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实验的方法以水为介质研究了同轴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Re范围为30000到100000。研究表明管内摩擦阻力系数是相同情况下圆管的4到5倍,总体传热系数随管内Re的增大而增大,当Re较大时提高壳侧速度对换热性能的提升更有利。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同轴换热器整体的换热与流动,且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受离心力的影响流体在管内产生了掺混流动,掺混流动的程度随螺距的减小而加剧,增加槽深减少了参与掺混的流体量,流体之间的掺混对换热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供了7个内径为15.54mm的内螺纹粗糙管单相流动的传热和阻力数据,为当前商用粗糙管常用尺寸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内部强化数据.螺纹管结构参数为螺纹数(18~45),螺旋角(25°~45°)、螺纹高(0.33mm至0.55 mm).测试管由于螺纹处流动分离及表面积的显著增加而得到强化.测试数据范围为5.08≤Pr≤6.29.利用两种关联式来预测不同几何变量和雷诺数下St和摩擦系数.多重回归传热关联式的平均差分别为2.9%和3.8%.传热和摩擦关联式基于粗糙表面热量-动量传输比拟,标准差为分别是1.4%和5.4%.关联式能够合理地预测商用螺纹粗糙管的传热和摩擦.  相似文献   

3.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低温热管可望在超导磁体冷却、空间探索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对热虹吸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加热功率的条件下,与相同形状和尺寸的紫铜导热棒相比,在加热功率较高的条件下,低温热管的传热性能远远优于紫铜棒的传热性能,完全能够满足超导磁体的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强化相变蓄热器传热性能,本文设计了三种新型壳管相变蓄热器结构,并对其换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蓄热器内部添加分层结构和斜翅片换热性能最高,内部温度达到均匀化的时间随换热单元数增加而增大;换热管道间翅片的添加可有效地强化换热效果,改善蓄热器内部出现的温度严重分层现象,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研究范围内,换热流体温...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锅炉内螺纹管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全周加热和单侧加热的条件下,对600 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水冷壁φ28×6 mm内螺纹管进行了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参数为压力13-27 MPa,质量流速400-1800 kg/m2·s,内壁热负荷200-800kW/m2。试验得出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壁温分布、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条件、单相及两相对流放热系数、干涸后放热系数及内螺纹管的摩擦压降,提出了计算关联式,比较了单侧加热与全周加热的区别,为超临界锅炉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管间距对涡强化扁管管片散热器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萘升华传质/传热比拟技术对涡产生器强化的叉排扁管管片式换热器的横向管间距对传热/传质及阻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得到一可工程应用的关联式,它能反映不同的横向管间距(S_1/S_2=0.582、0.727、0.969)对传热/传质及阻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萘升华传质/传热比拟技术研究了横向管间距对涡强化扁管管片局部传热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位置的横向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反映了在纵向放置不同旋转方向的涡产生器情况下,不同横向管间距(S1/S2=0.582、0.727、0.969)的局部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8.
9.
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的池沸腾传热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自制~+的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以蒸汽-水为介质进行了敞口池沸腾传热试验,试验装置可以直观地显示表面多孔管传热之高效性,在试验的管型和热负荷范围内,最佳者能把沸腾温差缩小到只为光滑管的1/7左右。  相似文献   

10.
段塞流的流动与传热现象存在于许多工业应用领域.本文在长12m、内径26mm的水平管上进行冷却条件下空气-水气液两相段塞流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采用电导探针、热电偶等测试手段测量段塞流的流动与传热参数,分析了冷却条件下段塞流对流传热系数随两相流压降、气液表观流速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弧线管传热与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研究先进行了弧线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弧线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以硬度 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在流速 0.20 m/s,管外水浴温度 8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弧线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弧线管有良好的传热与阻垢两方面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垂直管中气液两相流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鼓泡塔和气升环流反应器是化工中常用的反应设备。由于气液两相的扰动,其传热系数可比单相流大20~100倍,特别适用于进行某些强放热的化学反应。由于塔径较大,其两相流流型及传递特性均与管径较小的管道中的两相流有所不同。实践证明,当塔径大于100mm时,其传递特性不再受塔径的影响。本研究中我们对液相粘度和表面张力对传热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且还将气速和液速扩大到较一般文献更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由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问题日愈重要,强化对流传热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不少学者研究了流体流经不同粗糙表面时的流动及传热特性。本文讨论单相流体流经交叉螺纹管管内的流动及传热性能,并介绍所得试验结果。作者还没有发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正三角形截面角管脉动热管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建立了数学模氆,首次考虑了角管毛细管中液体的分布以及气液同向流动的特点,得到了热管的轴向温度分布和热阻等传热性能,计算热阻在0.02~0.08℃/W之间.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螺旋隔板花瓣管换热器的传热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螺旋用板花瓣管和螺旋隔板低肋管润滑油冷却器和空气冷却器的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油冷却器,还是作为空气冷却器,螺旋隔板花瓣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明显优于螺旋隔板低肋管换热器,且螺旋隔板花瓣换热器还能节省30%以上的铜管重量.  相似文献   

16.
微热管是目前微尺度电子器件冷却最有效元件。槽道微热管凭借优异的传热性能和等温性能,结构简单,加工性能好,成为热管技术中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目前微热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传热性能,通过对影响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提升微热管传热性能的方法和手段。将影响槽道微热管传热性能因素进行了归类,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了各因素对微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列出了通过影响因素改变而进行优化的新型吸液芯结构,最后简要阐述了未来槽道微热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利用管外流体诱导振动实现强化传热的新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弹性管束,它对管外流体流动具有良好的振动响应特性.提出了正置三角柱脉动流发生装置,该装置可诱导起弹性管束一定频率的周期性振动,并对强化传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恒热流条件下,对管外水流诱导振动强化对流换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管外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18.
在核能主动热利用领域,需要高温热管具有较大的长度并保证均温性,然而现有对高温热管的研究集中在热管性能的理论预测和较短的高温热管预研方面。本文首先制备了67倍长径比高温热管,理论分析了其冷态启动特性,并对其冷态启动和稳态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可以发挥其优良传热性能的加热方式;进一步制备了200倍长径比高温热管,定性验证了其良好的传热性能,定量实验研究了其冷态启动过程,并发现了超长高温热管喉部区域的热量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平板蒸汽腔与微热管阵列组合式传热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种平板式蒸汽腔(均温板)与微热管阵列组合式换热装置进行了传热特性的研究,并将其用于大功率LED的散热.这种组合式换热装置既具有均温板的超高临界热流密度与全向传热的特性,同时具备微热管阵列远距离热输运的优良特性,是解决诸多高热流及其它极端条件下的散热,尤其是被动散热问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