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隶属于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下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rotunea Sleumer)内的26种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6种植物气孔器具有一定相似性,表现为下表皮均有卵圆形或椭圆形气孔器;气孔器散生或聚集有序分布于乳突状或藜状突起之间,气孔器周围有或无间断的条形突起环绕;内外拱盖表面光滑或粗糙;叶表面有或无网状微绒毛;有或无腺体.此外云锦杜鹃亚组下种各成员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云锦杜鹃亚组叶表皮的鳞片,毛被,腺体等,气孔器及其周围纹饰等微形态特征可为分类学提供一定证据.本文的20个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属首次报道,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本文给出了这26种杜鹃的分种检索表,并探讨了该亚组下种间亲缘关系及进化趋势,并且还讨论了该亚组的分类学存疑种的分类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沈立欣  陈训  周凤娇  王君 《贵州科学》2011,29(3):56-58,63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贵州分布的树形杜鹃亚组的3个种及两个天然杂交种杜鹃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研究.对杜鹃种子的四个主要形态指标进行描述,即种子的形状、大小、翅和肋,为其种间鉴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笔者搜集8属20种木兰科常用绿化植物种子,对木兰科植物种子的大小、形状、种壳质地以及内外壁纹饰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兰科种子属间形态差异明显,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加以鉴别,并作为木兰科分属的新依据;属内、种问形态差异细微,相似程度大,有一定的鉴别难度。笔者描述了20种木兰科植物种子形态特征,编制分属检索表,并制作标本,为木兰科植物种子形态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多年引种栽培兴安杜鹃、迎红杜鹃研究基础上,对其苗木进行不同梯度的水分胁迫试验。通过对其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证明这两种杜鹃可以抵抗轻度水分胁迫。当土壤持水量低于40%或大于80%时苗木发生萎蔫或死亡,当土壤持水量60%时苗木生长最好,两种杜鹃叶绿素含量也均达到了最高值。两种杜鹃在受到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时,其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积累均有明显的增加、随着水分胁迫程度不断加深,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5.
3种杜鹃属植物原生质体制备纯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锦杜鹃、西洋杜鹃、锦绣杜鹃的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液pH值、材料生理状态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及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原生质体收集纯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杜鹃组培苗叶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条件是酶液组成为2%纤维素酶+1%果胶酶,酶解总时间为14 h,酶液pH值为6.0;杜鹃原生质体收集纯化的离心适宜条件为1 000 r/min转速下离心6 min,能收集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达79.27%.  相似文献   

6.
7.
井冈山江西杜鹃的物候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布于井冈山的野生花卉江西杜鹃为研究对象,经2009~2010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获得了该野生花卉的物候期数据,结果表明:(1)4月中旬叶芽和新梢开始萌动和生长,此时植株进入生长期;(2)9月初花芽开始膨大,次年3月25~28日始花,4月15~18日开始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10月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日本七鳃鳗,黑斑蛙和丽斑麻蜥4种变动物的松果腺复合体,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变温动物的松果腺复合体,由副松果体和松果体构成,在系统发育中,副松果体始终是光感受器,松果体则从光感觉器向着内分泌腺发展,从这4种动物松果腺复合体的变化揭示;最早脊椎动物的松果眼是2个,以后在动物从低等向高等进化中,其中一个保留在变温动物,始终是光感觉器,另一个变成  相似文献   

9.
以庐山植物园栽培的常绿杜鹃组(Sect. Ponticum)4个亚组的5种杜鹃为材料,开展了亚组间的6个种间杂交试验,包括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 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 Auriculata)、银叶杜鹃亚组(Subsect. Argyrophylla)和树形杜鹃亚组(Subsect. Arborea),以坐果率、种子千粒重、萌发率、绿苗率等为评价指标,分析探讨了其种间杂交的可育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杜鹃组亚组间的种间杂交坐果率为57.14%~88.89%,达到中、高级水平;2)杂交种子千粒重低于对应母本的自然结实种子,但仅井冈山杜鹃♀×皱叶杜鹃♂与母本间达到显著水平;3)杂交种子萌发率大多高于其母本自然结实的种子,表现出某种“超亲和”(super affinity)现象,但不同的亲本组合间存在一定差异;4)部分杂交组合的绿苗率显著低于母本,表现出杂交衰退(hybrid weakness)现象;5)6个杂交组合可育性综合评价得分8~10分,均达到高育型水平.结果表明,常绿杜鹃组亚组间杂交具有高可育性.该结果为常绿杜鹃组杜鹃的杂交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杜鹃兰假鳞茎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液相色谱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获得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羟苄基)-2,7-二羟基-4-甲氧基菲(I),3',5-二羟基-2-(p-羟苄基)-3-甲氧基联苄(II),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III),2,7-二羟基-1-(p-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IV),4-羟基-2-甲氧基苯-1-O-β-D-吡喃葡萄糖(V),化合物IV~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4种蔷薇珊瑚(疑惑蔷薇珊瑚Montipora aenigmatica,壁垒蔷薇珊瑚Montipora circumvallata,单星蔷薇珊瑚Montipora monasteriata和叶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foliosa)的核糖体基因ITS的序列进行分析,并和来自Genbank的其他12种蔷薇珊瑚基因ITS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其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4种蔷薇珊瑚ITS区(ITS1+5.8S+ITS2)长度为535~545 bp,ITS1和ITS2的长度分别为196~202 bp和181~185bp;两两比对显示,ITS区同源性在96.9%~99.1%,其中,ITS1同源性在95%以上,ITS2同源性在94.1%以上;遗传距离在0.002~0.013之间;进化树显示,16种蔷薇珊瑚主要分为乳突型/瘤突型、平滑型/浅窝型2大支,4种海南蔷薇珊瑚都在乳突型/瘤突型分支上,且分子生物学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的结果吻合.研究表明,以核糖体DNA的ITS序列鉴定蔷薇珊瑚属的珊瑚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适用性,它对该属的系统进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研究了它们空间生态位分化问题.结果发现: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是共栖蝙蝠中体型最大的物种,适合在开阔的树冠或空地上方快速飞行;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和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体型中等,中菊头蝠和皮氏菊头蝠适合在树冠下捕食,大耳菊头蝠适合在较复杂的树林中、枝叶间捕食;大卫鼠耳蝠(Myotis davidii)是我国特有种,也是5种共栖蝙蝠中体型最小的种类,适合在复杂树冠间、枝叶间和灌丛中捕食较小的昆虫.所以,同域共栖5种蝙蝠的空间生态位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13.
 以16S rDNA为分子标记对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从我国采集到并描述发表的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4个新种所携带的共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Steinernema akhursti所携带的共生菌很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一个新种,S aciari和S. leizhouense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两个近缘的新种或同一种的两个远缘菌株,而S. beddingi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 bovienii的一个新菌株。  相似文献   

14.
四种蚁科昆虫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幼虫或蛹的脑神经节,通过低渗、固定处理,然后镜检分析,对采自桂林市郊的4种蚂蚁,即粗纹举腹蚁Crematogaster artifex Meyr、伊大头蚁Pkeidole yeensis Forel、印度大头蚁Pheidole indica Mayr、平和弓背蚁Camponotus mitis(F.Smith)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粗纹举腹蚁2n=34、伊大头蚁2n=18、印度大头蚁2n=18、平和弓背蚁2n=28;除伊大头蚁的第1条染色体及印度大头蚁的第12条染色体分组为sm型外,其余染色体及另2种的所有染色体分组均为m型.  相似文献   

15.
薇甘菊学名订正及其近缘种的检索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我国薇甘菊属(菊科)的原产种、外来种进行修订研究,并与近缘种比较确定外来种应为Mikania micrantha H.B.K;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该种的危害性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大叶卷柏(Selaginella bodinieri Hieron.)、疏松卷柏(S.effusa Alston)、具边卷柏(S.limbata Alston)、海南卷柏(S.rolandi-principis Alston)4种卷柏小孢子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其形态结构,并与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做对比,本次观察对传统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方法进行改进,节省了可利用空间,减少了污染。本文为卷柏科系统分类学和孢粉学补充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4种绢蒿属植物的保护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室同步培养的西北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伊犁绢蒿(S. transiliense)、蛔蒿(S. cinum)和纤细绢蒿(S. gracilescens)等4种绢蒿属植物为材料, 对它们生长过程中叶片保护酶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随植株生长变化显著,叶绿素a/b比率变化平缓,POD和SOD呈极显著正相关,POD和CAT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4种绢蒿属植物的抗逆性由强到弱为纤细绢蒿>西北绢蒿>蛔蒿>伊犁绢蒿.  相似文献   

18.
杨加文  蔡磊 《广西科学》2019,26(1):86-88
本文报道了产自贵州省的苦苣苔科4个新记录植物,分别是南川金盏苣苔Oreocharis nanchuanica (K.Y. PanZ.Y. Liu) M. M?llerA. Weber、东川短檐苣苔O. mairei H. Lév.、长圆吊石苣苔Lysionotus oblongifolius W.T. Wang和卷瓣半蒴苣苔Hemiboea follicularis C.B. Clarke var. retroflexa Yan LiuY.S. Huang。这些植物新的地理分布对于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喀斯特地貌植被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戟科4种植物内生真菌分离与抑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大戟、泽漆、乌桕、重阳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含有内生菌,乌桕中获得13株内生菌,鉴定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小菌核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小单头孢属、毛壳菌属、壳小圆孢属、棒盘孢属、交链孢属;京大戟中获得9株内生菌,鉴定8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和交链孢属;泽漆中获得6株内生菌,鉴定4株,属于交链孢属;重阳木中获得15株内生菌,鉴定了4株,分别属于小穴壳属、壳小圆孢属、拟茎点霉属。茎中均有内生菌,种子和重阳木叶中均未分离到。总计43株内生菌中有11株有稳定的抑菌活性,占总菌株的25.58%,有12株有不稳定的抑菌活性,占27.91%。用绿豆发芽试验检验表明,仅有1株菌在绿豆幼苗上形成病斑,其余均生长良好,且21株表现出对绿豆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人类DFF基因的DNA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了该基因的一个片断,经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对4种鱼基因组DNA(经过限制酶消化)进行了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在鲤鱼和鲫鱼中存在一个大小为3.7Kb杂交带,在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中存在的杂交带为4.5Kb,明DFF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保守性,本研究为鱼类DFF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