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言在河南省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河南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专业委员会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进一步说,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问题解决.基于创新教育理念,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运用、问题的发展、问题的反思等七大环节来展开,从而推进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重点研究了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路、问题设计的原则、问题解决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良好的环境中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某种层度上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应重视问  相似文献   

3.
郭丽莉 《数学之友》2020,(4):23-24,26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和重视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几乎每一堂数学课教师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因此通过数学例题教学来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编者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需要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中往往隐含着许多可以挖掘的问题资源,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资源.在对例题的引入、分析、思考、探究以及拓展的过程中将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申出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若这个过程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恰当地创设情境对于改善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缩短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创设情境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试结合具体案例呈现出这些"问题",以引起教师在教学中的注意,敬请指正.问题一:"伪包装"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研究性学习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以主动学习为主.基于这种想法,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本文谈谈我在教学中尝试把算法、计算机语言、数学问题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6.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目前学生普遍创新意识淡薄的这一现状,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一直是我们深思的课题.大数学家贝格曾经说过:“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有助于增进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体现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这一角度来谈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设计问题情景 ,诱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讲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 ,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 ,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例 1 一块三角…  相似文献   

8.
有资料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令人担忧.为了改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低下的现状,我们开始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且还应重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个独创性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问题的提出.一、类比方法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类比是由两个或两类思考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丰富的想象力,二…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师如果能打破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壁垒,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那么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笔者进行了一次高中数学与哲学融合教学的探索,与学生一起探讨了数学中的某些最值问题、曲线与曲线交点的个数问题以及点的轨迹问题,在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时,引导学生寻找“变化中的不变”,利用“不变量”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运动与静止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动”中觅“静”,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0.
数学建模——数学理论与应用的桥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建模将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能从问题中探求新关系、新方法、寻求新答案的思维过程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立足课堂 ,如何通过课堂 45分钟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很值得研究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供参考 .1 在定义定理公式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高中数学教材涉及许多定义、定理、公式 ,这些定义、定理、公式都是前人经过长期探索发现总结得到的 ,…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而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因此决定了数学建模课程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那么,如何根据数学建模课程特点设计开展教学以期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数学建模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梳理分析当下南京邮电大学数学建模教学开展情况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三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并从内容、教、学、管、评等几个维度对数学建模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美兰 《中学数学》2012,(14):92-93
教材中的数学题多数是封闭型试题,这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使数学教学更多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探究精神,使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适当增加开放题是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中学数学教材中一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数学理解创新能力、数学应用创新能力一直是大学数学教学所追求的高要求、高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重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技术去描述、解释自然现象是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方向.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来分享如何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和数学理解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本思想是"将教学回归生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的直观表达.不过,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却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的难题,不少数学教师多番尝试,却收效甚微,毫无实质性的进展.初中数学知识中涉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实例,教师需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更生动、更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体验增强感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进而以高层次的思维参与,并以具体的问题为重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途径,聚焦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数学不但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更是一门学科.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学好数学.同时,作为一门学科,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说过:“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寻找一个答案而未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事实,即有一些比手头的问题更简单、更容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一切都有赖于找出这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用尽可能完善的方法和能够推广的概念来解决它们.”由此可见,当学生遇到带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时,教会学生特殊化的探究策略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如何对物理和化学中的两个公式.从数学上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两个专用计算尺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公式设计计算尺  相似文献   

19.
徐乐 《中学数学》2023,(24):79-80
<正>圆是初中数学平面几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与初中数学中其他几何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一些无法利用常规思路求解的综合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构造辅助圆的方式来解决.因此,在初中数学几何问题解题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圆来巧解几何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013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有不乏来自现实生活的试题,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本文从2013年中考试题中选取三道源自现实生活的数学应用问题,与同学们分享.一、伸缩门例1(2013年舟山)某学校的校门是伸缩门如图1所示,伸缩门中的每一行菱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