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常  崔蕴兰 《化学教育》1997,18(11):11-12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查了解发现,有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仅是描述性教材,学生自己能看懂,没有什么好讲的;用不着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用不着仔细考虑教学方法。并认为元素化合物知识远不及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化学计算讲起来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某高级中学为例,将高中化学课分为化学概念与化学用语课、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课、元素化合物课、实验课、习题课等5类,分类抽取不同化学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量化,并对化学教师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发现,在化学概念与化学用语课堂中,教师以“问-讲”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程度较低;化学理论与化学计算课堂中,教师一讲到底,严重弱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练习和交流;元素化合物课堂中,教师以自问自答和师问-生答-师讲的模式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较大,但主动性和自主性不高;实验课堂中教师重在讲实验,学生重在背实验,实验操作以机械模仿为主;习题课堂中教师自问自答、一讲到底,学生多书写和记录,无思考和交流。最后总结了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谭重宁 《化学教育》1995,16(7):20-22
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本质属性的反映,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使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笔者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讲什么”和“怎样讲”两个间题进行了多年探索,以下谈一些认识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轨道和波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或原子)轨道是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从Bohr原子轨道入手,介绍轨道概念的演化,以及轨道与波函数之间的关系,分子轨道与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量化计算介绍基组与分子轨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电离学说第一节主要是确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通过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引出电离学说。这一节教材内容并不多,但如何来讲述,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为了说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作电解的实验。如果讲电解,没有电离的基础是不够的。讲了电解便把电离学说冲淡而且容易把电解和电离的概念混淆。而且在用导电实验来说明电解质和非电解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物质的量”概念教学存在的2个问题:概念结构不清晰,忽视概念之间关系的建立,概念的呈现不能从原有认知出发;忽视概念的认识功能,将物质的量仅仅当成计算的工具。提出在教学中从初三原有化学定量出发,从朴素的个数定量和宏观的质量定量发展到科学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借助板书建立了物质的量从内涵到关系的概念结构图。呈现了突出物质的量的认识功能、促进化学计量认识发展的教学实录,包括概念建立、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3个环节,并通过访谈分析了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概念层次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正 《化学教育》1999,20(Z1):32-34
学好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传统的概念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定义,学生背定义再加上注意点一、二、三。学生看上去听得懂,结果是忘得快,更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应华东化工学院的邀清,Helfferich教授于五月廿三日至六月廿三日来沪讲学。他是国际上著名的离子交换和色层分离方面的专家。讲学共分廿一讲,计有离子交换八讲,(包括离子交换静力学和动力学。离子交换剂作为催化剂等),多元层析八讲(包括coherence概念,h变换等)和反应工程五讲。很多内容是他的研完成果,有的尚未发表。  相似文献   

9.
高元祥 《化学教育》1982,3(4):36-36
在有关分子量、当量、摩尔、气体的摩尔体积的综合计算中,有些题目头绪纷繁,如果不抓住中心,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容易混淆,使计算错误。在这些有关的基本计算里,中心在抓住摩尔数的计算。摩尔概念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数与量的关系,并使微观计量和宏观计量建立了联系,在有关质量、体积、微粒数和克当量数的计算中处于一个枢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张永安 《化学教育》1984,5(3):49-54
在国内外一些大一无机化学中,难溶物质的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常用表1罗列的关系式相互求算。一些课本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讲关系式,不讲这些关系式的应用条件;只讲近似计算,不讲准确(系统)计算;只讲特殊情况,不讲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电负性     
Pauling在1932年首先提出元素电负性的概念,他认为电负性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自从这个概念提出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目前在化学的很多分支、很多方面应用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不论是涵义、计算方法、应用范围、理论根据都在不断发展和争论中。苏联在1962年4月5—6日专门召开了一次电负性概念的讨论会。现把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电负性值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计算电负性值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分如下几类: (1)Pauling的热化学法:这是Pauling首先提  相似文献   

12.
林树西 《大学化学》1988,3(2):25-25
渗透压是《无机化学》中非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一节里的一个内容,讲授时间最多用一节课,为了把这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中学生物课中已讲过的概念,在较短时间内向大一学生讲深说透,使学生感兴趣,并由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作了启发式教学的尝试。首先,在引入概念之前,提出学生都比较熟悉,并且与渗透压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作为引子:一是“为什么市场上出售的咸鱼往往比同类型的鲜鱼来得贵,是由于加盐后成本高一  相似文献   

13.
初学化学的人,往往不易掌握“克原子’和“克分子”这两个概念,遇到这方面的计算时容易搞错,教师反复讲授,同学反复学习,的确浪费不少时间。因此,如何讲好“克原子”和“克分子”的概念是值得研究的。我在教学中也和李老师一样,曾遇到同学提出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任何元素的1克原子中都含有6.023×10~(23)个原子?为什么1克原子中含有6.023×10~(23)个原子,1克分子中也含有6.023×10~(23)个分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张秧 《大学化学》1991,6(6):52-53
在“传质过程”教材的处理中,搞清楚相平衡关系和操作线关系,是讲好精馏原理的关键,又是历届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除讲透这两个基本概念外,试用表格和示意图比较分析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相平衡线与操作线关系的图析(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化学计算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一些重要的概念,能应用它们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具体地运用已得的知识来解决运算的题目,既能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独立计算能力。通过知识的运用和思维的活动,帮助他们自觉地掌握教材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通过计算还能使学生了解生产上的使用原料和实际产量的关系等等。中学有机化学部分的计算习题的类型是比较少  相似文献   

16.
侯若冰 《化学教育》1988,9(4):19-21
摩尔概念是高中一年级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碰到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按照现行教材(甲种本)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时,要达到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掌握住摩尔概念,并熟练地应用于实际计算中的教学目的,往往是较困难的。近几年来,笔者通过试验,采取了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使用中认识和理解摩尔概念的教法,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抓住摩尔概念的本质,从而较容易地达到了上述教学目的。本文即这一教法试验过程的小结。  相似文献   

17.
任学宝 《化学教育》1994,15(11):23-25
用字母代替数据的计算型选择题和填空题,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普遍出现。这类试题涉及知识内容广泛,是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基本概念的一般关系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题型。解答好这类题目,需在熟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处理好相关概念间的关系,针对具体题目主动应变、灵活运用。现从近年来中考题中择取典型题,进行分类导析释疑明理,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精选若干试题供同学们练习。  相似文献   

18.
刘振贵 《化学教育》1988,9(2):13-14
溶液析晶计算,题型多样,复杂多变,是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根据笔者经验,在教学中只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溶液析晶计算的方法和规律。1. 讲清一个概念溶解度概念是溶液析晶计算的出发点,讲清溶解度概念,是教好溶液析晶计算的前提。溶解度是溶剂(水)对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度量,溶解度定义虽然简单,但学生往往掌握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指出:“一定温度”“饱和溶液”“100克水”“溶质质量”这四点合在一起,才构成了溶解度的完整定义。  相似文献   

19.
许秀芳 《大学化学》2017,32(2):23-28
将"讲一练二考三"的新型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化学的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本文结合计算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本人的教学实践,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练习方式和考试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采用"讲一练二考三"模式建设面向实际应用的计算化学课程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探讨了计算化学课程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关系式法,已经被公认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化学计算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还欠成熟,对关系式、关系式法的概念还不甚明确,看法也不统一。本文拟谈谈个人学习、运用关系式法的体会,以期引起同行的讨论,使关系式法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