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液体动力学模型与状态方程,分析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是否发生相变以及相变的级次对末态分布的影响.由于集体效应随入射能量和核质量的增加而加强,预计对于RHIC(每对核子能量S=100+100GeV)上进行的197Au-197Au碰撞,快度分布有可能作为夸克物质形成的信号.  相似文献   

2.
对25MeV/u 40Ar+197Au反应系统裂变与后角轻粒子发射进行了符合测量,用裂变碎片折叠角和裂变碎片的飞行时间再构转移到类熔合核的线性动量.通过对线性动量转移和轻带电粒子能谱测量,给出从中心碰撞到周边碰撞产生的类熔合核的初始激发能、角动量和核温度,讨论它们的关系.发现了中心碰撞形成的类复合核的核温度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接近多重碎裂的“准相变区”.  相似文献   

3.
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多重碎裂基础上,应用阶乘矩方法分析了多重碎裂.对197An(200MeV/u)+197An碰撞系统进行了计算.发现多重分布有阵发混沌存在.并对临界现象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同位旋相关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了中子晕核11Li和相等质量稳定核11B在相同入射道条件下引起核碎裂反应中的特征. 由于中子晕核松散的晕中子结构和小的分离能与相等质量稳定核相比具有容易碎裂的特征,因此在较低能区这种松散的晕结构有利于碎裂过程的发生,随入射能量升高,这种晕结构效应逐渐消失. 而且这种在碎裂中的中子晕结构作用随靶核质量和碰撞参数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p-A,16O-A和32S-A过程快度分布的靶核依赖性.指出:将核子-核,核-核碰撞看成核子-核子碰撞的线性叠加的几何模型只能得到靶核指数α(η) 0.4.靶核碎裂区α(η)→1的实验数据表明,目前能量下的高能重离子碰撞中,非线性效应已不可忽略.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的结果能很好地描述不同射弹过程的靶核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美国BNL/AGS上能量10.7AGeV的197Au离子诱发核作用,报告了EMU–01国际合作实验关于射弹核碎裂和产生粒子密度等最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丰收  葛凌霄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45-1050
借助于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理论,对 20Ne+20Ne碰撞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系统地研究了费米能区的碰撞机制.结果表明:深部非弹性碰撞已由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所取代;随着轰击能量升高,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分量变小,50MeV/u时已有碎裂发生,150MeV/u时已是典型的碎裂过程.同时对中间质量碎片发射的起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扩展BUU模型计算了中能区86Kr+197Au重系统的能量耗散、π介子阈下产生和流角,定量地拟合了43MeV/u 86Kr+197Au实验的能量耗散和类弹碎片核电荷数的关系及类弹类靶碎片核电荷数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能质子发射和多重碎裂事件的关联研究了原子核多重碎裂. 在数值模拟随机Boltzmann-Langevin输运方程用于描述中能区重离子碰撞的基础上提出了冷原子核多重碎裂类型,即高能非平衡质子带走了体系很多能量,体系的碎裂是由于剧烈的、但很冷的膨胀引起的. 给出了在描述40Ca+40Ca反应系统中轰击能量为90MeV/u的中心碰撞时所出现的典型事例. 提出了采用4π探测器测量时可能给出的实验信号.  相似文献   

10.
将具体的核内核子(包括中子、质子)密度分布引入到中能Abrasion-Ablation模型中,用修正后的模型计算了30MeV/u 40Ar+natAg反应中的弹核碎裂过程.结果表明,在非常周边的碰撞中,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的碎片截面与修正前的计算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反映了核密度边缘弥散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中能弹核碎裂碎片能量相对于束流能量的降低是由摩擦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在14.6—200AGeV的束流能区内,系统研究了氧离子(16O)诱发乳胶核(Em)和硫离子(32S)诱发金核(197Au)中心相互作用中末态产生粒子多重数谱的局域特征,给出了离散对平均多重数、入射能量和碰撞中心度的依赖以及阶乘矩F2随能量和中心度的变化,考查了局域赝快度窗口中多重数分布参数化的有效性,分析了归一化方差对窗口的依赖关系,估计了中心碰撞下粒子发射源数目.  相似文献   

12.
轻系统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对40Ca+40Ca和40Ar+40Ar系统在不同入射能量时,同位旋效应对多重碎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低能区的多重碎裂由于多种同位旋相关的因素相互抵消,因此多重碎裂的同位旋效应不明显.随着能量的增加,同位旋相关的截面造成多重碎裂的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25MeV/u40Ar+197Au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小角α-α关联.由α-α关联函数提取了8Be核的相对态布居和热核的核温度.实验测得发射温度随碰撞参数而稍有变化,从中心碰撞的4MeV变化至周边碰撞的3.8MeV.在周边碰撞中,观察到发射温度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前角区复杂碎片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角测量了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轻粒子和复杂碎片,利用线性动量转移和总横向动量方法对三体符合事件进行了碰撞参数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心碰撞中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平衡类靶核的统计发射,并伴随有非平衡中途成份;而周边碰撞中前角区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弹核碎裂成份. 在半中心碰撞中则存在类弹、类靶和中途三种成份.  相似文献   

15.
在Boltzmann-Uehling-Uhleenback理论框架内,研究了20Ne+20Ne碰撞系统在入射能量从10MeV/u到100MeV/u变化时,碎裂发生的机制,并讨论了极限激发能以及反应过程中热平衡与非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包括了平均场效应,两体碰撞和泡利阻塞效应的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理论,系统研究了20Ne+20Ne碰撞系统在轰击能量为5—150MeV/u能区内中心碰撞时,反应机制从全融合、非全融合向碎裂变迁的过程,讨论了平均场、两体碰撞和泡利阻塞效应随轰击能量的变化及它们对反应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入射能量E为40和100MeV/u时,对112Sn+112Sn和124Sn+124Sn两个反应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进行了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计算,系统研究了阻塞率、线性动量转移、荷电粒子多重性、轻荷电粒子多重性、中子多重性以及束缚核总电荷Zbound随碰撞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子多重性对碰撞参数的依赖在两个能量下都存在着明显的同位旋效应,Zbound在E为40MeV/u时存在着同位旋效应.同时讨论了在较低和较高能量时如何更合理地确定反应事件的碰撞参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46.7MeV/u 12C轰击58Ni、115In、197Au反应发射α粒子的角分布和能谱.从速度表象中洛仑兹不变截面等高图中明显看到发射α粒子的三个源.用这三个源的运动源模型成功地拟合了α粒子能谱,所提取的强相互作用源参数符合费米气体模型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能谱及拟合参数对靶的依赖关系.认为快速源实质上来自弹核碎裂或类弹核碎裂.  相似文献   

19.
激发能升高级联裂变到瞬发多重碎裂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0Ar+159Tb、197Au、209Bi(25MeV/u)中心碰撞产生的三体碎片产物的角关联,配合Ar+Au(60MeV/u)三体出射的数据,分析非完全熔合反应产生的高激发核衰变的演化过程,证明了在25MeV/u入射能时激发核产生的三重大质量碎片是级联的两次出射的裂变形成的,其时间差尺度大约为1000fm/c,而对60MeV/u入射能下的激发核观察到重碎片在120°附近出现强的角关联,这在理论上解释为发射时间差较短,即出现了瞬发的多重碎裂.  相似文献   

20.
许多提取核反应过程中熵产生的方法只适用于高能核反应过程,而约化d的产额方法可以用于较低能量的重离子核反应中.对于35MeV/u 40Ar+197Au的核反应过程,利用这种方法所得的熵和约化带电粒子多重性提取的熵结果一致.对于后角热核发射体系,实验提取的核温度为(4.7±1.2)MeV,熵为S/A=2.5±0.5,根据实验提取的熵和核温度可以确定其碎裂密度小于0.1ρ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