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模糊系统与数学》2021,35(3):71-77
许多经济管理活动中都涉及到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由于双方主体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很多情况下的双方主体决策信息是模糊的。基于此,本文给出在区间直觉模糊环境下利用得分函数建立双边匹配模型的决策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将区间直觉模糊集矩阵转化为得分函数矩阵;然后以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得分函数矩阵和匹配矩阵的双边匹配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的匹配决策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张笛  戴红军  刘晓瑞 《运筹与管理》2020,29(10):132-139
针对直觉模糊偏好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匹配主体后悔规避心理行为和匹配意愿的双边匹配方法。首先,将双边主体的直觉模糊偏好信息转化为效用值;然后,依据后悔理论的思想,通过一方主体将另一方主体进行两两比较计算每个主体的后悔值和欣喜值,进而计算每个主体的总体后悔欣喜值,构建匹配满意度计算规则,建立双边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分析现有匹配意愿系数确定方法的不足,给出一种新的匹配意愿系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双边主体的匹配意愿,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获得双边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基于三角直觉模糊数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给出了三角直觉模糊数和双边匹配的相关理论;以实现每个主体三角直觉模糊满意度最高为目标,考虑到一对一双边匹配约束,构建了多目标双边匹配模型;运用线性加权法和三角模糊数重心法,将多目标双边匹配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双边匹配模型;进而通过求解该模型获得“最佳”双边匹配方案。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的匹配算例证明了所提双边匹配决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于直觉模糊集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首先给出了直觉模糊集和双边匹配相关理论;接着描述了基于直觉模糊集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以每个主体满意程度最大为目标,考虑到一对一双边匹配约束条件,建立了多目标双边匹配模型;运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双边匹配模型转化为单目标双边匹配模型;进而通过求解该模型获得"最佳"双边匹配。最后,供需匹配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得分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得分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的描述;接着,引入了满意度计算公式;以每个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到每方每个主体的重要程度,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双目标优化模型;运用线性加权法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匈牙利法进行求解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毕业生与实习岗位的双边匹配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乐琦 《运筹与管理》2013,22(4):26-32
针对带有主体期望值的具有不完全序值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方法。在文中,给出了该双边匹配问题的描述;将主体给出的期望值视为参照点,构建了相对参照点的益损矩阵;依据累积前景理论和规范化公式,将益损矩阵转化为规范化前景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单目标优化模型获得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双边匹配问题中,偏好强度很难用具体的数值来描述,加之双边匹配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论文从以上两个方面提出一种新的处理多阶段双边匹配的方法。首先,依据每阶段的匹配最优信息动态分配权重;其次,提出不确定动态区间直觉模糊加权几何(UDIIFWG)算子,并用该集结算子将多个阶段的偏好信息进行集结,并基于得分函数矩阵和匹配矩阵构建以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匹配决策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最优的匹配决策方案。最后,通过算例对所提方法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对偶犹豫模糊偏好信息的双边稳定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匹配方法.首先,给出了基于对偶犹豫模糊偏好信息的双边稳定匹配问题的描述;然后,依据双边主体给出的偏好信息构造对偶犹豫模糊偏好矩阵,使用投影技术将对偶犹豫模糊偏好矩阵转化为满意度矩阵;接着,以双方主体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稳定匹配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匹配模型;进而,运用组合满意度分析方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的匹配方案;最后,实例分析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虑决策者在实际问题中存有的多种决策心理,针对毕达哥拉斯模糊偏好下考虑双边主体损失规避和参照依赖心理行为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决策方法。对于双边主体给出的毕达哥拉斯模糊偏好信息,依据TODIM(Tomada de Decis■o Interativa Multicritério)思想获得双边主体相较于另一边匹配主体的总体优势度,进而构建双边主体的满意度矩阵;而后,在考虑双边主体一对一的数量匹配约束下,以实现双边主体满意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多目标双边匹配决策模型;最后,通过线性加权法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单目标双边匹配模型,通过模型求解获得最优双边匹配方案;一个实际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的交易匹配算例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语言偏好信息下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双边匹配决策方法。首先,将双边主体给出的语言偏好信息转化为三角模糊数;然后,基于去模糊化处理方法将三角模糊数转化为匹配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考虑稳定匹配约束条件,以最大化每方主体的匹配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双边匹配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模型,获得双边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双边匹配决策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区间犹豫模糊信息双向投影技术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针对基于区间犹豫模糊信息下的双边匹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犹豫模糊信息双向投影技术的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给出了区间犹豫模糊信息下的双边匹配问题的描述;依据双边主体给出的偏好信息构造区间犹豫模糊矩阵,运用双向投影法对区间犹豫模糊矩阵进行技术处理,构造双向投影矩阵;采用传统Topsis思想构造贴近度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双边匹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并使用组合满意度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了双边主体间的匹配结果;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方主体给出匹配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双边匹配满意度函数,将匹配偏好序信息转化为匹配满意度,然后通过集结双方主体相互间的匹配满意度得到综合匹配满意度,进一步地,将综合匹配满意度视为双边主体之间匹配的权,进而将基于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转化为完全二分图中的权匹配问题。为了解决双边匹配问题,构建了最大权匹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求解确定最优双边匹配结果。在本文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电子中介的出现,为商品交易提供新的交易平台。本文以基于电子中介下的商品交易为背景,研究了考虑不同中介交易态度的买卖双边匹配决策问题。首先,给出买卖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描述,然后,根据牟利型、服务型和折中型等3种交易态度中介的特点,以最大化匹配对价值、交易价格和达成度等为目标,分别建立了3种中介下的买卖双边匹配模型。进一步地,通过求解上述模型确定双边买卖匹配决策的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说明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进一步完善了买卖双边匹配的决策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乐琦 《运筹与管理》2016,25(1):100-104
针对基于两粒度语言评价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了基于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决策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将两粒度语言评价信息转化为两粒度二元语义信息;考虑以每个主体满意度最大为目标,运用广义二元语义加权平均算子构建了多目标优化模型;进一步地,运用二元语义算术平均算子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双目标优化模型;根据二元语义的自身特点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进而进行求解来得到匹配方案。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说明所提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研究生新生(以下简称“研究生”)与导师对匹配方案的整体感知满意度,针对导师和研究生形成的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从行为科学视角,梳理师生双方对匹配方案感知的心理因素,结合前景理论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将师生双向互选过程描述为一对多双边匹配问题,并将其转化为一对一双边匹配问题;接着,基于前景理论刻画双边主体在不同偏好序下的心理感知,构建师生双方基于偏好序的感知满意度函数;然后,建立稳定匹配条件下最大化师生整体感知满意度的双边匹配决策模型。最后,结合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及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具有不确定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方法。首先,给出了不确定偏好序和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描述;接着,引入了满意度和支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匹配主体对之间的满意度要求及中介收益,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决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隶属函数的加权和方法求解该模型获得双边匹配方案。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