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欣  黄汉国 《分析化学》2003,31(10):1275-1275
1 引  言叶酸 (PGA)在水溶液体系中能与Cu2 +、Zn2 +、Co2 +、Ni2 +等金属离子形成O、N型五元环络合物。文献曾报道PGA与Y3 +和镧系元素可形成配位比为 2∶3的微溶于水并含有 15个结晶水的非晶态水合物 ,但PGA与稀土元素形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前文曾详细研究了KMnO4或H2 O2 氧化PGA的最佳条件和荧光特性 ,建立了测定PGA的荧光分析法。继而认为PGA被氧化后发生断链 ,减小了空间位阻 ,可能与某些稀土离子形成O、N型五元环荧光性络合物。因此 ,本文详细研究了PGA氧化产物与稀土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最佳条件及其荧光…  相似文献   

2.
在pH 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 Tb3+与培氟沙星(PEFX)形成的配合物受290 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 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 由此建立了PEFX-Tb3+ 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 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 PEFX-Tb3+-BSA三元体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 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并对PEFX-Tb3+-BSA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铕(Ⅲ)-钙试剂络合物吸附波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氨-氯化铵缓冲体系中Eu(Ⅲ)-钙试剂络合物的极谱行为。在pH10.2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Eu(Ⅲ)-钙试剂络合物在-0.82V(vs.SCE)处有一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其峰电流与Eu(Ⅲ)的浓度在1.0×10-7~8.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8mol/L。方法可用于试样中痕量铕的测定。本文还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测定人体尿液中芦氟沙星的 Eu3+敏化荧光法,研究了芦氟沙星在 HAc介质中被 H2O2氧化的反应机理。在近中性 HAc- NaAc缓冲溶液中芦氟沙星的氧化产物与 Eu3+、 EDTA形成三元络合物,产生 Eu3+的特征荧光(λ em 617 nm、λ ex 352 nm),其荧光强度与芦氟沙星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尿液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5.0× 10- 8~ 2.5× 10- 6 mol/L,检出限 1.5× 10- 8 mol/L。方法简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5.
在pH8.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Tb^3+与培氟沙(PEFX)成的配合物受290nm紫外光激发发出Tb^3+的特征荧光峰,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PEFX-Tb^3+配合物探针测定BSA的方法。与PEFX-Tb^3+二元配合物相比,PEFX-Tb^3+-BSA三元体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PEFX-Tb^3+-BSA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胶束中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甲磺酸培氟沙星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分析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63mg.L-1,检出限为6.0×10-3μg.mL-1,回收率为99.8%~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43%~1.34%。  相似文献   

7.
在pH=9.4的NH4Cl-NH3*H2O 的缓冲溶液条件下,强力霉素能与铕(Ⅲ)生成二元络合物并发射出铕(Ⅲ)位于612 nm处的特征荧光,加入2,6-二乙氧基-β-环糊精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强力霉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强力霉素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量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6.2×10-8~1.3×10-5 mol/L和1.4×10-8 mol/L.本方法曾用于血样和尿样中强力霉素的测定.本研究讨论了荧光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铕(Ⅲ)的双亚砜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光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合成了1,3-双(苯基亚砜)丙烷,1,4双(苯基亚砜)丁烷与1,10-菲罗啉,2,2’-联吡啶的铕(Ⅲ)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量和分析了有关五个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9.
以氧化铕(Eu2O3)、邻菲罗啉(phen)和丙烯酸(AA)为原料,制备了含铕(Ⅲ)三元活性配合物(Eu(AA)3phen),将其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凝胶体系进行UV共聚,制备了含铕水凝胶。研究了凝胶中Eu(AA)3phen含量对其吸水性、温敏性及荧光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温度及溶胀时间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Eu(AA)3phen含量的增加,凝胶吸水率先增加后减少,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对于特定的凝胶体系,其12 h溶胀度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凝胶的荧光强度随溶胀时间和温度增加而减弱。当Eu(AA)3phen的添加量为3.5%时,凝胶综合性能最佳:平衡溶胀度为631 g·g-1,4 h内吸水率达90%以上,荧光强度为175a.u.。所研制的水凝胶在吸水及荧光性能方面对温度均具有良好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霞  黄汉国 《分析化学》1995,23(9):1036-1039
本文探讨了钐、铕-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利用该体体系以荧光分析光度法测定痕量钐和铕的可能性与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高碱度条件下,以四环素体系的稳定性、灵敏性最好,钐和铕的检测限分别为38.2和0.09ng/mL。  相似文献   

11.
Two new Eu(Ⅲ)-Zn(Ⅱ) binuclear complexes Zn(Salen)EuL3 have been synthesized, where Salen=Shiff base of bissalicylaldehyde with ethlenediamine and L=acetylacetone (for complex Ⅰ) or trifluoroacetylacetone (for compelx Ⅱ). Analytical experimetal such as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suggest the possible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the complex Ⅱ suggests the M*→M fluorescenc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位包埋方式将稀土铕 (Ⅲ )离子作为荧光探针引入一种含纳米级管状空腔的新型有机聚硅氧烷 ,获得了一种有机聚硅氧烷 铕 (Ⅲ )复合物 .通过对该复合物进行的荧光光谱研究 (包括发射光谱、激发光谱研究及与有机聚硅氧烷 铕 (Ⅲ )共混物荧光光谱的对比实验 ) ,证明该复合物实际上是一种主客体包容物 ,即铕 (Ⅲ )离子被包埋在有机聚硅氧烷的管状空腔中形成超分子包埋体系 ,后者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生一种典型的能量转移过程 :将有机聚硅氧烷吸收的紫外光转化为铕 (Ⅲ )离子的可见荧光而发射出来 .分子力学模拟为上述结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  相似文献   

13.
铕(Ⅲ)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u(Ⅲ)、Tb(Ⅲ)等稀土离子有机配合物发光性能作为蛋白质的荧光标记,对抗体或抗原进行微量分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免疫荧光分析的一种重要分析测试技术[1]。氟代β-二酮配合物不仅能有效提高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同时也减少有机配体和稀土离子非辐射跃迁能量散射,并与金属离子形成具有较强荧光的稀土配合物[2,3]。为了避免溶剂分子及水分子所引起荧光淬灭,中性配体也十分重要[4.5]。本文选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苯甲酰三氟丙酮(BTA)、苯甲酰丙酮(BA)为配阴离子,以1,10-邻菲绕啉(Ph…  相似文献   

14.
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PAA)(Mn=5000)、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Mn=3000)发生配位反应,分别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NaEu(Ⅲ)-DBM-PSAA,产率分别为89.7%和87.3%.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Eu3+分别与PAA,PSAA和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1个Eu3+分别与PAA中2个链节或PSAA中3个链节的羧基和1个DBM-发生配位.Eu3+离子在配位聚合物Eu(Ⅲ)-DBM-PAA和Eu(Ⅲ)-DBM-PSAA中的含量分别为28.46%和12.23%.荧光光谱表明,常温下配位聚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3+离子的5D0→7F2的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15.
在pH 7.4 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 Eu(Ⅲ)与环丙沙星反应形成1∶2的稳定缔合物, 产生稀土敏化荧光现象, 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55 nm、λem=612 nm. 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维生素M溶液, 使Eu(Ⅲ)与环丙沙星缔合物的荧光发生猝灭. 利用这一现象, 建立了测定维生素M的荧光分析方法. 该方法保持了维生素M结构的完整性, 维生素M浓度在1.0×10-7~7.0×10-6 mol/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 检出限4.4×10-8 mol/L. 该方法用于片剂及胶囊中维生素M含量的测定, 6次平行测定回收率为95.7%~103.0%, 相对标准偏差为0.99%~1.4%.  相似文献   

16.
闵盼  郑德泽  车婉萌  邢月  吴晶 《分析化学》2021,49(10):1704-1719
以含一氧化氮(NO)识别基团邻二氨基苯基的联三吡啶衍生物4-(4-[2,2′:6′,2″]三联吡啶-4′-基-苯氧基)-苯-1,2-二胺(TPBD)为配位体,β-二酮类化合物5-(1′,1″-二苯基-4′-基)-1,1,1,2,2,3,3-七氟-4,6-己二酮(DHH)为共配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NO的β-二酮类铕Ⅲ配合物荧光探针[Eu(DHH)3(TPBD)],采用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探针[Eu(DHH)3(TPBD)]本身仅发出微弱的光,与NO反应后荧光强度增强近10倍,定量检测NO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017~0.83μmol/L,检出限为7.4 nmol/L。探针[Eu(DHH)3(TPBD)]对几种常见的活性氧/氮物种基本上不响应,对NO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荧光成像实验表明,探针[Eu(DHH)3(TPBD)]具有低细胞毒性和线粒体靶向定位性能,并成功实现对RAW 264.7活细胞和斑马鱼体内的NO的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检测。  相似文献   

17.
铁(Ⅲ)-氟哌酸-鸟苷酸三元络合物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岩  沈含熙  黄汉国 《分析化学》1997,25(4):419-422
铁(Ⅲ)及铜(Ⅱ)离子能与氟哌酸(NF)形成络合物而猝灭氟哌酸分子的内源性荧光。通过温度对其猝灭行为的研究,确认铁(Ⅲ)及铜(Ⅱ)离子与氟哌酸形成了基态络合物,并采用荧光法测定了其组成为Me:NF=1:1。当有鸟苷酸存在时,发现鸟苷酸与铁(Ⅲ)离子对氟哌酸荧光具有协同猝灭作用。确认形成了铁(Ⅲ)-鸟苷酸-氟哌酸三元络合物。为铁(Ⅲ)离子在氟哌酸与DNA结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8.
李红霞  黄汉国 《分析化学》1995,23(9):1036-1039
本文探讨了钐、铕-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利用该体系以荧光分析光度法测定痕量钐和铕的可能性与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高碱度条件下(pH12~1.0mol/L NaOH),以四环素体系的稳定性、灵敏性最好,钐和铕的检测限分别为38.2和0.09ng/m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司帕沙星-铕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在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322 nm)和最大发射波长(616 nm)下,确定了铕的最佳浓度和体系的pH值.在最佳条件下,司帕沙星浓度在2~10 mg/L的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8 mg/L.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6.5%~102.0%,RSD为2.5%~3.1%.利用该法测定了司帕沙星片剂中的司帕沙星含量.  相似文献   

20.
含稀土铕(Ⅲ)配位聚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铕的有机配合物NaEu(TTA)4与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反应制备了铕配位聚合物[Eu(Ⅲ)-TTA-PSAA],用电导、DTA-TGA、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由于配合物中存在着Eu^3 分别与TTA^-和PSAA分子中羧基的配位作用,并进一步交联,因此配合物样品均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只能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丙三醇/异丙醇的混合溶剂,且耐热性得到提高。配合物为褐色固体,在常温、紫外光下发出红光,主要是由于Eu^3 离子的^5D0→^7F2跃进。讨论了pH值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当pH=10时,合成的配合物具有最好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