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心理学观点,在每个人的思维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思维定势和学习迁移的现象。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它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具体地说,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考虑问题。这种定势的形  相似文献   

2.
在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研究时,大家都很重视思维定势的作用。本文仅就思维定势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思维定势的含义所谓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对同一类问题多次用相同的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解决,因而再遇到相似问题时(这种相似有时是表面的非实质的)就不作新的探讨,而倾向于作出习惯反应。思维定势的作用属于知识迁移的范畴。知识迁移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学知识的影响,迁移有正、负之分:思维定势作为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学知识的影响也有两方面作用。当学生以同化的方式发展其认知结构时,思维定势往往表现为对  相似文献   

3.
谈思维定势的扬利抑弊200135上海市电视高级中学孙耀庭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习惯于以某种固定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或多或少地都要受到思维定势的制约.因而,必须正确地认识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进而按照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利用“陷井题”,防治“错觉定势”申晓群(河北秦皇岛一中066000)从数学学习来看,所谓定势,主要指理解和运用知识所形成的定型化的行为,以及重复解一系列问题所形成的定型化的思路.定势的积极作用是可以简化并加快思维的进程,但定势有时也对人们的思维起干扰...  相似文献   

5.
知识追踪是个性化学习领域重要研究问题,但现有知识追踪模型缺乏学习过程多维特征因素综合考虑,知识追踪过程中动态矩阵更新较少考虑学习者当前知识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梯度提升回归树的深度知识追踪优化模型(DKVMN-GBRT).首先,将学习者当前知识状态引入动态矩阵更新过程;其次,根据学习者历史学习序列分析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任务难度特征;最后,将GBRT回归算法融入知识追踪模型,根据学习者特征预测学习者知识掌握状态.实验结果表明:DKVMN-GBRT模型能够有效追踪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动态描述学习者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能力;在3个公共数据集上性能分析优于现有知识追踪模型,提升了深度知识追踪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正>一、思维定势的概念思维定势是指由定向思维所造成的思维趋向性或专注性状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既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当它发生正迁移作用时,学生就能够迅速联想和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当它发生负迁移作用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思维僵化、呆板等封闭性状态,不能多角度、整体地、全面地看待数学问题,陷入思维误区,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7.
<正>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而且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文的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究.中考作图题不仅考查一些基本尺规作图的方法,更侧重于考查同学们的推理分析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图形的作图方法和作图原理进行探究.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角度谈谈中考作图题.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术语 .定势理论认为 ,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状态 ,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反应 ,并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趋向性 .这种趋向性 ,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 ,起着正效应 (正迁移 ) ,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带来负效应 (负迁移 ) .任何人在思考问题时 ,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作用 .鉴于思维定势的两重性 ,我们在教学时如何挖掘思维定势的正效应的积极因素 ,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的消极影响 ,这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而且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曾经是许多学生从小的乐趣,在皮亚杰、蒙台梭利等人的影响下,儿童的早期数学学习,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大都是从具体的、活动的经验中积极地、愉快地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数学的课堂学习变得沉闷了,即使有一些提问、活动或者游戏,也是零星的点缀,以往那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不见了,似乎成熟的学习者不再需要强调活动和游戏,成熟的心理可以通过抽象思维来学习了,还有另一个现实的理由,那就是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必要浪费在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对情境的认识情境是指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课堂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习惯”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定势,一个是行为定势。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往往喜欢用固定了的模式和思路去进行思考,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思维定势。这种定势在数学学习中有它积极的一面,那就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倡导我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究学习.所谓的探究这里狭义地指: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索"来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不仅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学习数学,怎样探求数学知识,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指一种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在思维不受到新干扰的情况下,人们会按既定的思维方式或用既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它容易使人对刺激情景以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思.“思维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这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它也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习惯于固定思维,影响学生开拓思维,甚至会使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一、求可展曲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线路问题在求锥体表面最短线路时,一般都是先将侧面沿母线展开,然后再求两点间的距离.但是如果在棱台中也…  相似文献   

14.
滕丽娜 《中学数学》2023,(20):48-49
反思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反思学习过程、重新梳理学习思维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同时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本文中分析了初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课前预习、问题探究、探究活动三个层面出发,探索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1.数学阅读的内涵及其特点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而数学阅读不同于其它阅读,数学阅读~[1]是指学习者围绕数学材料或数学问题,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或经验,以数学语言为载体,数学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思想来认识、理解、吸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由于数学材料的特殊性决定数学阅读有以下特点[2]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向,或者说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进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积极的一面,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新知识时得以较快地理解和掌握,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共消极的一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解决新问题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思维特点.通常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即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常常根据思维定势来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判断和分析的时间,提高反应速度,这是其积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是过去的感知影响当前的感知。因此,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思想对当前思维的影响。所以,数学中的思想定势可以理解为思维主体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在以后的数学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陈艳阳 《中学数学》2023,(22):35-36
<正>变式教学以试题改编、一题多解、知识迁移等为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对试题产生新的思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训练手段.变式教学使学生对原有的试题产生新的认识,为知识建构、实现举一反三创造了条件,调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参与学习活动,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提升学习效果.1 何谓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和探究,并主动接受新的知识,领悟其中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变构”是生物学术语,指一类叫做“变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其形态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功能变化取决于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变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者(学生)拥有适当的概念(先有概念)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系统(知识体系).可以说,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裂变”、“知识炼制”的过程,学习者(学生)把新的概念同所调用的先有概念进行抗衡、对质,以此调动概念系统,并最终赋予新概念更为适当的新意义,实现概念系统的转换、完善、生成,这就完成了知识的“炼制”.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境,将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主要因素有机整合起来,以帮助他们经历理性对质、概念转化、知识炼制和调用等过程.笔者参加由南通市李庾南实验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并执教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第一课时,尝试通过变构学程,立足于学生的学力发展,引发多重交互对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