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了光聚合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肉桂酰氧基乙酯(CEMC)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以及对液晶材料LC-6710A 的取向能力.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取向层表面在光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 测量了光控取向膜液晶盒中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及单面光控取向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TNLCD)的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曲线, 研究了液晶分子排列取向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LB膜技术研究了向列相液晶的取向机理。选择了四种不同金属的可溶性酞菁化合物MPc-R4作为取向材料,拉制成LB膜,诱导向列相正性液晶E-7。通过对菁酞LB膜的表征和液晶取向及电光性能的研究,认为液晶的取向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M3C60(M=K,Rb)中C60分子的取向机制,利用点电荷模型和Lennard-Jones势考察了K^+-C60和C60-C60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60分子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M^+-C60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60分子的取向起决定作用,而使得C60分子的基态取向为两个标准取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全氢液晶材料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哈勒关联研究推测了分子序列取向参数,包括随温度变化的双峰距离及全谱图的半高峰宽.通过哈勒拟合并外推所得到的4'-正戊基-4'-氰基联苯(5CB)和混合液晶E7分子取向参数,与其它方法获得的取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C60不同吸附取向的STM图象的理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散变分局域密度泛涵( D V L D F) 方法,基于 Tersoff Hamann 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S T M) 理论,通过计算单个 C60 五种不同吸附取向的电荷密度分布图来模拟其 S T M 图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取向 C60 的电荷密度分布图有各自的特征‘指纹’,其中模拟正偏压情形下 C60 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 L U M O) 分布图与其 S T M 图象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与实验上已有的 S T M 图象和文献中的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可以确定 C60 在一些表面上的吸附取向.根据我们实验上获得的 S T M 图象及理论模拟结果,发现 C60 在 Si(111)7 ×7 表面存在一种新的吸附取向,即5 —6 键朝上.计算结果还对 S T M 的实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用来确定其他分子的吸附取向.  相似文献   

6.
梁兆颜  闫石  宣丽 《物理学报》2000,49(6):1114-1119
研究了光聚合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肉桂酰氧基乙酯(CEMC)对液晶材料LC-6710A的取向作用,取向层表面在光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测量了光控取向膜液晶盒中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及单面光控取向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TNLCD)的电光特性和时间响应特性,研究了这种材料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液晶分子排列取向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刘绍锦  张俊瑞  凌志华 《光子学报》2006,35(12):1950-1953
介绍了一种使用聚酰亚胺和偶氮类染料进行液晶光诱导取向技术,深入研究了代号为SY04包含两个偶氮基团的新偶氮类染料.通过对取向膜偏振吸收光谱的分析,讨论了这种混合材料光诱导取向机理.由于聚酰亚胺良好的成膜性使得这种光诱导取向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偶氮类染料的引入使得液晶表面取向更加有序,从而获得了响应快速,电光特性优良的液晶盒.这种取向膜材料同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抗紫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FTIR光谱研究了一种手性液晶化合物(M1)LB膜的结构与取向,该化合物可以形成稳定的单层与多层膜。手性分子中,芳香环平面向于垂直基片表面,分子中的烷基链部分则与基底表面法线方向成一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王淑梅  梁兆颜 《发光学报》1998,19(2):189-192
取向Kerr效应对液晶光控取向质量的影响*王淑梅a)梁兆颜闫石谢景力b)田颜清b)黄锡民a)(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b)(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取向Ker...  相似文献   

10.
本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固体C60势能面的特性,分析了固体C60的取向无序和有序,以及取向相变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聚合物/液晶(HPDLC)光栅的衍射效率并改善光栅的表面形貌,研究了表面垂直取向处理对HPDLC光栅的影响。首先,研究了表面垂直处理对液晶分子的取向作用,发现垂直取向层对液晶的锚定作用随着盒厚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取向层的作用范围大概在3 m ~5 m之间;其次,对相分离程度进行了实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液晶盒厚度的增加,相分离开始的时间越来越快,并且分离程度也越来越彻底。最后,讨论了表面垂直取向对HPDLC光栅衍射效率的影响,随着盒厚的增加,相分离出来的液晶微滴形成连续的区域,光栅的衍射效率逐渐升高,当盒厚增加到一定程度,其衍射效率和无取向处理的光栅接近。当盒厚过大时,垂直取向处理对HPDLC光栅散射损失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只有当盒厚适中(12 m)时,光栅的衍射效率最高,散射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2.
在向列型液晶的硬棒理论中引入分子取向短程关联。理论的出发点是Sin-DooLee的自由能表示,这一表示基于Carnahan-Starling状态方程。用包括了分子短程关联的取向熵代替原来平均场形式的取向熵项,得到新的自由能表示。通过自由能对分子取向分布求变分确定平衡态分布。对液晶PAA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相变点序参数、熵变、相变点致密度和相对密度变化的计算值。考虑短程关联后的理论值较通常硬棒理论有显著改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硬棒理论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研究了光学损耗低的氟化聚合物单体分子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MA)及其分子链在[Zn2(BDC)2TED]n和[Zn2(BPDC)2TED]n两种结构有序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中的吸附特性,得到相应的吸附数量和取向程度,以探索提高聚合物材料双折射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影响TFMA单体分子在这两种MOF孔道中吸附及取向特性的三个因素:a)由于MOF孔道壁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极性表面,MOF孔壁与极性分子TFM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对TFMA单体分子在孔道内的吸附和取向有促进作用;b)在受限空间中的聚合物单体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其分子间隙更加紧密,同样也对其分子取向有促进作用;c)在这个两种孔洞与聚合物单体分子相对大小不同的MOF中,单体分子和分子链的取向度基本一致,但单体分子在孔径较大的MOF中吸附数量更多。这三个因素的重要影响,为聚合物单体或MOF的选取、对聚合物链取向及双折射性的控制提供理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俊瑞  刘绍锦  凌志华 《光学学报》2006,26(8):210-1213
研究了一种新型偶氮材料sy03在光控取向中的应用。将sy03加入聚酰亚胺SE-3310(Nissan)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溶液中作为90°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TN-LCD)的光取向材料,测量由它作为取向膜的扭曲向列型盒的电光特性与仅用SE-3310取向的扭曲向列型盒电光特性比较,发现sy03偶氮的加入使得扭曲向列型盒的响应时间短到98 ms、阈值电压也降低到1.7 V左右。而且随曝光时间的增加,响应时间和衬比度都有所提高,电光响应曲线也更为陡峭。加热到150℃后,其电光特性并没有明显变化,证明了它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通过测量偏振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得出液晶分子易取向方向与激发光源偏振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5.
对室温下染料单分子进行了偶极取向和偶极再取向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利用共焦扫描显微镜光学系统与荧光偏振探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量了聚合体薄膜中的单分子和无聚合体薄膜的单分子偶极方向变化特性,经采样统计测量镶嵌于聚合体薄膜中的单分子发生偶极再取向的概率约为5%—9%,无聚合体薄膜的单分子发生偶极再取向的概率约为26%.通过测量单分子荧光的偏振度轨迹曲线发现,偶极再取向存在着在多个偏振态之间的量子化跳跃行为. 关键词: 单分子 偶极取向 再取向 量子化跳跃  相似文献   

16.
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 和原子力显微镜(AFM) 研究激光分子束制备的铁电BaTiO3 和高Tc 超导c 取向Y1Ba2Cu3O7 薄膜的生长模式,BTO 铁电薄膜是原子级平整的层状生长模式;c 取向YBCO 超导薄膜是SK生长模式 当薄膜厚度小于5 个原胞时,层状生长,然后是台阶岛状生长.处理SrTiO3 基片表面可以改变c 取向YBCO薄膜的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向列相液晶(NLC)的取向变化对外界环境敏感,已被作为生物传感的敏感中介材料。研究了侧边抛磨光纤(SPF)用于NLC取向变化测量的传感特性,探索利用SPF测量液晶取向变化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将液晶折射率的理论公式与SPF传输光功率实验数据结合,得到了经验理论关系。实验中设计用机械旋转法改变SPF抛磨面附近NLC的取向。实验结果表明,NLC的取向变化导致SPF传输光功率的变化。以液晶指向矢方位角为表征的NLC的取向变化从0°增大至90°,SPF传输光功率随之增大28.10dB;在0°~30°范围内,SPF传输光功率与NLC的取向变化具有线性关系,光纤传输光功率对取向角度变化的响应平均约为0.359dB/(°)。研究表明SPF可以用于NLC的取向变化的测量并且获得了适用范围,这为基于液晶取向变化的SPF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AM1和PM3两种SCF-MO方法,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给出4种1-苯基-4-乙基(2′-对取代苯基)环已硅烷类液晶化合物的稳定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分子的基本性质(生成热,偶极矩等),联系有机电子结构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对称透射法,收集在室温下不同拉伸比的非晶聚酯(PET)纤维之二有X射线散射(WAXS)强度函数I(κ,α),采用自编MPS96型全谱分峰程序,将不同方位角α测得的WAXS强度曲线上的4个非晶重叠峰进行分解,获得分子链间原子 射引起的2个峰为:KA=0.141nm^-1,KB=0.172nm^-1;分子链内原子 射引起的2个峰为;KC=0.311nm^-1,KD=0.555nm^-1,详细分析了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含氟光敏单体材料六氟戊二醇双肉桂酸酯,实验发现该材料在线性偏振紫外光辐照下可发生定向光交联反应.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光交联类型为[2 2]环加成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单体光聚后形成的聚合物取向膜表面进行扫描,未观察到明显的各向异性分布现象.实验测得取向膜诱导液晶分子平行排列,取向效果均一,薄膜预倾角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