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茂钛CpTiCl3和二茂钛金属化合物(n-BuCp)2TiCl2,引发剂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基醚(I1),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I2),4,4′-亚甲基二(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I4)和苯基缩水甘油基醚甲醛共聚物(I5)及还原剂Sn组成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合成线型和多臂聚合物.探讨了不同茂钛金属化合物、引发剂和还原剂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并采用13C-NMR和GPC对聚苯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是无规聚苯乙烯,聚合物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聚合行为属于活性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2.
在无溶剂条件下, 芳香醛与 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或1,3-环己二酮经氨基磺酸锂催化缩合反应合成了氧杂蒽. 结果表明, 当催化剂用量为3%(摩尔分数)时, 在120 ℃反应 40~70 min, 产率高达 90% 以上. 此外, 探讨了该反应的氨基磺酸锂催化机理. 该合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反应时间短、 产率高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是现有氧杂蒽化合物合成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亚磷酸三-(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酯(PT3)作为稳定自由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四乙基秋兰姆(TETD)分别作为起始自由基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在125℃聚合。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Pb都可以有效地控制苯乙烯的聚合,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控制在1.15-1.6。对AIBN和TETD聚合过程比较可以发现:TETD引发下的聚合速度快于AIBN的聚合速度,就分子量分布和分子量的控制而言,两者具有相拟的能力。用得到的大分子聚合物为引发剂戚功进行的扩链实验也证明在三臂聚合物中心的烷氧胺可以继续引发苯乙烯聚合。  相似文献   

4.
三唑类硫醚及二硫醚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苯基-1,2,3-三唑-4-甲酰肼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的含连三唑和均三唑的硫醚类化合物,并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5.
首次应用N121型紫外光固化测试仪研究以硫杂蒽酮为光引发剂的光聚合体系的光固化性能。为测定以硫杂蒽酮为光引发剂的光聚合体系的光聚合速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光源的发射波长与光引发剂的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自20世纪末以来获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已有方法的缺陷和局限,限制了其工业化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可控、活性程度更高、更加简单实用且环境友好的CLRP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一种芳香环状硫醚化合物9-(1-苯乙基)-9-((1-苯乙基)硫基)-9H-硫杂蒽DPETTX,对其单独引发和与少量偶氮二异庚腈(ABVN)共同引发苯乙烯(St)聚合的行为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DPETTX可在高温(100℃)下单独引发St聚合,但引发效率较低;当其与少量ABVN共用时,可使St在低温下(55℃)聚合,聚苯乙烯(PS)的数均分子量(M_n)随转化率升高而不断增大,如摩尔比ABVN/DPETTX=0.05/1时,M_n从2.7万增长到4.6万.该基于DPETTX和少量ABVN的共引发体系,打开了一条开发新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在表达分子间识别行为及复杂生命和环境体系的内状态信息方面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氧杂蒽及其衍生物螺连隐色体结构变化伴随的分子荧光变换模型,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于构建新型功能光敏探针分子.近年来此类探针的合成设计及功能化调控研究异常活跃,新的突破不断涌现.综述了新近基于氧杂蒽及其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在金属阳离子、pH、阴离子识别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阐释了该类探针分子的构筑,识别检测机理以及探针在生物成像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刷被广泛用于调控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表面引发聚合(SIP)是制备聚合物刷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已广泛地用于合成具有各种结构以及功能的聚合物以及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方法是表面接枝聚合刷最为常用的方法,但是目前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单体利用率低、反应条件苛刻、可控性较差等。近年来,一些研究组发展了一系列通过外界刺激来调控聚合过程的新方法,旨在克服以上缺陷。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SI-ATRP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通过一系列外界刺激(电化学、光、化学试剂等)灵活调控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来制备聚合物刷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展望利用新的聚合方法调控聚合物刷结构、界面性质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二硫醇化合物与二氯代物缩合,再酰化的方法合成了14个具有环状结构的新颖多聚硫醚化合物,其中12个为新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EIMS确证其结构,部分化合物还经晶体X衍射方法确证.通过对II型糖尿病靶标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的分析,发现一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铜体系催化的卤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中 ,已有多种卤化物被作为引发剂使用 ,如α-卤代酯、α-卤代腈、多卤代烃、卤代苄基化合物及芳磺酰氯等 [1] ,最近又有报道称 N-氯代磺酰胺也可以作为引发剂使用 [2 ] .但以 α-卤代酮作引发剂只在钌系 [3~ 7]、铁系 [8]及镍系 [9]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进行了研究 ,尤其是 Swawamoto等 [3~ 6] 对 Ru Cl2 (PPh3 ) 3 作催化剂 ,α,α-二氯苯甲酮和 1 ,1 ,1 -三氯丙酮作引发剂进行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 .由于羰基的吸电子能力较强 ,α-卤代酮的卤原子…  相似文献   

11.
杯芳烃钛化合物的合成及用于乙烯和苯乙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杯芳烃钛化合物的合成及用于乙烯和苯乙烯聚合的研究李勇郑炎松谢光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杯芳烃,钛化合物,聚乙烯,间规聚苯乙烯在茂金属/甲基铝氧烷(MAO)均相催化体系中,催化剂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体的空间效应、电...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铈铵(CAN)为催化剂,PEG-400为溶剂,芳香醛与β-环己二酮于85℃反应2.0 h~3.0 h合成了一系列氧杂蒽类衍生物,收率83%~96%,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CAN/PEG-400可回收套用4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硫杂蒽酮(TX)/三乙胺(TEA)/氧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光聚合的动力学及影响聚合速度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速度和[TX]~0.1[TEA]~0.3及[MMA]成正此,同时,由于TX的nπ~*和ππ~*激发态能级接近,溶剂的性质对聚合速度有显著的影响。体系中的氧对聚合反应有明显的加速作用,特别在硬脂酸存在时,使量子收率增加2.3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由BDC(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作为Iniferter(引发-转移-终止剂)引发苯乙烯的光聚合反应。发现转化率和分子量均随时间逐步增大,反应生成带有起始功能端基的聚合物。从顺磁谱可见BDC在光照射下分解生成的小分子自由基[·SSCN-(C_2H_5)_2]及较活泼的苄基自由基引发苯乙烯聚合产生的大分子增长自由基。探讨了这种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种新型改性活性炭负载FeCl3催化剂(MAC-FeCl3),并通过红外光谱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MAC-FeCl3催化下,β-萘酚与醛在PEG200中,于120 ℃反应60~120 min,合成了一系列氧杂蒽类衍生物,收率为79%~93%。 该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环境友好。 制备的催化剂性能稳定,使用4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环酮和季戊四醇为原料,磷钨酸为催化剂,在甲苯中回流分水反应合成了系列氧杂三螺环化合物(3a~3h),其中5,9,14,17-四氧杂三螺[3.2.2.310.27.24]十七烷(3a)和7,11,18,21-氧杂-3,15-二硫杂三螺[5.2.2.512.29.26]二十一烷(3f)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并以3c的合成为模板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处理了无链转移时脉冲激光引发自由基聚合中的动力学问题:推导出聚合产物数均和重均分子量的严格数学表达式,给出了链自由基、死聚物及总的聚合产物的归一化的分子量分布函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单体转化率的上升,各种分子参数,例如数均和重均分子量,以及多分散指数的数值周期性地振荡,且振幅逐渐下降,分子量分布曲线则包含一些特征峰,且随着每次脉冲激光产生的初级自由基浓度的降低,分布曲线峰的数目增加,另外,与歧化终止相比,偶合终止使产物的分子量分布略为变窄.  相似文献   

18.
自从Matyjaszewski等[1,2 ] 发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以来 ,寻求新的双多官能引发剂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3~ 7] .2 0 0 0年 ,我们[8]曾报道了α ,α 二溴乙酸乙酯可作为丙烯酸酯ATRP的双官能引发剂 ,并基于其两端增长的活性聚合性质合成了PS b PBA b PS和PMMA b PBA b PMMA两种三嵌段共聚物 .与此同时 ,Hocker等[9] 通过比较氯化苄与α ,α 二氯甲苯引发的苯乙烯ATRP的聚合速度 ,认为α ,α 二氯甲苯是苯乙烯ATRP的双官能引发剂 .当我们参照上述结果 ,用α ,α 二…  相似文献   

19.
通过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TS)与凹凸棒土(ATP)表面上的羟基发生脱醇反应,制得表面巯基化的改性粒子ATP-MTS;基于“引发剂转移终止剂”(iniferter)原理,构建巯基-己内酰胺(thiol-caprolactam)双组份引发剂转移终止体系引发苯乙烯活性自由基接枝聚合,制得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的杂化粒子ATP-g-PS.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失重分析(TGA)、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杂化粒子ATP-g-PS的结构、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巯基-己内酰胺双组份引发剂转移终止体系可有效实现苯乙烯的活性接枝聚合,聚苯乙烯成功接枝到改性粒子ATP-MTS表面;模拟实验表明聚合体系呈现活性聚合的特征,单体转化率和PS的分子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TGA结果表明制得的杂化粒子表面PS接枝率为33.3%.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棒形的化合物4,4'-二(α-腈基-4-苯丙氧基苯乙烯)联苯(Ben-DCSB), 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EI-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对Ben-DCSB重结晶粉末进行研磨后, 其发光颜色从蓝绿色变成黄绿色, 荧光量子效率(ΦF)从初始的52.7%变为38.7%, 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力致变色性质.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寿命等测试结果显示, 这种现象是由于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改变了Ben-DCSB在聚集态下的分子堆积结构所造成的. 研磨后的样品暴露在溶剂蒸气(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或丙酮)或100 ℃温度下放置2 min又能转换回初始状态的蓝绿色荧光, 表明化合物研磨后的样品具有气致和热致变色性能, 且展现出可逆变色性能. 对该化合物进行多次“力-溶剂蒸气刺激”和“力-热刺激”循环实验, 结果显示其具有很好的荧光可逆转换性能. 热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Ben-DCSB在194 ℃和212 ℃间存在向列相(纹影织构)的液晶态; 其热分解温度为362 ℃, 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