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相ZnSCu具有优越的交直流电致发光性能,在屏幕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近年来随着ZnSMn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2~4],对于纳米ZnSCu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5].但研究进展十分缓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其中的掺杂元素以Cu(Ⅰ)的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硫脲和硫代硫酸钠体系中ZnS∶Cu 纳米微粒的光致发光性能随Cu+ 离子掺杂浓度及生长时间的变化. 在325nm 的紫外光激发下, ZnS∶Cu 纳米微粒产生位于500~540nm 的宽带发射, Cu+ 掺杂浓度为0.6% 时发射达到最强. 该发射峰随掺杂浓度的提高和微粒生长时间的延长而红移; 当Cu+ 掺杂浓度为0.2% 时, ZnS∶Cu 纳米微粒还产生一个位于450nm 的蓝色发射带, 该发射在掺杂浓度更高时被猝灭. 硫脲和硫代硫酸钠体系中ZnS∶Cu 的发光性质较为相似, 但后者的发射强度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王明文  孙聆东 《发光学报》1999,20(3):247-247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S:TM(TM=Mn,Cu)水溶胶,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通过吸收光谱计算得到微粒的尺寸约为3~4nm,光致发射光谱为中给出了所对应掺杂中心的发射带,其能量来源于基质ZnS的吸收。通过旋涂法制备了ZnS:Cu纳米微粒EL器件,测定了其妄动电压和耐压值以及EL光谱强度与电压主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4.
5.
ZnSⅩⅣMn水溶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聆东  李正鹏 《发光学报》1997,18(4):280-282
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ZnSⅩⅣMn水溶胶,ZnSⅩⅣMn微粒的尺寸与溶液pH、S2-浓度等有关.pH>7时所得样品因氧化致使其颜色随pH的增加而由白色向棕色变化.Mn2+离子的特征发射强度亦受合成条件影响.掺杂浓度为4%时,可获得最大的发射强度.样品在酸性及碱性范围内均有最强发射峰,碱性条件下的最大发射强度约为酸性下的两倍.此外,过量的S2-可引起Mn2+发射的猝灭.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S∶TM(TM= Mn, Cu)水溶胶, 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 通过吸收光谱计算得到微粒的尺寸约为3~4nm . 光致发射光谱中给出了所对应掺杂中心的发射带, 其能量来源于基质ZnS的吸收. 通过旋涂法制备了ZnS∶Cu 纳米微粒EL器件, 测定了其启动电压和耐压值以及EL光谱强度与电压的关系, 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7.
8.
9.
二价铕激活的ZnS磷光体的发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文连  王庆荣 《发光学报》1989,10(4):311-318
本文详细描述了ZnS:Eu2+磷光体的合成及光致发光性能。首次报导了这种发光材料的特殊长余辉特性。作者测量了热释发光光谱、不同温度下的发射特性的变化及荧光的激发、发射衰减时间,提出两类缔合Eu中心的模型。用不同的缔合Eu中心较好地解释了它的光谱特性及长余辉现象,认为光谱的两个发射带来自不同的缔合Eu中心,即550nm发射带对与ZnS导带电子陷阱相缔合的Eu中心有关,650nm带来自与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缔合的Eu中心。发射的余辉主要与导带中某种电源电子陷阱存在有关。此外,本文还对与应用有关的阴极射线发光性能进行了报导。  相似文献   

10.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一系列ZnS:Zn,Pb荧光粉。改变不同的灼烧温度和激活剂的掺杂量。通过对钧烧后荧光粉进行光谱分析,我们发现Pb2 在ZnS基质中的发光与制备条件有关:灼烧温度为800~950℃时。能得到Pb2 在ZnS基质中的蓝色发光。测量了其光致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以及灼烧后荧光粉的成分。研究了阴极射线下ZnS:Zn,Pb荧光粉的相对发光亮度与荧光粉电压的关系,ZnS:Zn,Pb的相对亮度比ZnS:Ag,Cl的高,比ZnS:Zn更高。研究了发光衰减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得到了ZnS:Zn,Pb的蓝色发光可能来源于Pb 的D波段发射的结论。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这种新型蓝粉可应用于VFD和FED等低压显示屏。  相似文献   

11.
12.
ZnS:Mn摩擦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ZnS:Mn具有良好摩擦发光性能。研究了ZnS:Mn发光中心Mn^2 及其含量以及样品的灼烧温度、灼烧时间等条件对样品发光特性的影响。优化浓度配比和制备条件制备出了较高摩抢擦发光效率的ZnS:Mn摩擦发光材料。摩擦发光机理可能是由于机械能使ZnS:Mn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所致,而具有较高的摩擦发光效率可能来源于ZnS:Mn具有较宽的激发能量范围。  相似文献   

13.
宋航  李长华 《发光学报》1989,10(2):140-146
利用高真空条件,分舟蒸发制备ZnS:Ho3+和ZnS:HoF3绿色交流电致发光薄膜屏。讨论了ZnS:Ho3+及ZnS:HoF3薄膜的发光特性和光谱差异。确定其激发机理为热电子直接碰撞激发,以及660nm的发射在低浓度下来自于5F3→5I7的跃迁。并认为在两种材料中,由于热电子在外电场中的加速过程中受到不同散射中心的散射,改变了热电子的统计分布,从而直接引起两种材料发射光谱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ZnS:Eu2+的长余辉发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丁兰芳  蒋雪茵 《发光学报》1989,10(3):263-264
Eu2+的5d能级在许多晶体中都低于其4f能级的最低激发态(6P7/2),因此发光呈带状光谱,且发射波长随基质变化很大。由于5L→4f是容许跃迁,所以发光的衰减很快,通常在μs数量级,出人意料的是ZnS:Eu的发光尽管也是Eu2+的5d→4f跃迁,但衰减却极慢,达几十分钟的数量级。弛豫曲线的分析表明,这种长的弛豫是电子陷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Ni2+,Mn2+和Cu2+)单掺、铝共掺的二氧化硅玻璃,测量了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Al3+对过镀金属离子在二氧化硅玻璃中发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3+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发光性质有着显著影响:Ni2+,Mn2+和Cu+的发光强度大幅度提高,Mn2+的发光峰峰位改变。  相似文献   

17.
吕文选  史其武 《发光学报》1992,13(4):355-362
Mn2+浓度C(0.5%,0.6%)相同,而煅烧温度不同的DCEL ZnS:Mn、Cu粉未样品的EPR谱是不同的.用微机模拟EPR谱,计算出Mn2+团所占Mn2+的比例Cc/C.煅烧温度低于950℃时,Mn2+团比例随锻烧温度升高而减少,煅烧温度高于950℃时,六角晶相比例和Mn2+团比例同时随锻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分析表明,六角晶相有利于Mn2+间的间接电子自旋交换作用,在相同的掺Mn、Cu浓度条件下,对比立方晶相,它将使更多的Mn2+形成团,使材料的发光亮度降低.文中还讨论了锻烧DCEL ZnS:Mn、Cu材料的最佳温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忠浩  徐明  段文倩 《物理学报》2012,61(13):137502-13750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ZnO及Ni, Fe共掺杂的Zn0.95-xNi0.05FexO (x=0, 0.005, 0.01, 0.03, 0.05) 薄膜. 通过扫描电镜(SEM) 和X射线衍射(XRD) 研究了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002) 择优取向, Fe掺杂导致ZnO: Ni薄膜的晶体质量变差, 晶粒尺寸减小, 但适当的Fe掺杂有利于获得致密、 均匀的薄膜. XPS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Ni离子的价态为+2价, Fe离子的价态为+2价和+3价.室温光致发光(PL) 测量表明, 所有样品均观察到较强的紫外发光峰, 蓝光双峰和绿光发光峰. ZnO: Ni薄膜的发光强度可以通过Fe掺杂进行有效调节. 进而我们讨论了Ni, Fe共掺杂ZnO样品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9.
郭铜安  周连祥 《发光学报》1989,10(4):283-289
本文首次利用热激电流(TSC)法测量到两个出现于ZnS颗粒表面的陷阱能级(ΔEt1=0.64eV,ΔEt2=0.89eV),而且随着DCEL屏形成程度的提高(形成电压升高,形成时间延长),其表面陷阱的浓度将随之增大。我们认为,产生表面能级ΔEt1和ΔEt2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形成过程中,Cu+离子从ZnS颗粒表面迁移走后颗粒表面又吸附了不同的氧离子(O-和O2-)所致。  相似文献   

20.
郭常新 《发光学报》1992,13(4):363-366
为了深入研究交流粉末电致发光粉的发光机理,增加对荧光粉激发能量的输入,提高它的发光亮度,研究这种材料的微结构极为必要。但要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成分,目前仍十分困难。至今,人们对电致发光机理还没有统一认识,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