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环境政策内生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时,环境政策组合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税和研发补贴有利于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两者组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最优排污税税率低于排污对社会的边际破坏程度,并随着均衡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技术溢出效应较高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补贴的组合工具,而当技术溢出效应较低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研发税的组合工具。当排污税税率外生给定时,竞争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要高于协同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政府应结合行业技术溢出特征,采取相应的税收与补贴结合的政策工具,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集群协同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两阶段异质产品减排博弈模型,文章研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最优的企业减排研发投资及研发补贴政策,并进一步讨论了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下政府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环境和经济效果。结论表明:政府应主动实施减排研发补贴政策,最优减排研发补贴受技术溢出率、产品差异程度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的影响。当减排研发效率较低时,随着技术溢出率增大,最优的减排研发补贴水平不断提高,当减排研发效率较高时,随着技术溢出率增大,最优的减排研发补贴水平不断下降;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水平不断提高;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加深将使得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水平下降。最优减排研发补贴政策下,政府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降低整个行业的污染排放、提高行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水平,从而能够取得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最后,结合相关结论,本文给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减排研发补贴政策设计的相关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污染问题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和地区已采用减排政策来控制污染排放。鉴于不同减排政策的使用效果不同,有必要对不同减排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采用博弈论的研究思想,运用最优规划的方法,从微观角度研究排放税和排放标准的经济效率,并对排放税与减排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实现经济最优时,最优排放税和减排标准的实施条件。研究表明:排放税具有“抑制产出效应”,而排放标准却有“产出补贴效应”。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排放税是有效率的,是最优减排政策,而排放标准存在效率损失,是次优减排政策。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排放税有效率损失,是次优减排政策,而排放标准是有效率的,是最优减排政策。由于现实经济几乎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所以,排放标准的经济效率要优于排放税。无论在何种经济状态下,排放税与产出补贴的政策组合、排放标准与消费税的政策组合,均可使经济达到最优状态,是最优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4.
丁黎黎  杨颖  王伟  王卓 《运筹与管理》2020,29(4):230-239
2018年1月1日实施环境保护税法以后,我国正式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环境税、碳减排补贴政策的混合环境规制框架。本文基于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构建了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讨论各种政策相互作用下的均衡策略选择。研究结论显示:一是从政策作用效果来看,碳排放权交易、环境税、碳减排补贴政策能够激励企业进行减排技术创新投资决策。但是碳排放权交易和环境税却对企业生产决策起到叠加作用,抑制产品市场的活跃程度。二是从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来看,本文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即技术溢出系数大于临界阈值时,完全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最优选择,并实现了企业最优减排水平;否则完全合作创新模式并不优于不合作创新模式。说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环境税率、减排补贴率的合理制定,以及合作创新的技术溢出率大小将影响减排企业在产品市场和技术研发市场的最优决策,我国政府需要重视产品市场和技术研发市场的联动效用来制定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一个三期质量内生化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代工市场结构的变动、代工厂商的研发能力和学习效果如何影响代工模式,并考察了代工国的最优研发政策.研究表明:首先,无论第一期代工市场结构如何,只有在代工厂商的研发水平高于一定门槛时,外包厂商才会选择ODM合同,且代工市场竞争越激烈,这一门槛值越高.其次,若第一期的代工市场结构为独占,无论代工厂商的研发能力高低,政府最优政策总是不干预,而且如果代工厂商的研发能力足够强,在第二期可以自己争取到ODM订单.最后,若第一期代工市场为完全竞争时,当代工厂商研发能力较强时无需政府补贴即可通过自身努力争取到ODM订单;当代工厂商的研发水平和学习效果处于中等程度时,政府研发补贴有助于代工厂商在第二期争取到ODM订单.此外,还提出了上述研究结论对中国政府研发政策制定的启示,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企业研发投资的外部效应与最优补贴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传统的企业研发决策理论,引入研发投资的外部效应,讨论了研发投资的不可撤回性、技术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政府研发投资补贴政策和对撤资行为的税收政策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政府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与企业研发投资不可撤回性和技术不确定性无关,补贴率和税率的确定仅取决于研发投资外部性,且对研发投资的补贴率和对撤资行为征税的税率相等。  相似文献   

7.
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考察单纯市场机制、政府创新成本分摊和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下,竞争市场中制药企业的最优创新决策,探究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对药品价格、制药企业利润和药品市场配置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否存在政府创新激励,两家制药企业的最优选择均为进行研发创新,尽管在某些条件下,研发创新可能导致两家制药企业陷入囚徒困境的局面;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能够引导制药企业的创新投资实现社会最优配置,而单纯市场机制和政府创新成本分摊,在多数情形下将导致制药企业创新投资的扭曲;政府创新成本分摊机制总是有助于提高制药企业的创新报酬,而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能否提高制药企业的创新报酬取决于医保支付水平。特别地,当医保支付水平较高时,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将损害制药企业的创新报酬;政府创新成本分摊和战略性创新补贴均能够提高药品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前者会推高创新药的价格,而后者可降低创新药价格。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选择以及如何匹配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平抑创新药价格、提高创新药供给的可持续性和增进药品市场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耿申  乔晗 《运筹与管理》2022,31(10):169-175
为测度环境治理政策波动对产出、减排、要素配置、消费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将异质性消费偏好、产出差异性、环境效用和环境损失函数引入E-DSGE模型。政策强度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排污税和消费税政策效果较强,环境控制和治污支出冲击效果较弱。政策效应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政策效应最优,能实现增产和减排双重目标,促进要素配置和居民消费、产出与消费结构改进;排污税和政府治污支出政策次优,能实现增产和减排的双赢目标,促进要素供给和产出结构清洁化,不利于消费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环境控制与消费税政策效果最差,以牺牲产出实现减排,不利于要素配置,产出与消费结构改进效果较弱,消费税会抑制居民消费,但消费税政策效果随环境友好型家庭比例提升而加强。  相似文献   

9.
在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的背景下,针对自然灾害影响产出的特性,设计基于“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促进农户增收”的灾害年的不同政府补贴政策,建立了政府、零售商和农户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政府的不同补贴政策以及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对政府的最优补贴率、零售商的最优收购价格、农户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和三方利益的影响,并给出了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研究结果表明:(1)当零售商的合作偏好程度低于某一临界值,且“丰收年”发生的概率适中或偏高时,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农户提供补贴;否则,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零售商提供补贴;(2)政府的补贴政策可以实现政府、消费者和未受补贴方三方共赢的局面,但获补贴方不一定增收。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CO2减排目标,针对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表现较差的问题,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企业低碳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并对策略选择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下只有当采纳低碳技术能够获得额外净收益时企业群体才会向全部选择采纳的“理想状态”演化,反之,企业选择不采纳策略,此时政府实施低碳技术投入和碳减排两种补贴政策可诱导系统向“理想状态”演化,但应将补贴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最大激励效用。  相似文献   

11.
为鼓励和引导绿色技术发展,驱动预防性技术和处理性技术协同进步,有必要开发环境规制的绿色技术进步导向功能,并探究其传导机理。论文通过建立双寡头同时博弈模型对环境规制、环境研发与绿色技术进步进行关联分析。研究表明:环境研发是环境规制推动绿色技术进步的重要传导路径;环境补贴力度会显著影响环境规制政策组合的技术进步效果;绿色技术进步导向的环境规制的政策组合存在一个普适性较强的应用策略;环境税和环境补贴的规制政策组合能够有效增进社会福利,具体表现为通过污染预防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的协同进步带来的产量增加、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产生量减少以及污染处理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a stochastic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ollution. It introduces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xogenous pollution abatement technology to eliminate pollution and proves that under appropriat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the main economic indexes (including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optim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rate) in the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 and decentralized economy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uniquely. The optimal tax policy is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pollution is derived.  相似文献   

13.
针考虑碳税政策和政府对制造商的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构建了供应链博弈模型,根据协调条件给出了相应的契约形式及参数。通过对供应链模型的求解,得到了碳税和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补贴下的最优碳减排量和最优订货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碳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的补贴比例变化对供应链的最优碳减排量、订货量及期望利润的影响有较大影响,而且是成正向变化关系,而且在其他参数不变及供应链碳减排量一定的情况下,碳税与碳减排补贴比例呈反向变化关系,进而可为政府碳减排补贴政策制定及供应链碳减排优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低碳供应链减排合作的政府补贴问题,分别构建了在纳什博弈、斯塔克尔伯格博弈和供应链集中决策三种不同的博弈关系下,政府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减排投入进行补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的最优减排成本投入和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补贴行为和企业选择减排合作行为之间的互动博弈。研究显示:政府提供的减排补贴和企业的收益随着供应链上下游合作的紧密程度不同而不同,在纳什博弈下最高,在集中决策下最低,斯塔克尔伯格博弈下介于两者之间。比较了力量不对等供应链中企业分别处于领导者和跟随者时获得的政府补贴的差异。同时在政府补贴行为和供应链企业合作行为的交互博弈中,政府的最优策略是不对任何一方实行减排补贴。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a differential game between a policy maker and a profit maximizing entrepreneur in which production generates pollution. The government levies a pollution tax on output and uses the tax received for pollution abatement. The entrepreneur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output. A feedback Nash equilibrium is derived. Using more specific functional forms, the game is extended to cover the multiple firm case.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design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when firms possess bett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st of pollution abatement than regulators. In the regulatory equilibrium derived in the paper, firms are induced to reveal the information they have concerning abatement costs through the judicious use of abatement standard-subsidy combinations. Offering firms a menu of regulatory contracts, each one specifying a required level of pollution abatement as well as a lump sum subsidy to be paid by the regulatory agency to the firm, is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optimal uniform standard-subsidy schemes. By appealing to the revelation principle and employing a second policy instrument (subsidies), albeit a costly one,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batement standard, the incentive compatible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resented in the paper minimizes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y customarily attributable to a lack of initi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pollution abatement costs.  相似文献   

17.
We investigate the product innovation, green R&D investments and the emission tax policy in an oligopoly market with network externality. It is shown that an appropriate tax policy should be deploy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pollution and motivate innov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arket, the emission tax should gradually reduce to motivate firms to achieve optimal investments. Later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emission tax policy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both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