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首先采用1996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选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通过调整得到技术进步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年-2007年国内外投资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制造业各行业国内外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问题,旨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最近几年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并进一步探讨技术进步来源不同的两类行业的行业分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来源于国内投资或外商投资,个别行业甚至同时受国内外投资的双重影响,当行业特征表现为市场竞争程度高且外商投资对国内投资比重偏高时,技术进步更倾向来源于国内投资,反之则更倾向来源于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3.
本文推广了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用以探索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诸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技术进步视角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利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非线性信息,进一步运用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汉森的门槛模型,以技术进步为门槛变量,探讨了金融集聚对文化产出效率的影响.实证表明:金融集聚对文化产出效率的影响程度受到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的技术进步门槛区间金融集聚对文化产出效率的估计系数不同.因此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地特殊情况,采取与本地技术进步水平相适宜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一类带有时滞的中性技术进步的资产投资系统,运用积分方程和泛函分析理论,讨论了此非线性资产投资系统的积累率的辨识问题.利用Banach空间理论,得到了辨识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技术进步的测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然而,技术进步的测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和令人信服的方法。本文使用DEA方法,基于理想生产前沿面构建了技术进步效率测度模型。技术进步效率测度模型是技术进步度量的一种新方法,是一个相对量的测量,规避了技术进步总量测算模型的一些缺陷。将模型用于测算我国1999~2008年的技术进步效率,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地区技术进步效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产出较高而同时消耗了较低资源投入的省份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效率。这说明低消耗的技术进步才是有效的,能够有效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基于ARDL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部分,后采用更具小样本特性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方法(auto 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来检验两者与能源利用效率间的协整关系,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冲击的时滞区间和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虑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以及在规模收益可变的条件下,利用我国的年度数据对其进行了估计和检验;得到的结果区别于其他文献的结果: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规模报酬是递增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并且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资本对产出及私人资本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了我国总的资本存量和公共资本存量,并从资本存量的角度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了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和产出的动态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我国公共资本对私人资本具有先"挤入"后"挤出"的效应.给公共资本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在第'三年使得私人资本增加0.5个百分点.2)产出对公共资本冲击的响应更加快速和直接,给公共资本一个百分点的冲击会使得产出在第2期时增长0.8个百分点,但是这种正的响应会逐渐减弱,并在第6期后不再显著.3)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私人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要大于公共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私人资本对产出贡献率的最大值为61%,而公共资本对产出贡献率的最大值为28%.  相似文献   

11.
为解释不同技术变迁模式的作用原理,基于技术生态位理论,采用NetLogo软件进行智能体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外干扰的作用与强度是技术能否借助转变模式实现变迁的关键;技术变迁的去结盟与再结盟模式将导致生态位网络呈现区域高连通性,但主导技术出现空白阶段的情况;技术替代模式的技术变迁利于新技术通过生态位的积累与扩展建立市场权力,并逐步淘汰体制技术;技术变迁的重组模式是以成功的技术创新为前提,推动突破性创新涌现并彻底实现技术变革的方式。研究不仅从理论拓展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为技术生态位理论做出了贡献,而且所得结论亦从管理实践的角度,为管理者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变迁策略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采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微观(CHNS)数据,通过修正劳动力区位选择偏误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 Model)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变迁.首先,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效应1993年最高,随后增收效应出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出现民工荒后,增收效应开始逐渐上升,反应了劳动力转移与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其次,劳动力区位自选择对于收入的影响是显著地,说明了从微观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效应时修正自选择偏误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和职业教育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对收入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造业由90年代开始急速向东部地区集聚,但近几年这种集聚态势有所减弱,甚至有一些东部地区行业向其他地区进行了转移,产业集聚存在区域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针对产业的行业差异给出产业转移建议.利用我国2007-2009年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青海和西藏)四位码制造业数据探索产业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有如下发现:首先,"地方化经济"的可分解为"就业密度"和"竞争程度".计量结果表明:1)地区差异:就全国样本来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由2007年的显著正向影响转变为2009年的影响不显著.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但2007-2009年三年间,其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均小于对内陆地区的影响.表明东部地区已经逐步丧失考劳动力集聚所得到的优势,且竞争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2)行业差异:竞争程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行业而不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更大,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受到竞争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小,即同行业的集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有利,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较小,这也是创新点之一.最后,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现实性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建议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因为东部已失去了单纯靠劳动力数目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并且东部地区企业竞争的负面效应有所显现,同时中部地区也有能力做好承接工作,但是这还要建立在中部加速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胡宗义  徐俐 《经济数学》2013,30(1):74-80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附加技术创新变量的增广生产函数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影响企业生产率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工业上市公司生产率从总体上受制于技术创新投入,按所有制分类后,国有企业的生产率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民营企业生产率与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进一步引入企业规模和产出的一期滞后项后结果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5.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了消费者、生产部门和能源供给部门目标函数同时达到最优的一体化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模型求解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着重分析了污染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污染排放量增长率应与人均GDP增长率呈线性关系,且当化石能源使用更加清洁、低碳或减排技术更加进步时,人均环境增长率随人均GDP增长率的变化比原有速度要快;中国实际数据表明,尽管二氧化碳、废水、废气与经济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但人均环境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并未达到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6.
马永红  李言睿 《运筹与管理》2019,28(12):194-199
基于零售商Stackelberg博弈,采用逆序归纳法,分析了技术创新后边际成本变化率与企业利润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企业如何根据边际成本变化率选择技术创新策略的问题。从技术创新导致产品边际成本变化角度出发,建立了三阶段博弈模型。博弈第1阶段是企业判断技术创新后边际成本增加的可行范围;第2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后对产品分销价格的决策;第3阶段是零售商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决定产量。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产能约束时,企业更愿意选择低成本创新,当边际成本增加超过30%时,由于成本过高得不到更大利润,企业宁愿选择不创新。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赋权,利用线性加权方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的科技进步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4):580-590
基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对劳动力迁移的定量数据进行计量验证,探索了参与不同的务工方式对农户选择参与各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参与外地务工虽然有利于家庭的资金积累,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流出地非农生产活动的参与和劳动力供给;本地务工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对参与林(经济)作物种植、养殖和自营等生产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劳动力迁移仍然会减少本地其他活动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在基于标准C-D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框架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深入探究全国以及不同区域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且沿海地区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比非沿海地区更强烈.要缓解劳动力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当放宽人口政策;其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对老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第三,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实现地区间劳动力年龄结构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