在循环流化床炉内的燃烧和污染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100吨/日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上进行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焚烧结果。对焚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污染物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汞、镉、铅和二恶英等排放浓度所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化床炉焚烧干化污泥,在炉内加石灰石情况下,烟气排放能达到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双盘靶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等离子体的运动,运动速度小于3.5×107cm/s;同时观测到了等离子体的会聚发射,X光的波段约在400~700eV之间,峰值能量在500~600eV之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透射光栅和软x光条纹相机测量了铜激光等离子体软x光发射的时间分辨光谱。通过比较时间分辨谱和时间积分光谱,从实验上考查了条纹相机在软x光区域的响应特性。文中也给出了激光等离子体软x光不同谱带及波长发射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法测量ICF靶丸参数中表面轮廓法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ICF靶参数测量中,用接触X射线显微辐射照相法记录微球X射线图像,采用精密表面轮廓仪处理微球X射线图像,直接测量了单层微球壁厚。与光干涉法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相差小于0.3μm。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扩展Young-Laplace方程和动力学理论研究微通道中蒸发薄液膜区固液界面附近流动和传热特性,考虑压力特征、壁面滑移和温度跳跃建立物理模型.利用边界层近似,提出一种计算固液界面吸附微液层热阻的方法,导得固液界面的热阻和温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壁面微流动会降低毛细压力梯度,增加壁面热阻,降低液相过热度,恶化液膜铺展和传热性能,在薄液膜区不可忽略.阐明壁面微流动含义,指出滑移系数与吸附流动微液层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06μm激光以3.5×1013W/cm2管壁辐照强度注入带侧向喷口Mg微管靶管内。利用X射线条纹相机测量Mg10+和Mg11+离子沿侧喷方向发射X射线谱随时间变化过程,X射线时间分辨谱结果表明,三体再复合过程是实现Mg10+离子激发态1s4p和1s3p能级间粒子数反转的主要机制。用2660?紫外激光探针探测侧向喷口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其密度值与用光谱分析获取的一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HL—1装置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的可见辐射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述了HL-1装置器壁碳化和采用抽气孔栏时,氢及杂质通量的变化情况;利用多道可见辐射的时空分布测量,得到了MARFE放电,在产生MARFE时,辐射热也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19.
壁面热特性对超声速燃烧室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燃烧室壁面的对流-辐射耦合换热特性基础上,考虑燃烧室热环境与冷却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以燃烧室材料许用温度为约束的非均匀冷却壁面热特性设计方法.以某型超声速燃烧室为例,采用混合分数平衡化学反应和液滴离散相模型,计算分析了壁面热特性对燃烧室壁面热流构成、热环境及冷却系统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热特性对超声速燃烧室热环境的影响值得重视,非均匀冷却壁面热特性设计能有效减少燃烧室热损失.  相似文献   

20.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PROCESS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楠  解文军  魏炳波 《中国物理》1999,8(7):503-513
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has developed from a pure physical phenomenon into a practical containerless processing technique in the fields of both applied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In order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cessing technique, two typical levitation coils were designed an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in levitation droplets suspended in these two coils, such as electromangetic field, levitation force field, total levitation force, and power absorption, were analyzed numerically and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eddy current density, together with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and levitation force density, increases rapidly with radius as it approaches sample surface. The maximum levitation force produced by coil 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coil B, whereas the levitated sample can obtain less power absorption at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in the former coil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one. Moreover,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levitation ability decreases as the atomic number increases. The larger the material'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he easier the samples can obtain more power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