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青霉素G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二—(2—乙基己基聚氧化烯烃)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2-乙基己基聚氧化烯烃)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及应用姚传义吴金川何志敏*(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072)关键词二-(2-乙基己基聚氧化烯烃)琥珀酸双酯磺酸钠,表面活性,反胶团酶反应,橄榄油水解1997-09-19收稿,1997-1... 相似文献
6.
7.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用油中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偏苯三甲酸三(2-乙基己基)酯两种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于-20℃冷冻除脂净化,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两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3 mg/kg,定量限为0.1 mg/kg,线性范围为0.1~10 mg/kg。3个添加水平(0.1、0.3和1.0 mg/kg)下的回收率为81.04%~108.31%,相对标准偏差为0.70%~9.91%。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食用油中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偏苯三甲酸三(2-乙基己基)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依据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GPC净化在线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参照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以测定花生油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例,对整个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进行了评定和合成,取包含因子k=2(约95%置信概率),花生油中DEHP含量为11.8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U=1.2 mg/kg。结果表明,随机效应和曲线拟合是影响邻苯二甲酸酯检测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2SO4-钴(Ⅱ)、镍(Ⅱ)萃取体系中所形成的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元酸性磷(膦)酸酯类萃取剂(HL)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和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P-507)与钴(Ⅱ)、镍(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水含量测定、热重分析、红外和电子光谱及磁矩测定就二种萃取剂与钴、镍配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立体构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种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是相似的。深兰色的钴配合物CoL_2为四面体构型。棕色的镍的无水配合物NiL_2和绿色的含水配合物NiL_2·2H_2O对均为八面体构型。四面体钴配合物中键的共价性程度大于八面体的镍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分别与μ-氧-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反应, 合成了3个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2 (1), 3 (2), 4 (3))。对化合物1~3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1H, 13C)表征, 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测定晶体结构。化合物中锡与配基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构型。试验表明, 化合物2和3均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AEOT/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中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2-乙基己氧基)乙基]酯磺酸钠(AE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的导电聚苯胺.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表面活性剂循环利用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Olympus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13.
建立了水中磺酸偶氮染料甲基橙(MO)、刚果红(CR)和酸性铬兰K(ACBK)的反胶束萃取-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的方法。采用Hypersil 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水)=63:37(含10mmol/L的KH2PO4、4m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KOH调pH=7.0),流速为0.8mL/min,MO、CR和ACBK检测波长分别为449nm、505nm和526nm。结果表明,染料的回收率为92.9%~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0.9%~2.3%,水中MO、CR和ACBK的检出限分别为0.6μg/L、1.2μg/L和1.3μg/L。 相似文献
14.
伯胺N1923萃取体系反胶束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胺 N1 92 3是重要的国产萃取剂 ,其经酸化后生成的铵盐在有机相中可聚集形成反向胶束或微乳液[1] ,但在盐酸和硫氰酸等一元酸介质中萃取金属时 ,萃取剂的聚集现象对萃取机理影响不大 ,可用斜率法分析实验结果 ,确定萃合物组成 [2 ] .而在硫酸介质中却表现出特殊的萃取现象 ,发生胶束萃取[3] .对此 ,本文试图从表面与胶体化学的角度对伯胺萃取体系反胶束的形成作深入研究 ,以期对伯胺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1 实验部分1 .1 试剂与仪器 伯胺 N1 92 3( RNH2 ) ,平均分子量 2 91 .8(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实验厂 ) … 相似文献
15.
新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反胶束体系对蛋白质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适于反胶束法提取蛋白质的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二油酸乙二醇单酯基磷酸酯钠(DEOPA);以氢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及对水的增溶作用等表面化学性质;考察了DEOPA/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蛋白质的性能.结果表明,DEOPA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适合于构建反胶束体系,并可用于提取大分子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正辛醇反胶束从枳实粗提物中萃取L-辛弗林。 研究了萃取机理和水相pH值、含水量W0、阳离子浓度、萃取时间以及P204浓度对L-辛弗林萃取率的影响。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204/正辛醇反胶束;萃取L-辛弗林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原料液水相pH=6.5,含水量W0=15、P204浓度为0.08 mol/L,在此条件下萃取15 min,对L-辛弗林的单次萃取率为68.0%。 基于萃取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反映pH值、P204浓度与萃取率的关系,在一定pH值及P204浓度区间可预测萃取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19.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萃取Au(CN)2-的微观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M-BAC)-磷酸三丁酯(TBP)-正庚烷体系萃取Au(CN)2-的机理及过程.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组成为[R4N+]·[Au(CN)2-]·4H2O·4TBP.当有机相金浓度大于3g·L-1时,有机相中存在聚集现象.通过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了有机相中反向胶团的大小,表明萃取过程是分散在水相中的胶团在协萃剂(或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溶入有机相,转型为反向胶团或微乳液(W/O型)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