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本文从复杂系统理论角度说明了技术创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分析了创新过程的不稳定性、分岔、突变和随机"涨落"等演化特征和作用机理;随后结合进化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竞争与协同演化过程的定量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统计和数学工具软件对模型的参数变化进行函数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随后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为例进行了相关案例分析。此研究旨在通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效结合,对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机理及过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小东  黄利  王平 《运筹与管理》2021,30(10):233-239
基于奥地利学派生产结构视角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外部技术扩散的影响路径,提出技术扩散通过生产结构的迂回性作用于技术创新,进而影响产出绩效。基于2005~2014年我国四个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利用stata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所提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外部技术扩散对生产结构迂回性具有正向影响,但迂回性负向影响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技术创新和创新扩散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从绩效评价角度出发,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对中国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产学研创新绩效协同度及创新绩效整体偏低;学研方创新能力和参与度占据主要作用:加大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客观地衡量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水平,以期达到对多个创新主体间协同行动及其效应的科学观测与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保持经济绩效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技术创新能力为研究主线,从低碳的视角,建立一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管理能力4项主体指标和16项个体指标构成.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产业创新平台在多方主体模式下的协同合作策略问题。我国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时间较短,部分平台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服务能力处于“弱势”,但通过多方主体协同合作能有效提升平台系统的技术创新水平,所以主体间的博弈会影响平台系统的存续质量与运行效率。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产业链相关企业-各类研究型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主要三方主体的静态博弈模型,从利益实现机制出发,强化各方主体在产业创新平台运行中的理性,以破解产业创新平台运行效率低下困局。研究表明,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是否会严格遵循契约治理规范自身行为主要取决于各自的资源共享力度、资源共享成本以及资源共享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朱浩 《运筹与管理》2005,14(6):136-141
本文从非线性自然观的视野。引用与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功能模型与效应模型。构建了系统和谐状态模型与和谐状态可信度模型,形象地说明了企业系统的和谐既是一个随机不确定状态。又是企业和谐力量与不和谐力量相互抗争干涉的过程。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了企业系统和谐演进的机制,表明企业系统的和谐发展是子系统和谐协同的过程。即子系统竞争合作的过程。文中所构建的模型,从理论上清晰地说明了企业系统和谐有序运行的机理,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绩效包含协同过程绩效、协同结果绩效和协同支持绩效,并结合客户服务和系统适应性,选择了30个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评价指标,建立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取以国内某汽车制造厂为核心企业的汽车行业供应链为例,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其供应链进行协同评价,实现了对该指标体系的量化,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在过程、结果和支持等方面协同运作,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协同绩效,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有效地整合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服务,以此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的集群效应.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明显缺乏,使得平台的运行效率低下,平台的发展背离原来的产业目标.关于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提升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对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AHP和德尔菲方法建立了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生态环境及平台管理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协同演化机制逐渐成为组织变革理论的研究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组织变革的行为动因之间关系、并且构建这种协同演化关系数学模型,研究发现,在当前市场经营业绩条件下,战略定位是影响战略转型之前企业绩效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目标市场经营业绩条件下,可靠性战略选择直接影响着组织变革之后竞争优势获取;进一步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组织绩效增加的协同演化关系的内涵是不同的。该研究意味着“二面性组织”是有效地实现这种协同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评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成 《运筹与管理》2003,12(4):124-127
技术创新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在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系统的相关献基础上,建立了系统、量化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决定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用TOPSIS方法对指标的量化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李德强  彭灿  奚雷 《运筹与管理》2017,26(9):183-192
双元创新的协同性及其前因变量是企业实施双元创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少的前沿课题之一。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探讨了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环境竞争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上述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均正相关;动态能力的重组转型能力维度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均正相关;环境竞争性在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平衡性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公正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必要,研究新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对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本文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调研和对比分析。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时应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研究并构建了包括创新支撑和创新主体两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划分,以期为企业评价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永红  苏鑫  赵越 《运筹与管理》2018,27(12):47-56
为揭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本质与规律,在对区域创新系统自组织特征予以描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哈肯模型,选用基础共性技术创新数据与制度创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Minitab软件设计系统演化方案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代表量是区域创新系统动态演化的序参量;基础共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但协同度欠佳;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在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信噪比最大,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推动作用的反映最灵敏;当信噪比最大的参数λ2<0,形成制度创新递增的正反馈机制,同时调控参数使得a、b、λ1均小于0且尽量保持a的绝对值最大,区域创新系统将会实现最优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企业低碳创新合作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基于现实复杂网络结构特征,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有限理性下企业低碳创新合作行为网络演化机理,利用Matlab仿真技术探究无标度网络载体上微观因素对低碳创新合作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创新利益分配、协同效益和违约惩罚对低碳创新合作行为网络演化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络规模越大网络演化速度越慢,网络规模越小对协同系数和利益分配系数的敏感性越强,网络规模越大对技术溢出系数和违约惩罚的敏感性越强。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低碳创新合作策略制定提供解决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拓物元理论,对基于企业主体视角的技术协同创新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在技术协同创新关键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测评的可拓物元模型.以各项关键风险因素的专家打分原始数据为依据,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的专家打分的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将归一化结果作为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关键风险因素的权重系数,提高了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度量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最后,以某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协同创新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系统的模糊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但是不完全等于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还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无形资产创新等,只有全面、系统创新的企业,才能够持续的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本文建立了企业创新的系统结构图,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柏洲  李新 《运筹与管理》2015,24(2):262-271
国际经济交流与区域经济协同的深化加速了企业的外部技术获取。为避免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尤其是与技术内化不匹配的依赖,将模糊集与集对分析进行改进并运用到技术依赖预警的研究中。借助集对分析对我国各省份规模上工业企业技术依赖同一度计算,构建各省技术依赖预警集。利用模糊隶属度联系数化改进提取技术依赖联系数并对其进行演化测度,参照集对势表剖析和诠释技术依赖预警的风险排列与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模糊隶属度补数的改进及其联系数化在对成组数据进行联系数提取时简便有效,偏联系数对演化趋势的测度准确详尽;经技术依赖预警与演化趋势测度,发现现阶段外部技术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挤出效应不明显,但由于企业外部技术创造性依赖能力不足导致的外部技术内化风险凸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upSBM模型估计我国各省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进行分类:稳定上升类、平稳类、大幅度波动类以及下降类。之后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着重考虑大幅度波动类别省份的效率提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结论显示:企业规模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波动较大的省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波动较大的省份作用不明显。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在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注重企业规模和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以及技术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