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刊主编、著名数学家、控制理论专家关肇直教授,不幸于1982年11月12日病逝。我们撰写此文,以表示我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关肇直教授生于1919年,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助教、讲师。他在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关肇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关先生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控制科学家和系统科学家.他在这些领域中都做出过开创性贡献,并取得重要成就.与此同时他还培养和带出了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这些领域中的领军人才.我们都很敬重关先生的学识和人品.可惜的是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1982年关先生因病与世长辞,年仅63岁,令人非常惋惜.关先生学识渊博知识宽广,既有学科和领域的深度,又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广度.他学术思想敏锐富有前瞻性. 20世纪60年代初,当现代控制理论刚出现的时候,关先生就已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正>关肇直老师是我国数学界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数学家,也是中国现代控制理论的开拓者.他不仅在泛函分析领域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发展我国的军工和航天等事业中建立了功勋.他参加过1956年国家科学技术12年远景规划和1978年基础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创建,并在这两个所担任过领导工作.在科学研究中,他既是具体项目的研究者,又是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目光敏锐,有广阔的视野,对我国解放后数学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关肇直先生,1992年11月12日已离去我们十年了。在关肇直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谨以这篇短文,向他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关肇直先生1919年2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36年考入清华  相似文献   

6.
<正>关肇直(1919-1982)出生于天津,原籍广东南海。1936年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8年转入燕京大学数学系。1941年燕京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42年后,他在南迁成都的燕京大学时投身于党领导的革命运动。1946年6月返回北平转到北京大学任教,并于1947年加入共产党。同年考取公费留法,在巴黎大学Poincaré研究所在著名数学家Fréchet指导下,研究泛函分析,同时担任中共旅法总支委员。  相似文献   

7.
8.
<正>关肇直,广东南海人。四七年入党,祖国解放,时在巴黎,立归。终生严治学,育英才;建所创会,蜚声中外。五九年与刘翠娥结婚。翠娥,南京人,亦攻数学;生二女,夫妻爱之弥笃。然,肇直任重积劳,不幸病逝。翠娥遂严教女,勤治学,坚不懈,终获奖,不幸久病  相似文献   

9.
<正>我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当时叫应用数学与电子计算机工程系,1964年后更名为数学系.实际上我在高考之前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核物理与原子核工程系,后更名为近代物理系.我知道高考时物理没有考好,也许是数学考得比较好,就把我调剂到了数学系.当时大概在校内调剂是不用征求本人意见的,服从分配就是了.现在也记不清当初录取通知书有没有写上被数学系录取,反正能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已经是很高兴很知足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世纪60年代,中科院数学所创建控制理论室时,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钱学森的倡议和支持下,由关肇直组建起来的.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学者原先并不十分熟悉,钱学森在"关肇直纪念会"上说:"1955年秋天,……我才第一次遇到了关肇直同志.后来除了在一些会议中见到外,我和关肇直同志接触并不是很多的".注意到当时国内已有许多高校设置了自动化或者自动控制专业,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国防科委的钱学森的倡议和支持会导致数学所的关肇直来组建新的研究室?在中国兴起研究系统控制的过程中,关肇直起了什么作用?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关肇直.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50年代,现代控制理论在国际上强势登场.认识到其重要性,刚回国不久的钱学森先生就在国内大力倡导控制科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关注国际学术动向的关肇直对此深有同感.钱先生和关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他们对于科学的发展有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在他们的大力倡导和共同努力下,196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控制理论研究室",关先生亲任首届研究室主任.控制理论研究室的成立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开创了新中国的现代控制学科的研究工作.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这个方向对于我国及世界科学的发展都具有至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国际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和数学教育研究所前所长汉斯·弗洛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于1990年10月13日在荷兰逝世,享年85岁。弗洛登塔尔于1905年9月17日生于德国的卢肯瓦尔德(Luckenwald)。他曾在柏林和巴黎的大学学习。1946年他被荷兰的国立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杰出统计学家成平研究员于2005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至今已整整一年多了.成平研究员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是《系统科学与数学》的主要创办人之一,生前一直关心该刊的发展.为怀念成平研究员,这个专辑收集了他生前的一些同事、学生以及统计界的同仁有关统计方面的16篇论文.  相似文献   

14.
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高等教学研究》顾问兼特邀编委罗学波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4年2月22日凌晨逝世,终年65岁。噩耗传来!我们感到无比悲痛。  相似文献   

15.
傅先生是我尊敬的恩师.我从一个不懂事的青年,成长成一个能为国家国防科研事业做了一些工作的人,这和傅先生的教导和榜样的力量有很大关系.自大学三年级起(1948),傅先生来数学系任主任,他教我们近世代数课,使我接触到近代数学.一次在讲公理法时傅先生在黑板上写了"尽弃所学而学之",便下课了.过了好久,才理解到其中的含义,更觉得此话精辟.傅先生治学刻苦努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求对问题的彻底解决.有一次傅先生谈研究问题时,他说陈垣校长曾说:"陈垣之后就没事可做了"意思是说他把问题完全解决了.傅先生作研究,也是…  相似文献   

16.
陈希孺院士已经逝世一年多了,但他的风范永远存留在我们心中.陈希孺先生是著名数理统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们《经济数学》的编委.陈希孺院士求真务实,为人坦诚,作风正派,淡薄名利.他多年来一直参与学术界的领导工作.1980年他参与创建了中国概率统计学会,并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长.他曾任中国现场统计学会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等职,而且一直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学报》主编和《应用概率统计》主编,还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年刊》等8种学术刊物的编委.陈希孺院士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二十多年来一直关心经济数学的发…  相似文献   

17.
和蒋硕民先生的交往,是从“学点数学”开始的.“文革”中后期,那时已经复课招学生,物理系喀兴林先生和我讲授《近代物理讲座》.我们都感到业务生疏,需要补充些东西.喀先生向我提议,“找蒋硕民先生学点数学怎么样?”我欣然同意,于是就开始了与蒋硕民先生一段学术上的交往.喀先生和我的业务方向都是理论物理,北师大的理论物理有着不错的学术背景,那是由张宗燧先生主导的,告诉我们理论物理的学术前沿,包括介绍李政道、杨振宁的工作,指导我们如何看最重要的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做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和选题等.张先生特别注重数学,让我们通读Smirnov的《高等数学教程》.尽管喀兴林和我都喜欢数学,也学了张宗燧先生所给出的那些书籍,但是对数学始终有一种迷雾的感觉,总觉得有一层窗户没有打开.对于搞理论物理的人来说,如何掌握数学的精髓,这是我们决心找蒋硕民先生去请教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国志研究员于2001年12月17日因病去世,他生前非常关心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的发展.为了怀念先生,他过去的一些同事和不少受到他指导过的学生给《系统科学与数学》寄来了一批有关运筹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辑收集了其中的14篇论文. 先生是中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长期致力于运筹学、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科研、教学以及学术领导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纲领性的文献,与钱学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一起创建了我国运筹学、系统科学、系统工程领域的第一批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会和学术刊物.他指导了几代科研人员的成长,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积极参加、倡导、支持和推动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在中国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为这两个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杨武之老师是使我受益很多的一位老师,也是我非常敬重和经常怀念的一位老师.1943—1944这一学年我在昆明联大附中读中学六年级.学校的全称是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现改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大附中实行六年一贯制,中学六年级相当于高中三年级...  相似文献   

20.
<正>关肇直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今年2月13日是他的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有37年了,但我还清楚记得他给我们讲课的生动情景,更记得他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曾经给予我的帮助.1962年我高中毕业.在我填写大学报考志愿前,中国科学院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来到我就读的上海市格致中学视察工作.他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也是刚成立三年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华先生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讲解了火箭轨道计算等数学的重要应用.我崇敬华先生,也热爱数学,因此在他的鼓励下,报考了中国科大数学系,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