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验证焦耳定律Q=I^2Rt,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两个同样的烧瓶,里边充满液体,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根据玻璃管中液柱上升的高低判断烧瓶内电阻丝通过电流时发热量的多少,但是如此做实验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液柱在玻璃管中上升很慢,耽误很长时间;二是完成一项实验后在做后一项实验前要等玻璃管中液柱降回原来高度,这就更耽误时间了,而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难以完成任务,针对此实验的不足之处,笔者进行了一点点改进。  相似文献   

2.
南景宇 《物理实验》1997,17(5):232-232
本刊第14卷第4期发表的《实验改进二则》一文中关于红外线反射演示实验仍有两点不妥,讨论如下.原文实验装置如图1,“使铁球位于凹面镜的焦点附近,用烧瓶接收红外线,可以看到红墨水柱沿型管(向外)移动(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如果取走四面镜,则红墨水柱停止移动(或移动速度十分显著的缓慢).”以出来说明红外线跟可见光一样是能够被反射的证据明显不够充足.1.虽然铁球放置在四面镜的焦点附近,但由于铁球直径较大(直径为3—5cm,不像光学中的点光源),到达烧瓶的红外线不能理解为全部是来自于四面镜反射的红外线.实际上烧瓶接…  相似文献   

3.
空气柱共鸣实验的改进孙振海(河北元氏师范学校051130)中师《物理学》第一册309页中空气柱共鸣演示装置有以下不足之处。1.所需粗而高的玻璃容器和长玻璃管不易找到,若玻璃管较短,演示时只能听到一次共鸣声,只说明空气柱的最短长度等于声波波长的1/4,...  相似文献   

4.
若利用手头的现成材料和常用仪器对一些实验的传统作法进行改进,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对驻波实验做了如下改进,既能声形并貌地演示空气柱驻波,又能对声速做较准确的测量.作为演示,可使声共振现象观察得更有趣,更清楚明了,不但能听到通常驻波的共鸣声,还能通过示波器看到驻波形成中振幅的变化.共鸣声达最大时,示波器同时显示出振动波形幅度最大.由于听与看互相参照,特别是通过看,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出驻波形成时空气柱的长度,从而较准确地测出波长,进而测出室温下的声速.还可验证半波损失的存在.通过改进,既可为学生做听与看的同步演示,也可开设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关于盖吕萨克定律的演示实验装置图如图 1所示 .这个实验实际做时存在一些困难 ,我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改进 ,现将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 2所示 )和做法介绍如下 :( 1 )将水平玻璃管两头作钝角弯曲 ,当中较长一段仍必须保持水平 ,在水平玻璃管部分附有刻度尺 (最好  相似文献   

6.
王守清  王仁广 《物理实验》1994,14(5):210-210,209
热学演示实验改进三则一、气体膨胀做功热能减少实验用一支一端粗一端细,形状如眼药水玻璃瓶一样的异型玻璃管,整个玻璃管壁厚薄基本上一样.粗端直径在2cm以上(直径越大效果越明显),细端直径大约5mm即可.整个管长约30cm左右,细端长不超过5cm。把玻璃...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83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内容中有运动的合成演示实验.做该实验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是手动,移动玻璃管时不能保证匀速;(2)演示时连贯性、对比性差;(3)蜡块运动径迹不能显示.为此,很多教师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实验,显然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实验要求,大胆创新,较完美地制作出运动的合成演示仪.该演示仪操作方便,演示效果理想.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通过研究“充水玻璃管中的气泡运动”的实验来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但按照教材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由于气泡上升得较快,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的对比研究,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视频拍摄和分析,找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即采用红色蜡块代替空气柱,研究其运动规律,并提出了相应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演示实验中,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是很重要的一个.教材中该实验有一缺点,实验过程时间太长——整个实验需30分钟左右;实验现象也不很明显,实验过程中煤油柱的上升非常缓慢,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能感受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实验也很难得出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4页关于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的演示实验,利用了一根玻璃管、红蜡、水来演示蜡块的运动,笔者发现此实验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是画蜡块运动轨迹不能"定格";二是蜡块的合速度与分速度不能定量的测出.  相似文献   

11.
淦克冲 《物理通报》2009,(10):47-48,5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4页关于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的演示实验,利用了一根玻璃管、红蜡、水来演示蜡块的运动,笔者发现此实验效果不佳,原因有二:一是画蜡块的运动轨迹不能“定格”;二是蜡块的合速度与分速度不能定量测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材中关于焦耳定律的实验中的不足,对该实验做了相应的改进,将教材中的吸热物质煤油改为空气,通过空气的受热膨胀来演示焦耳定律,实验现象较为明显,并且改进后的装置,液面升高的情况能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空气柱共鸣演示器的改进许世忠,郑冠珍(解放军白求恩医学专科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师范学校)中等师范三年制物理课本第一册309页和高级中学物理课本甲种本第一册319页,在讲空气柱共鸣时采用了下述演示方法:在盛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在管口的上方放一...  相似文献   

14.
《物理实验》1988年第5期中,曾华兴同志对热辐射演示实验的改进比教材中的好。但还不理想,不足之处有三,一是演示时,液柱容易跑出玻璃管外,二是左右试管中两段液柱很难配到相同的位置;三是若想重复实验,还要把玻璃管的水柱调到相同的位置。实验调节过程花时太多。可作如下改  相似文献   

15.
张岚 《物理通报》2007,(9):60-60
在学习“声音的共鸣”时,我们知道,音叉发声时,下面的共鸣箱发生共鸣,使音叉的声音增强.用音叉也可以使空气柱发生共鸣.对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的空气柱来说,跟某一声波共鸣的空气柱的最短长度等于该声波波长的1/4.也就是说,利用空气柱的共鸣可以测定声波的波长,并且,在空气柱长度等于声波波长的1/4,3/4,5/4,…倍时,都会发生共鸣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甲种本第一册319页及中师《物理学》第一册309页空气柱共鸣演示装置具有如下缺点: 1.所需的高而粗的盛水玻璃容器和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不易得到。 2.如用短玻璃管代替长玻璃管,演示时仅能听到一次共鸣声,只能说明空气柱的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文中图2-9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本人在市里最大的中学工作20年做成功的次数很少.实验时有时拍打得手红肿疼痛,活塞损坏了也难以如愿.就是用硝化棉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并且存在取材备料困难的弊病.我们也了解了本市多所中学,他们说讲到本实验也常是模拟操作几下做个样子而以.  相似文献   

18.
U型管内液柱振动的演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U型管中液柱振动的各种因素,给出了获得好的演示效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用音叉和玻璃管来演示空气柱的共鸣现象是高中物理声学部分的一个实验。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采用如下方法较理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玻璃管的长度约为30cm左右,口径约为2cm左右。如果实验室不备有此管,可采用废旧8W日光灯管改制。改制的方法是将废旧灯管两端灯丝小心卸下,用砂子冲刷管内荧光物质,冲刷干净以后用水冲洗透明,再用砂石磨平灯管两端。管底端通过软木塞、导管与大号注射器相连,管身一侧可贴上有标度的纸条,用来记录空气柱的长度。将管固定于铁架台上,往管内注水,由于注射器容量可达90ml,通过活塞足以使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在30cm  相似文献   

20.
李崇成 《物理实验》1990,10(2):65-65,F002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196页,为推出焦耳定律,安排了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为增大可见度,提高演示效果,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并设计制作了焦耳定律演示器,通过一些学校试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于后。一、结构原理焦耳定律实验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当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电阻丝发热,同时烧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在实验过程中,烧瓶内空气质量保持不变,其状态的变化可近似地看作等容变化过程,压强跟温度成正比,即液面上升的高度跟电阻丝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