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1)选择好的教材和配套参考书;(2)结合专业特点,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结构;(3)结合历史上发生的典型的污染物分析案例,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4)通过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5)改革实验教学环节,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手化学教师和熟手化学教师各4节“酸和碱”单元常态课堂中教师使用教学行为链、教学行为对在时间和频次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教学行为链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会在较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熟手化学教师高水平教学行为链在频次上的占比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在不同教学行为链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要更高一些;在教学行为对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多以“问”和“讲”,学生多以“答”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活动,熟手化学教师在每一次“动”和“思”上所用时间要明显高于新手化学教师,学生参与课堂的水平上,熟手化学教师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得出如下启示:与熟手化学教师相比,新手化学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对“酸和碱”学科内容本身及其教学的驾驭。无论是熟手还是新手化学教师均应进一步给予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应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工程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特点,引入“雨课堂”和“对分易”2种现代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对分易通过提交章节思维导图及“亮考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逐一击破学生学习难点,多方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互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晓明 《化学教育》2017,38(17):31-33
针对概念教学中向学生直接呈现概念,然后通过机械训练来实现所谓概念掌握的教学现状,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教学为例,提出应在学生深刻理解已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来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原理、规律,从而实现概念的自主、有效的建构,再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以期达到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结构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及教学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教师对结构化学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难点,用Flash、3DMAX等工具制作动画和图形,用PowerPoint制作结构化学教学辅助课件并用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课件有助于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困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以及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及时、有效的练习是重要手段。实验证明,在知识点教学中,恰当掌握练习内容、练习时机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设置练习应掌握恰当难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难度较大的题应设置梯度,使学生顺级而上,发展思维能力。练习还要掌握恰当密度,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高师化工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化工基础课程的特点 ,讨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要用的一些方法及手段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取知识的意识 ,提高学生处理化工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朱必富 《化学教育》2010,31(2):33-35,64
总结了"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和实验初步结果。实验表明:化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促进的。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情",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该模式在农村中学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从流变学教学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流变学的大门;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要理解掌握流变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解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将流变学方法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从流变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国内外流变学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积极创新;注意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陆余平  赵拯 《化学教育》2014,35(11):40-41
通过对学生访谈和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程度的曲解。通过对教材概念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反思后提出: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不宜利用导电实验引入,不宜用导电性作为判断依据;相关练习未能澄清概念关键点;电解质概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过多挫败感,而非成就感。最后提出电解质概念教学应强化本质特征,突出电离特性,促进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