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现有风冷吸收分别对传热与传质加以强化,绝热吸收有助于实现吸收器小型化,但存在溶液再循环量过大和再循环泵能耗大的问题。该文结合喷射器与超声波二者优势,以实现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小型风冷化、高效化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喷射器-超声波的绝热吸收制冷循环,以期利用喷射器回收溶液节流损失并提高吸收器压力,减少再循环倍率,利用超声波在绝热吸收器内的真空雾化增大吸收传质过程空间和时间,增强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2.
 制冷就是使某一空间内物体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能维持这个低温的过程。制冷及低温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多个重要领域,如食品储藏、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科学试验等。根据制冷产生的低温环境的不同,制冷技术大体分为三类,120K以上至环境温度以下为普通制冷,20-120K为深度制冷,OK以上至20K为低温和超低温制冷。早期制冷主要采用气体膨胀的方式来获取越来越低的低温,到1932年,荷兰人克西姆采用降低液氦压力的方法获得了0.7K的最低温度。这几乎达到了气体膨胀制冷的极限。  相似文献   

3.
基于Einstein制冷循环设计了气泡泵实验装置,以氨水为工质,对给定工况下气泡泵的性能进行研究。对沉浸比和加热功率对气泡泵的提升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将实验值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气泡泵的液体输送特性与气泡泵提升管管径、沉浸比、加热功率有关;气泡泵的液体流量随着加热功率增大、沉浸比的增大而增大,提升管内径对液体流量的影响不明显。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实际气体分子间吸引相互作用对焦耳汤姆孙效应转换温度和转换曲线的影响,并与 CO 2气体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通常在制冷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制冷系统中溶液蒸发、吸收和冷凝过程中热量传递效率.通过研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得到了活性剂对制冷性能影响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对戊基甲醇、正六醇和1-羟基己烷这三种添加剂的制冷性能进行对比测试,实验表明添加浓度为150ppm...  相似文献   

6.
根据本课题组人员完成的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程序,对一种逆串联式三效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温度约在200~220°之间,发生压力约在2~4×105Pa之间,其COP比双效制冷循环高约40%.因而,逆串联TC循环是一种既具有较高的热力性能系数,又具有较低的发生温度、发生压力的三效循环.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应用于制冷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两种余热驱动制冷的方式,并重点介绍了各种热源应用于溴化锂制冷的情况,最后比较了不同温度热水应用于溴冷机的区别,为余热回收应用于制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9):2243-2249
通过实验研究了氨–水–溴化锂三元工质的对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影响。实验测试了发生温度100~130℃,蒸发温度-16~-4℃和冷却水温度22~33℃工况下的系统性能系数,发现适用于氨吸收式制冷的最佳溴化锂浓度为15%,与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性能系数最高提升了10%。溴化锂最为第三工质对系统的影响是整体的,使用三元工质可以降低精馏负荷与回流比,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发生压力,有利于提升性能系数;但其不利影响体现在会降低浓溶液中氨的浓度,导致系统循环倍率上升,不利于提升性能系数。合理使用氨–水–溴化锂三元工质是不增加系统复杂度提高氨吸收式制冷性能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空间探测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对极低温制冷技术(1K)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总结了绝热去磁制冷、稀释制冷与吸附制冷三种目前主要制冷方法的原理与优缺点,回顾了三类制冷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提出了绝热去磁制冷、稀释制冷与吸附制冷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热力学观点讨论了工作温度对于制冷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与循环时间有关的温度效率和熵产数。对于一个相对较短的循环时间,吸收/解吸收热量转换器的温度效率在200秒后可以达到92%。熵产数Ns由在一个循环系统内生成的不可逆性参数和热量转换器流体有效性参数之间的比率决定。结果显示,在使用一个30℃冷源的情况下高级吸收式循环系统的熵产数Ns在热水温度是45℃至55℃之间时是相对较小的,而对于传统循环,在使用相同冷源温度的情况下,热水温度在65℃到75℃之间时,Ns是相对较小的。  相似文献   

11.
综合考虑工质热力学性质及环境友好性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将非共沸混和制冷剂HFC32+HFC227ea替代HCFC22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用UNIEAC模型确定组分活度系数,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相平衡原理基础上,对HFC32+HFC227ea/DMF新型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随工况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HCFC22/DMF循环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当HFC32和HFC227ea以适当比例混合用于吸收式制冷循环时,完全能达到HCFC22所能达到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制冷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制冷(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又称电子制冷、温差制冷或者热电制冷,是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制冷技术。与普通制冷技术不同,半导体制冷不采用压缩机和制冷剂,不依赖制冷剂的相变传递热量,在直流电流通过具有热电转化效应的导体组成的回路时,利用热量转移特性制冷,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全新制冷技术。  相似文献   

13.
固体吸附式制冷是一种可直接利用余热作为驱动热源和使用天然制冷剂的制冷方式,它对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吸附式制冷技术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一个学术方向。其中,采用其他以热能为动力的制冷循环方式与固体吸附式联合制冷在制冷领域已成为一个重要方向。首先介绍非单一吸附式制冷方式的总体研究进展,随后对其未来研究和应用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12个通用的三效循环系统以及这12个通用循环系统组成的76种可能的密闭循环系统进行了评测。根据通用三效循环系统的压力和溶解度要求,对通用三效循环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充分考虑各部件设计中的问题和COPs数值,以及处于高腐蚀环境中部件的数目。通过分析,确定了四个性价比较优的系统:Alkitrate Topping循环系统,Pressure Staged Envelope循环系统,High Overlap循环系统和Dual Loop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单压吸收式制冷的主要类型,对两种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阐述。就Einstein制冷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目前研究Einstein制冷循环所面临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原始设计,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Einstein制冷循环,使用Patel-Teja立方型状态方程及Reid-Pana-giotopolos混合规则,以数值模拟研究该循环可行性,并分析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冷凝/吸收温度为35℃时,系统性能系数最高可达0.27。  相似文献   

17.
超导电性制冷唯象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超导热力学唯象为基础,讨论了有退磁效应和远退磁效应的两种I类超导体样品在外场从0增加到临界场HC(T)过程中所产生的制冷效应,我们发现:对于有退磁效应的样品,其制冷效应发生在中间态区;而从Meissner态到中间态和从中间态到正常态的相变过程是二级相为,所以无制冷效应,这可能是超导体制冷实验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自行设计的可视化气泡泵实验装置,以氨水工质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实验工况条件下的气泡泵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气泡泵的液体流量随着提升管管径,沉浸比和加热功率有关,并且随着沉浸比和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沉浸比的增大而增大;气泡泵的效率也与沉浸比和加热功率有密切的关系:气泡泵的效率随着沉浸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表现为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霞 《工科物理》1996,(2):37-40
本文介绍一种获得低温的制冷技术-G-M循环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热力学循环过程,以及循环过程中的温度特性,并介绍了G-M循环制冷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