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四川省21个州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资源环境、人口、城乡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经济、创新与研发等7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2000~2015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四川省新型城镇化2000~2015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演变具有趋平原性和趋低山丘陵的特点;在时间上向均衡方向过渡;在空间上表现为"俱乐部趋同"现象,且差异显著;城镇化发展"单核"结构显著,"增长极"对周围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主体功能区视角研究江西省人口—经济—城镇建设用地及其协调性的时空变化,本文在3S技术的支撑下,利用江西省县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的结论有:1)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五年来,人口流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衷相背离;2)盈余的城镇建设用地与需要城镇化的人口空间错位;3)江西省人口—经济—城镇建设用地的协调性经历了降低(2000~2010年)和上升(2010~2015年)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Fuzzy概率理论,给出了人口年龄构成的Fuzzy模型。该模型较目前国际通用模型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任何人群的年龄构成类型都可用该模型进行判定。同时用该模型还可以分析处理任一人群的智力水平、科技能力及劳动能力等类似问题。最后将本模型用于新疆吉木萨尔县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对1985~2030年各年人口构成类型进行了预测,得出了符合当地实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测控制器参数整定困难, 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隆选择和序列二次规划的预测控制器参数整定算法, 建立了一个基于免疫原理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机制, 并给出了参数整定问题中的抗原、抗体及亲和力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 针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干扰, 构造了基于事件触发的参数调整框架. 最后, 将算法应用于仿真实验, 通过与设定值控制结果的对比, 证明所提出的预测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及PSR模型, 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框架, 测算中国31个省域单元2006~2018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2大系统的综合水平、耦合度及协调度, 并从发展趋向、耦合协调空间分异和空间类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共经历高速发展和稳定发展2个阶段; 各省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程度总体较高, 协调程度总体中等, 耦合及协调程度省域差异明显. (2)中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区和中度协调新型城镇化滞后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低度协调区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低度耦合区则多分布在西南及西北地区; 新型城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大系统耦合协调的强弱, 因此,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依然是多数省域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城市职能地域结构现状的分析,来探讨乌市各项职能在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合理性。从而对乌市各项职能在不同功能区的正确实施、对人口的合理分布、对城市的合理布局提出一些看法,并为预测城市地域演变和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磨河污染水体的生物学调查——原生动物与底栖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磨河是乌鲁木齐四条水系之一,解放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及城市人口的增加,河水遭到污染并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我们接受自冶区环保局的邀请,对该河的原生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从生物学角度对该河的污染状况作出一些评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经济快速增长、城市扩张迅速的形势,规划应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物质环境规划方法,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居住提供栽体.新城作为国外郊区化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它的发展理念与经验为国内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扩张模式提供了借鉴.同时,结合浙江省诸暨市街亭新城的规划实例,通过发展背景的分析判断,对当前快速多变下的城市郊区化模式进行探索,并从郊区密度、功能混合、形态规模和结构重组4个方面分析了郊区新城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根据街亭实际,提出中等城市郊区新城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9.
范畴论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范畴论在程序设计、软件架构和软件重用等方面的结合与应用,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国内外学者将范畴论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分析软件重用技术的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做法,以突出范畴论的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软件重用的思想一直被软件设计者所重视,尤其发展到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新疆边远地区县(市)的人口系统,提出了一类有效的分析预测方法,该模型用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人口的预测,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行政区划调整和沿江跨江城市格局形成的前提下,杭州开始进行大规模新城区建设,下沙、滨江、钱江等多个新城应运而生.本文对杭州新城的发展特点、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对促进新城的发展提出若干宏观引导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软件可靠性分配模型,该模型在保证系统开发费用最低的前提下,将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模块中,此外还运用了遗传算法来搜索模型的最优解,实践表明,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90-2012年的新疆生产总值及三产总值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建立了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与三产生产总值关于年份的指数回归方程,通过对方程进行显著性统计分析,得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均衡,但二者均在新疆经济平均发展水平之下,第二产业发展迅速,高于平均水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若新疆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变,根据回归方程预计五年后,即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一产总值达到0.24万亿,二产总值0.88万亿,三产总值0.54万亿,二产总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三者发展极不均衡,出现较大差异.当地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新疆经济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4.
宁波城市人口发展的GIS数据库及应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宁波区域和城市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城市人口研究的实际需要,阐述用于城市人口空间分析的GIS空间属性数据库和应用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以此进行宁波中心城市人口预测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的江南飑线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主要分布在对流层高层的云迹风资料能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质量,在模式中增加了云迹风资料之后,使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图像增加了清晰度,原来有些地段较为零星逗点状的反射率图像可被连成带状,尤其明显的是模拟的主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模拟也改变了后半程的大风区的分布并增强了风速,比控制试验稍接近于实况,且略缩小了降水和大风的虚假区域.同时,通过不同质量控制阈值的云迹风模拟试验比较发现,进入模式的云迹风数量与模拟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云迹风资料的运用上,质量控制对模拟有一定的影响,恰当地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强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提高降水、大风等预报质量是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构造面向对象软件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分析测试用例的共性着手,将面向对象系统中的测试用例依据它们的设计方法分为:状态检查测试用例与状态比较测试用例,并进而得出关于这两类测试用例的详细描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测试用例生成、执行的模式,使测试用例能够独立于被测对象,以达到测试复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正值中期,城市化提速带来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建设高强度投入,大量“城市移民”进入城市就业、聚居并形成移民社区,“城中村”则成为其物质载体.“城中村”所在城乡结合部区位,首当其冲位于城市拓展的范围内.探讨“城中村”、“城市移民”与城市拓展的相互关系及三者在发展中相互协调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现实必要性,并通过杭州的案例分析,提出适宜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解决城镇化中土地开发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结构失衡与比例失调的问题,推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利用浙江省2002—2016年地级市的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模型对浙江省土地城镇化和公共品供给两要素间的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浙江省土地城镇化与公共品供给两者之间经历了失调(2002—2003年)、过渡(2004—2009年)和协调(2010—2016年)3个阶段。2006年以来的土地城镇化速度放缓与公共品供给提速,推动了协调发展度的提升。两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化,浙东北地区的城市普遍优于浙西南地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分类调整要素的供给规模与结构比例,进一步提升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较低,一直是库车县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的增加,人均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根据库车县建国以来的统计资料,系统分析库车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增加投资、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变化弹性关系,利用SPSS软件建立动态回归模型,提出了促进库车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