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测量由等离子体临界面移动造成的反射激光的频移,研究了有质动力对超短脉冲激光与固体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激光强度达到1017 W/cm2时,有质动力将明显地降低等离子体热膨胀速度,造成极陡的密度分布,使得等离子体中的主导吸收机制,由共振吸收转换为真空吸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量由等离子体临界面移动造成的反射激光的频移,研究了有质动力对超短脉冲激光与固体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激光强度达到1017 W/cm2时,有质动力将明显地降低等离子体热膨胀速度,造成极陡的密度分布,使得等离子体中的主导吸收机制,由共振吸收转换为真空吸收。  相似文献   

3.
激光脉冲宽度对有质动力加速电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淼  余玮  林尊琪 《光学学报》2005,25(11):506-1509
基于真空中单电子运动模型,编程计算得到了高斯激光脉冲与初始位于激光传播轴上电子的相互作用结果。不同激光参鼍条件下,得到了电子的能量增益与激光强度、焦斑大小和脉冲宽度关系。结果表明,高斯激光脉冲焦斑较大时,电子没有明显的能量增益,高斯激光脉冲焦斑太小时,电子也没有明显的能量增益。电子的能量增益有一个最佳焦斑大小。在相同激光强度下,电子能量增益的最佳焦斑大小随脉冲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最佳焦斑大小与脉冲宽度的比值基本上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4.
刘运全  张杰  武慧春  盛政明 《物理学报》2006,55(3):1176-1180
采用三维测试粒子模拟(test-padicle simulation)的方法,研究了聚焦的飞秒脉冲强激光与超短电子束进行有质动力的散射过程.详细讨论了超短电子束经过不同激光延迟下有质动力散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能谱特征.提出了通过测量电子束的空间分布和能谱分布实现对超短脉冲电子束的脉冲宽度测量的方法. 关键词: 有质动力散射 聚焦的飞激光 飞秒电子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极短脉冲超强激光 (相对论性 )与原子相互作用中的有质动力电离模型的新概念 ,并给出数值模拟结果。基于该电离机制 ,可以产生处于极端非平衡态的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6.
苍宇  鲁欣  武慧春  张杰 《物理学报》2005,54(2):812-817
利用建立在欧拉坐标系上的一维电子_离子双流双温流体力学程序, 模拟了超短脉冲强激光 (1×1015W/cm2, 150fs)与线性密度梯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力学过程. 模拟结果显示,入射激光与临界密度面的反射光叠加,在临界密度以下区域形成局域驻波, 产生的强有质动力在低密区驱动电子形成周期性密度结构——Bragg光栅,激光的反射被增 强. 临界密度处有质动力将等离子体分成向内和向外运动的两部分. 由于离子所受的有质动 力和热压强的梯度力远小于电子,体系产生了强静电分离场,离子的运动主要由该静电分离 场决定. 对双流双温模型和单流双温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当有质动力和热压强梯度 力较大时,两种模型对等离子体流体力学状态的描述有明显差异,单流双温模型无法描述此 时的流体力学状态. 关键词: 有质动力 密度调制 双流双温流体力学模型 单流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脉宽为150fs、强度为8×1015W/cm2的P偏振飞秒激光研究了与 金属靶和绝缘靶 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激光能量吸收、超热电子产额及超热电子能谱. 实验发现,由于绝缘靶电 导率小,因此其电荷分离势大于金属靶,从而导致绝缘靶比金属靶具有较小的激光能量吸收 、较少的超热电子发射和较高的超热电子温度. 关键词: 金属靶 绝缘靶 激光吸收 超热电子  相似文献   

8.
 用二维多时标全电磁相对论粒子模拟程序对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对等离子体的反常表面吸收加热机制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合理的物理图象。  相似文献   

9.
用二维多时标全电磁相对论粒子模拟程序对高强度超短脉冲激光对等离子体的反常表面吸收加热机制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合理的物理图象。  相似文献   

10.
王平晓  孔青  霍裕昆 《物理》2007,36(1):32-38
文章简要回顾了真空中激光加速电子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真空俘获加速电子的动力学特点和物理机制.出现俘获加速(capture and acceleration scenario,CAS)的经典物理机制是聚焦激光束的衍射效应导致光波沿俘获电子轨迹的有效相速度减慢,以致电子有可能被长时间俘获在加速相位中并从激光场获得足够多的能量.CAS出现需要的入射动量的相空间不小,而且在实验上可以达到.此外,最佳入射动能对激光强度并不敏感,在小角入射时大约在10—20MeV.研究发现,CAS出现需要的激光场强相当高,电子获得的能量在电子进入CAS通道时急剧上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有质动力加速模型的特点和机制、附加磁场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和几何光学追踪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空腔靶中的激光传播光路:采用线性收缩假设,考虑了激光入射时注入孔的堵口问题 激光在等离子体中吸收的物理机制,包括了逆韧致吸收和共振吸收,还考虑了反向布里渊散射对吸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改变靶的不同尺寸,计算了不同激光入射条件下激光能量在腔内的沉积,并对一些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自由振荡钕玻璃激光照射下LY12铝靶产生喷溅的物理机制及特性。这种幅度与时间无规律变化的激光序列尖峰脉冲的单个脉冲宽度约2μs,脉冲间隔约5μs。在这些脉冲作用下产生的喷溅过程也呈现相应的序列特性。在10^7W/cm^2的激光平均功率密度下,个别的尖峰脉冲功率密度可大于10^8W/cm^2。用分幅和扫描高速相机分别测量速度较低的喷溅物汽化运动图象,观察到了以7.7mm/μs的速度逆着入射激光方向传播的靶蒸汽和等离子体的喷溅过程,这相应于激光吸收波现象,并发现有屏蔽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空腔靶设计的物理思想、及能量吸收特性、X光转换特性和堵腔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给出了实验观察到的一系列物理现象,通过对现象的分析而得出空腔靶的能量吸收和X光转换明显优于平面靶;利用相对孔径较大的聚焦透镜打空腔靶有利于改善靶的能量吸收和转换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飞秒激光等离子体中成丝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学阴影法和散射光成像,对飞秒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局域密度涨落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成丝不稳定性现象.从理论上对有质动力引起的局域密度涨落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种成丝不稳定性主要是由有质动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光致气溶胶粒子加热的等效吸收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激光加热气溶胶粒子,所有气溶胶粒子都将吸热,部份吸收的热量将储存在内部构成一个热阱;部分加热周围空气,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分布。本文将现有连续激光加热单个气溶胶粒子热晕的理论引入群体气溶胶粒子,建立了群体气溶胶粒子加热空气的等效吸收系数公式,计算了不同类型的粒子的等效吸收系数以及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6.
激光等离子体能量角分布及吸收定标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激光平面靶等离子体发射能量角分布及吸收定标律。实验利用高斯型1.06μm激光脉冲,其能量为2~50J,脉冲宽度为0.3~2.2ns,靶面平均辐照强度为1.8×1013~1.1x10~(15)W/cm~2,光束以25°角入射。实验采用了Au、Ag、Ti、Al和C_8H_8等厚靶。用等离子体卡计测量靶面吸收的激光能量。用指数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给出了吸收效率分别作为激光强度、脉冲宽度和靶材料原子序数的函数的定标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定性地与逆轫致吸收的理论关系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内腔激光磁共振吸收及饱和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气体激光运转特性出发,我们得到了内腔激光磁共振吸收及其无多普勒展宽饱和吸收的一阶微商信号的数学表达式.并以NO作为吸收分子研究了激光磁共振信号强度与样品气压和激光光强的关系,同时对内腔激光磁共振中无多普勒饱和吸收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二极管激光燃烧诊断与燃烧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烧过程的实时准确诊断及其性能控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简述了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术(DLAS)用于燃烧多 组分多参数测量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将该法用于燃烧过程的自适应实时控制的方法和实施 效果。结果表明, DLAS技术为燃烧的基础研究及实施燃烧监控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强、速度快、准确性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激光柱形腔靶的X射线温度和X射线转换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实验和数值模拟给出的信息,解析研究激光加热柱形腔靶(简称“腔靶”)X射线温度与激光转换的X射线能之间的定标规律,推断了1989年在神光激光器上做的系列腔靶实验,对于每束激光能量为300—500J,脉冲宽度为0.7—1.0ns,波长λ为1.06μm的高斯型激光源,双束靶的X射线转换效率约为(50—55)%,X射线温度为(1.5—1.7)×106K。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图象在线处理系统及其被用于激光靶测量的工作。自行建立了图象处理的自动测量分析系统,研制了适应该系统的图象测量分析的专用软件YANG.EXE。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与以前方法比较,本系统测量数据重复性好,实测精度好于以前手工方法,并且可以对靶表面缺陷进行定量测量。已经逐步用于ICF靶与XRL靶的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