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发展--模型确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精度问题是力学分支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以提高建模精度为目标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日臻完善, 并已逐步在工业界得到应用. 然而模型修正技术未能全面解决建模精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以美国三大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科技人员提出了模型确认技术, 以希望全面解决结构动力学建模精度问题. 本文以模型修正为基础, 讨论模型确认的相关问题以及与模型修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构动力学模型中阻尼特性参数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漳平  向锦武 《力学学报》2003,35(1):121-125
将结构分析计算的稳态位移响应和相应实测数据的差异映射为具有能量意义的误差范数,通过最小化该误差范数来修正与结构系统有关的阻尼特性参数.通过计算的或实测的频响函数获得稳态响应数据,使用的幅值在理论上完全包含了所有的复模态信息,参数值正过程采用迭代的方式.给出仿真算例,并对实验数据有噪声和无噪声两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法合理且可行.  相似文献   

3.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目标函数及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是结构动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简要评述了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所使用的设计变量,着重阐述了各种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标函数及修正算法,讨论了工程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一些策略,最后对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结构动力模型修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李辉  丁桦 《力学进展》2005,35(2):170-180
叙述了结构动力模型修正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模型缩聚和模态扩展方法, 并且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 介绍和比较了3种主要的修正方法, 即传统的动力模型修 正方法, 包括矩阵型修正方法和参数型修正方法, 和最近兴起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修正方 法, 重点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力图能使读者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有一个 脉络清晰的了解. 最后, 就目前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动力模型总体修正的近似解析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中理论计算的要求和特点,基于逆特征值理论给出了一种适合有限元动力模型总体修正的广义逆特征值方法,该方法在给出修正解的表达式基础上,要求修正解满足动力模型的力学特征,且仅需要少量试验数据,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在点式压电智能结构中应用摄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 ,从而达到提高建模精度 ,改善实际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效果的目的。通过对一悬臂梁在模型修正前后进行振动主动控制的不同的控制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结构动力模型修正方法的比较研究及评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朱宏平  徐斌  黄玉盈 《力学进展》2002,32(4):513-525
在实际工程中,由结构动力模型得到的计算值与通过试验获得的测量值间往往存在偏差,为了能够精确预测结构的动力响应,依据测量信息修正存在的动力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对现有几种有效的用于结构动力模型修正的理论方法(包括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矩阵型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参数型法和基于遗传优化算法的方法)做了详细的综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步骤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这些动力模型修正方法在工程运用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不完整的模态测量值、模型修正的鲁棒性、模型修正的计算效率和收敛性等.最后,通过对一实际的五层钢框架的动力模型修正,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皓  李东升  李宏男 《力学进展》2019,49(1):201909
有限元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有限元模型由于受到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材料物理参数不确定性等的影响,与真实结构有差异. 因此须通过试验数据加以修正,使其尽可能接近实际结构,以保证之后的结构动力模拟分析和监测等具有实际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已经能够成功应用于一些实际工程,但现代工程技术的进步对有限元模型修正提出了更高要求,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不仅要有较高的精确度,还需要为后续应用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置信度.而现有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确认方法多基于结构线性的假设,而未能考虑实际结构中广泛存在的非线性.因此本文以土木工程结构模型修正的一些研究成果为例,通过对传统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总结评述传统有限元修正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包括有限元模型确认在内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向非线性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动力模型修正中逆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参数型模型修正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与经典的逆特征值问题的提供是一致的,所以先建立起与逆问题等价的关于设计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然后构造出可以用Newtow法求解的格式。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静力响应面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静力响应面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运用响应面方法,将结构静力响应和结构参数之间复杂的隐式关系用显式函数近似表达出来;在此响应面模型(函数)基础上,通过优化计算对结构有限元模型参数进行修正.阐述了基于静力响应面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实现过程.对两跨连续梁结构的静力模型修正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静力响应面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可以减少结构有限元计算的次数、提高模型修正的优化效率,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果具有可接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强夯加固机理的非线性动态冲击显式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水  王钊 《力学学报》2006,14(5):694-698
根据强夯的特点,采用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状态非线性,并且考虑瞬态大变形的非线性动态显式有限元,分析了强夯对地基土的冲击碰撞过程。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有限元计算强夯动力问题时需再引入其他的简化假定的已知量,能较实际地反映强夯加固的动力特性。通过对工程实例计算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构塑性动力响应实验研究的简要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亚溥  方竞 《力学进展》1997,27(3):326-341
讨论和总结了结构塑性动力响应中的相似方法以及进行模化实验所应遵循的原则,对冲击载荷下多种结构塑性动力响应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用动力学方法检测水果坚实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群英  王书茂 《力学进展》1999,29(4):583-590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对水果坚实度进行了广泛地研究,探索坚实度检验的新方法.水果坚实度是表征水果成熟程度和品质的重要物理指标,对水果的收获、储藏和销售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力学的角度综述了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用动力学方法进行水果无损坚实度估计的原理和水果固有频率与坚实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凯玲  张亚  刘妮娜 《力学学报》2007,15(4):534-538
本文对土的动力特性本构模型以及土-结构的接触面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最后分别选用非线性等价粘弹性模型和Ramberg-Osgood模型。分析表明,在进行模型试验设计时,不仅材料要满足相似性原理,而且在设计边界条件和地震波输入时也应以上述模型为参照。通过对一圆形隧道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拱顶处的最大动应力是圆形隧道出现裂痕的主要原因,进而分析了孔隙率对结构横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较为吻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地铁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蒋鹏  李荣强  孔德坊 《力学学报》2002,10(1):108-112
首次采用大变形动力接触有限元法分析了强夯对地基土的冲击碰撞过程 ,锤底接触力和夯沉量过程中直接求得 ,且能模拟夯锤与地基土的多次接触分离过程 ,适应于各种复杂的地基土条件和夯击能条件 ,克服了现有其它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文章最后给出了系列工程算例 ,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合理型  相似文献   

16.
孙雁  刘正兴 《力学季刊》1996,17(4):278-283
本文运用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及变分原理推导了结构-流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水下结构物在运行时的自振特征及动力响应给出了数值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马良筠  孙海峰 《力学学报》1990,22(4):429-437
本文根据实验资料识别结构的动态力学参数,提出修正的振型迭加法,使动力计算更符合实际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验资料识别结构的动态力学参数,提出修正的振型迭加法,使动力计算更符合实际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三维智能薄壳单元,研究了柔性薄壳智能结构的动态最优形状控制;提出了Riccati方程的分块迭代算法;给出了抛物面形天线的最优形状控制算例.  相似文献   

20.
孙茂  王家禄  连淇祥 《力学学报》1993,25(5):628-631
在尾缘处置氢气泡铂丝,观察了上仰翼型自尾缘流入尾迹的涡层。基于尾涡层及(以往)上翼面分离涡的观察,用涡动力学理论,探讨了动态失速的机理,并解释了新的失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