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C12(d,p)C13(基态)削裂反应的角分布和极化,应用扭曲波方法进行了以下几种情况的讨论:(i)Born近似;(ii)质子受无l-s耦合项的光学势扭曲;(iii)氘核受黑体扭曲;(iv)氘核受黑体扭曲、质子受无l-s耦合项的光学势扭曲;(v)氘核受黑体扭曲、质子受有l-s耦合项光学势扭曲;(vi)氘核受硬球扭曲;(vii)氘核受硬球扭曲、质子受无l-s耦合项光学势扭曲,由分析的结果表明,不论是对角分布或者是对于极化而言,扭曲波方法都是一种比较好的近似。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及Ca40(d,p)Ca41基态反应质子群的角分布和微分截面。氘核能量为13.3MeV,对C12和Ca40的反应,其测量角度范围分别为3°—167°和10°—164°,每隔2.5°或5°测量一点,其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这两群质子,在主削裂峯附近的实验点和用简单Butler理论算得的理论角分布曲线都符合得相当好;理论计算数据对实验数据在主峯处归一;由此而定得的核能级参数与前人所得到的是一致的。(2)大角度区的实验截面数值没有减小到象Butler理论所要求的那样小,并有非常明显的次极大出现,其位置与Butler理论所预言的不一致;这些特点可以用扭曲波理论来解释,非氘核削裂机制也可能有部分贡献。(3)在C12(d,p)C13反应中,前角度区的截面有很大下降,而后角区则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现象都和Butler理论不一致;然而,这也可以用扭曲波来解释。(4)用主峯处的截面和Butler理论算得的基态的约化宽度,对C12(d,p)C13和Ca40(d,p)Ca41反应分别为r2=0.17和0.041;用扭曲波理论计算时,则得到较大的r2值,后者更接近于单粒子模型所预言的数值,基于上面这些事实,对本实验的数据使用扭曲波理论来进行分析似乎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Mars-Saturn程序对31.2MeV α 粒子在10,11B核上的反应机制进行了EFR-DWBA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反应10,11B(α,t0,1)11,12C、10B(α,t0,1)12C0,110B(α,p0)13C而言,直接的削裂反应是主要的; 而对于反应11B(α,d0)13C,则是直接的削裂反应的非相干相加; 对于11B(α,p0)14C反应,则是上述两种机制相加适合于前、后角区,两中间角区的峰表明复合核反应机制似乎也应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4.
侯洵  杨志勇 《光子学报》2000,29(5):385-395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中的线性叠加原理,分别构造了由多模(即q模)相干态|{Zj}>q与多模真空态|{0j}>q以及由多模相干态的相反态|{-Zj}>q与多模真空态|{0j}>q等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及第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3(2)>q和|ψ-,4(2)>q.利用新近建立的多模压缩态理论,首次对态|ψ+,3(2)>q及态|ψ-,4(2)>q的广义非线性等阶N次方Y压缩和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1)态|ψ+,3(2)>q及态|ψ-,4(2)>q是两种典型的多模非经典光场,当各模的初始相位φj(j=1,2,3,…,q)或者各模的初始相位和 =φj以及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R)(0)±)等分别满足一些特定的量子化条件时,态|ψ+,3(2)>q及态|ψ-,4(2)>q均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任意阶的等阶N次方Y压缩效应和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2)当组成态|ψ+,3(2)>q及态|ψ-,4(2)>q的各对应复几率幅不相等亦即C+(R)≠C-(R)和C+(0)≠C-(0)时,态|ψ+,3(2)>q及态|ψ-,4(2)>q这两者的压缩条件和压缩特征虽然相同,但其压缩幅度(即压缩程度和压缩深度)却不相等,这种现象称为“相似压缩”;3)当组成态|ψ+,3(2)>q及态|ψ-,4(2)>q的各对应复几率幅相等亦即C+(R)=C-(R)和C+(0)=C-(0)时,态|ψ+,3(2)>q及态|ψ-,4(2)>q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多模叠加态光场不仅具有完全相同的压缩条件和压缩特征,而且还具有完全相等的压缩幅度,这种现象就称为“压缩简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小x区原子核内邻近核子间海夸克空间重叠行为,给出了核遮蔽因子R(x,Q2,A)与空间重叠程度因子ΔVA(x)/VA(x)的关系.并据此计算了12C、63Cu和116Sn的平均核结构函数与氘核结构函数之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6.
周丽霞  燕友果 《物理学报》2012,61(4):43401-043401
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Ag+(4p6) 及Ag+(4d10)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和散射电子角度下(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 散射电子角度为4°, 10°和20°. 计算结果表明, Ag+(4p6)(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其binary峰峰位或劈裂峰的谷位与动量转移方向有较大差别, 这可能是由于一种两次两体碰撞造成的. 另外, 还发现Ag+(4p6)(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binary峰出现了反常劈裂现象, 这表明离子靶内壳层电离(e,2e)反应过程较外壳层更为复杂.对Ag+(4p6)及Ag+(4d10), 除binary峰和recoil峰以外, 在其他敲出电子角度出现了新的峰, 本文用几种两次两体碰撞过程对这些新的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结合理论计算, 研究了异亮氨酸的真空紫外光诱导电离解离.在光子能量为13 eV的质谱中探测到了m/z=86、75、74、69、57、46、45、44、41、30、28、18的碎片离子.对于异亮氨酸的主要碎片离子为:C5H12N+ (m/z=86)、C2H5NO4+ (m/z=75)、C5H9+ (m/z=69)、C4H9+(m/z=57)和CH4N+(m/z=30).由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出现势分别为:8.84±0.07、9.25±0.06、10.20±0.12、9.25±0.10、11.05±0.07 eV.结合量化理论计算(B3LYP/6-31++G(d,p)),详细给出了它们可能的生成路径.这些解离通道包括简单的键断裂反应和涉及中间体、过渡态的反应,实验值和理论计算的离子出现能或势垒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高分辨的里德堡态氘原子标识-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碰撞能为4.5∽6.5 kcal/mol范围内Cl(2P)[Cl(2P3/2)和Cl*(2P1/2)]与D2的反应. 虽然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2P1/2)+D2在波恩-奥本海默(B-O)近似下本应是禁阻的,但实验中观测到了该反应的贡献. 通过测量靠近后向的碰撞能相关的微分散射截面连线,发现低碰撞能下的产物主要来自于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2. 随着碰撞能的提高,自旋轨道基态反应Cl+D2的反应性增加明显要比自旋轨道激发态反应Cl*+D2更快,并且在高碰撞能下成为产物的主要来源. 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碰撞能下,Cl*中自旋轨道激发态的额外能量,可以帮助B-O近似禁阻的反应Cl*+D2越过势垒;然而当碰撞能接近和高于反应势垒时,B-O近似允许的反应Cl+D2占主导地位. Cl/Cl*+D2反应中B-O近似有效性的特征与其同位素反应Cl/Cl*+H2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构造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叠加态|Ψn(2)>q=Cn(R)|{-iZj*}>q+Cn(0)|{Oj}>q;并首次详细地研究了此量子态的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表明:态|Ψn(2)>q是一种多模典型的非经典光场;还发现了"相似压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尺寸选择的负离子光电子能谱与高精度理论计算,对AlnC4-/0(n=2∽4))团簇的结构和成键性质进行了研究. Al2C4-团簇负离子的最稳定结构是一个C2v对称的平面结构,其中两个C2单元与两个铝原子分别相连. Al2C4-团簇负离子的次稳定结构是一个线型结构,两个铝原子位于C4线型结构两端,能量仅比最稳定结构高0.05 eV. 中性Al2C4团簇是一个线型结构. Al3C4-团簇负离子是一个平面结构,其中三个铝原子分别与两个C2单元相连. 而中性Al3C4团簇则是一个V字型结构. Al4C4-团簇负离子和中性Al4C4团簇均为C2h对称的平面结构,四个铝原子分别位于两个C2单元的末端. AlnC4-/0(n=2∽4))团簇负离子的自适应自然密度配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团簇中铝原子与C2单元之间的化学键具有σ和π键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氢原子里德堡态飞行时间谱探测方法及多通道探测的优势,利用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系统地研究了低碰撞能3.03∽17.97 meV内的F+HD→DF+H反应. 实验中清楚地观测到来自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禁阻的反应F*(2P1/2)+HD→DF+H和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允许的反应F(2P3/2)+HD→DF+H的贡献. 在后向散射方向上,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禁阻的反应F*(2P1/2))+HD的贡献远远大于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允许的反应F(2P3/2)+HD,表明非绝热效应在低碰撞能下F+HD→DF+H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并且,后向散射信号随着碰撞能的降低而单调降低,未出现反应共振的特征. 实验中还获得了低碰撞能3.03∽17.97 meV内波恩-奥本海默近似禁阻的和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允许的反应微分截面,其中最出乎意料的现象是:随着碰撞能的降低,产物的角分布由后向散射逐渐转变为侧向散射,这可能是在低碰撞下存在的某种未知反应机理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使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在aug-cc-pvtz基组水平上对LiO2(C2VX2A2)基态分子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了它的平衡几何构型和力常数.根据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原理得到可能的电子状态和离解极限.应用多体展式理论方法推导出了LiO2(C2VX2A2)基态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13.
马维兴  武青 《中国物理 C》1997,21(4):362-367
建立了质子自旋依赖的结构函数的第一矩与GDH求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求和规则和重子结构的[SUsf(6)⊙O(3)]⊙SUc(3)夸克模型,讨论了质子的自旋问题,并把理论的结果与EMC和SLAC的实验作了比较,结果相一致.发现在低动量转移区,P33(1232)的光激发的贡献是最重要的,而且是负的.在高动量转移区,P33的贡献是正的,而且随Q2的增加很快减小,可以略去,从负值到正值的转折点是在Q2=0.32GeV2附近.  相似文献   

14.
邓从豪 《物理学报》1964,20(12):1235-1243
设H为量子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以算符(λ-H)和(H-λ)-1作用于近似波函数ψk(0)。我们证明了,如果作用得到的函数中φk在H的变量的整个区间是连续、有限和平方可积的,则它们是比ψk(0)更接近于本征态ψk的近似波函数。由φk计算H的平均值接近于以{ψk(0)}为无微扰态的二级微扰的计算值。用此法计算类氢离子的极化率,得到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2001,25(8):720-724
利用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的自旋相关结构函数随Q2的依赖关系.在小动量转移区研究高扭曲效应a2(Q2),d2(Q2)对结构函数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其它的一些模型理论计算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真空紫外(VUV)激光速度-地图成像-TPE(真空紫外VMI-TPE)方法获得了高分辨率初始光电子(TPE)氯苯(C6H5Cl(X1A1))的光谱,炔丙基自由基(C3H3(X2B1))和烯丙基(C3H5(X2A1)). 观察到的真空紫外VMI-TPE方法的光电子能量分辨率在1~2 cm-1,可以和在真空紫外激光脉冲场电离光电子(VUV-PFI-PE)的测量媲美. 类似真空紫外PFI-PE测量,真空紫外VMI-光电子(真空紫外VMI-PE)和真空紫外VMI-TPE测量能量分辨率依赖于直流电场在光电离区加速电子. C6H5Cl和C3H3的电离初始值的降低为F的函数表示Stark偏移校正为VUV-VMI-TPE测量由-3.1√F管辖,这是半经典预测值-6.1√F的一半. 我们还测量C6H5Cl和C3H5的真空紫外光能量的真空紫外VMI-PE谱接近其电离初始值. 在VUV-VMI-PE测量中观察到的C3H5+阳离子振动谱和振动级数,nv7+(n=0~3). 真空紫外VMI-TPE可以实现更高的实验灵敏度和类似真空紫外PFI-PE测量的能量分辨率,使真空紫外VMI-TPE法成为高分辨率真空紫外PFI-PE测量一个很好的替代.  相似文献   

17.
47MeV/u 12C同133Cs反应碘同位素产额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化法测量了47MeV/u 12C同133Cs相互作用时碘同位素的产额.发现碘同位素产额分布曲线的峰位在124I附近,半宽度为6.5质量单位,最可几产物的质量损失为9.2个质量单位.靶核削裂2个质子的产物131I的形成截面约0.47—0.87mb,没观察到靶核削裂2个质子,再俘获1个中子的产物132I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俞涛  姜焕清 《中国物理 C》1998,22(5):452-459
计算了阈能附近氘核上η介子的光生反应γd→ηX.其中核子上η光生过程主要考虑N(1535)的贡献,氘-核子-核子顶角Γdpn矩阵元处理成非相对论氘核波函数.所得截面和微分截面能够很好地符合最新的实验数据,并得出了γ nN* 耦合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金星南 《物理学报》1959,15(1):25-31
In this paper, we have calculated the elastic scattering of high energy electrons with nuclei C12 by phase shift calculation.We take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us C12 as following:(1)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ρ(x)=ρ0θ-x/a, (2) gaussian distribution:ρ(x)=ρ0e(-x2/a2),(3) uniform distribution: ρ(x) ={ρ0 when 0kR, where a and b are the parameters, and the constant R is the radius of the nucleus C12. The energy of the electrons is 187 Mev.The result of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 confir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kinds of distributions, and gives R=(12)1/3r0, where r0=1.35×10-13 c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理论计算研究环戊酮单分子的光电离解离过程. 在9.0∽15.5 eV能量范围内,测量了环戊酮离子及其碎片离子的光电离效率曲线. 通过光电离效率曲线,将环戊酮分子的电离能确定为9.23±0.03 eV,并确认碎片离子为:C5H7O+,C4H5O+,C4H8+,C3H3O+,C4H6+,C2H4O+,C3H6+,C3H5+,C3H4+,C3H3+,C2H5+, C2H4+.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ωB97X-D/6-31+G(d,p)理论水平基础上,提出了C5H8O+的解离机制. 通过对环戊酮解离路径的分析,发现开环和氢迁移过程为环戊酮离子解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